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3月28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区域教学“同步化”值得商榷

  • 发布时间:2014-11-10 05:29:23  来源:宁波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俞 洲

  今后,海曙区同一学区内各小学的区别会越来越小。因为从这学期开始,该区将实行学区教师共同体管理模式,以后同一门学科,各校老师将共享一个教案,课堂进度、作业布置也将保持同步(11月6日《宁波日报》)。

  教师是学校的第一教育资源。海曙区建立“开放与合作”型学区教师学习共同体,改“单兵作战”为“合力协作”,可谓抓住了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牛鼻子”和关键点。作为一种创新模式,“学区教师共同体”有助于教师在互助中提升专业水平,值得肯定。但笔者以为,教育均衡化并不等同于教学“同步化”,过度追求区域教学“齐步走”,结果可能有悖初衷。

  朱熹说:“夫子教人,各因其材。”教育教学活动不是物质生产流程,可以按照一定标准批量复制。教师面对的学生千差万别,只有正视不同班级的不同学情,才能有的放矢,精心选择适合本班学生特点的最优化教学策略。名校名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设计确实值得学习和借鉴,但这些成功经验在其他学校、其他班级的学生身上未必也能见效。强令各校老师共享一个教案,课堂进度、作业布置保持同步,无异把课堂当车间,把学生当产品,把复杂的教育教学活动简单化、机械化,有悖于因材施教的基本教育原则。

  而且,追求学区教学的“同步化”,在实践中并不具可操作性。其一,教师的教学行为是一种个体活动,行政力量介入意图使其程式化,有点一厢情愿。教案可以强令共享,课件可以强令统一,但能否得到真正执行,主动权在教师手中。俗话说:一千个教师成就一千个课堂,就是这个道理。其二,校际之间、班际之间的差异很容易导致“同步化”落空。试想,当教学过程中遇到目标达成度不高、一定数量学生难以掌握的问题时,究竟是调整进度、查漏补缺,确保目标达成,还是不计后果,维持原定计划,以确保“同步”?

  真正意义上的学区教师共同体,必须打破教师身份的校际藩篱,实现区域内的统筹管理,并根据均衡配置的实际需要进行适当流动,这有赖于教育体制和教师队伍管理机制的改革。如果不在这两方面探索创新,而只满足于形式上的“同步化”,很难真正实现教育均衡的目标。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