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推销产品到引领产业
- 发布时间:2014-11-08 07:31:57 来源:农民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 夏树 王会 冯雷 张凤云
廊坊是河北省离北京市最近的城市。1998年春天,河北省政府决定利用廊坊的地理优势,联合国家农业部和供销合作总社,在廊坊举办农产品交易会,打造一个河北农产品进京的“快速通道”。廊坊市为了“近水楼台先得月”,也铆足了一股劲儿,要把展会办出一个模样来。
到如今,17年过去了,从最初的“冀京农副产品产销衔接洽谈会”,到2014年的中国(廊坊)农产品交易会,从当年的推销农产品,到今天成为中国农业十大品牌展会,引领河北现代农业发展,走过了一条艰辛的探索之路。
“刚开始办展就是为了把农产品卖出去,主要是白菜、萝卜和水果”
今年举办的第十八届廊坊农交会,来了1000多家参展商,物美、家乐福等知名采购商来了150多家,展会签约项目16个,合作金额41亿元,合同引资35亿元。一个荷花科研基地项目就引来投资1.2亿元。
“刚开始办展,那叫费劲呵!”农交会筹备处负责人王爱芳介绍说,“刚开始办展会,我们去北京找采购商,人家说什么也不愿意来。省长亲自出面,一些大的商场才派人到会上来看看,象征性地采购点东西。有一年我们找中介机构去请,花了10万块钱才请来10家采购商。参展企业也是政府通知来的。大白菜,一车一车拉过来,跟赶大集似的。”
廊坊种植蔬菜历史悠久,但规模很小。一家一户种点菜,农民自己开着蹦子车就进京了,卖得掉就卖,卖不掉拉回来喂猪。市政府一位工作人员介绍说:“有一年永清的萝卜、大白菜卖不出去,我们市长急得不成样啊!说这么着吧,你给我们政府办公室拉两车来吧,然后通知大家都下楼去买。”
事实上,偌大的北京市场不是不需要农产品,问题出在没有规模上。“人家一开口就要几吨、几十吨,每个月都要跟上,一家一户种不出来呀!”固安县前庞务村农民张顺斋看明白了这个道理,他回去后,说服乡亲们流转土地,建起了瓜菜种植专业合作社。
规模搞上来以后,张顺斋年年都把新产品送到展会上来,渐渐打开了销路。他对记者说,他们合作社生产的蔬菜,直供北京的京客隆、呷哺呷哺等,大商场对产品质量要求高,他就从早到晚在地里转悠,一心盯住质量,为了减少病虫害发生,又不能打农药,他在每个大棚里都装上防虫网,还有防栏板,搞生物防治。
“办了几届以后,我们也有经验了,参展企业必须是有一定规模的才能进来。特别是近几年合作社发展起来了,全省每个市只能来一家合作社参展,规模小了根本挤不进来。所以采购商现在是争着要来,因为在这里真正能够实现产销对接。”王爱芳说,“文安县的糯玉米一开始卖不出去,天津的一个采购商到会上来看上了,一次把全部订单拿走了。”
在刚刚落幕的十八届农交会上,记者在合作社展区采访时,遇到了沧州市献县商林镇来的3位村支书,他们正围着几根甘蔗争论不休。
礼村村支书岳凤军说,“我们到展会上来,就是看看什么产品受欢迎,不能再种大路货了,老时搞萝卜和黄瓜,赚不到钱。这个甘蔗还不错,就是在南方行,在北方搞大棚种植不知道行不行。”
这些年来,河北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发展迅猛,单廊坊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就已发展到273家,今年以来,全市蔬菜合作社供应北京蔬菜总量344.51万吨,在北京开设蔬菜直营店的就有35家。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迅猛发展,反过来给廊坊农交会注入了无限生机。由于实行规模经营,产品质量和数量都有了保障,京客隆、沃尔玛这些全国连锁、全球连锁的大型采购商,也对展会产生了越来越浓厚的兴趣。
“效益来自规模,其实质量也来自规模。”作为农交会的老参展商,张顺斋说。
“把外面的资金技术引进来,帮着我们来种地。土地就是农民的资源,也是农民的钱袋子”
“通过土地流转,规模上来了,但是一缺技术二缺资金,发展现代农业谈何容易。所以这几年我们在招商引资方面下了不小的功夫。”廊坊市市长冯韶慧说,“其实农民也是有资本的,那就是土地。通过展会这个平台,把外面的资金技术引进来,帮着我们来种地,有钱一起赚,风险共同担。”
“大体上是两种模式,一个是北京农业科研院校在我们这里转化或推广技术成果,形成的‘科研院校+种植养殖基地’模式。还有就是北京企业在我们这里建基地,形成的‘企业+种植养殖基地’模式。”廊坊市农业产业化办公室刘海鲲介绍说:我们引进北京物美合作建设华北现代农业科技物流园项目、北京中沃集团合作建设草莓种植观光采摘项目等农业产业项目16个,总投资40.9亿元;在技术上,引进30多项国家专利、40多项高新技术。
记者看到郭宗华时,他正在自己的展台前,一箱一箱摞着打有欧华农牧股份有限公司标志的香猪肉。
老郭说:“我们用的是中科院的一种植物蛋白微生物发酵技术,用我们当地的农作物废弃物——秸秆、烂菜叶子转化成可以喂猪的饲料,节约成本不说,还能产生大量的益生菌,猪肉又嫩又香。”
六七年前,郭宗华就是一个养种猪的人,现在他的产品已经延伸到了冷鲜肉、熟食等环节,在城里设了好几家直营店。老郭说:这要感谢展会给我们送来的新技术啊!
农民对农业新技术的渴求,从第八届廊坊农交会上就已经凸显出来了。从那一年开始,廊坊农交会便与中国农科院、中国农大等单位合作,每年组织新技术、新成果展,并且聘请粮油、林果、蔬菜等方面的专家开展咨询活动。那一年,展会上还开设了农村信息互联网平台展,免费发放《农村信息互联网查询指南》。到第九届的时候,这份《指南》及各种宣传资料就发放了4万多册。
廊坊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辛绍杰说:“为了提升展会在全国的影响力,吸引更多的大老板到展会上来,十年前,我们就邀请农民日报社作为协办单位,凭借中央媒体的宣传,把展会的影响辐射到全国去。”
从第十三届开始,展会更加注重贴近现代农业发展需求,除了以往的项目洽谈签约、农业科技成果发布,又增加了节水型农业系列讲座、农产品加工产业化论坛等。
“去年我们还针对农产品加工企业办了讲座,那么热的天,屋里的空调也不太好,没有出去的,都在那儿认真听,其实环保、健康、生态这些理念也是这样慢慢建立起来的。”廊坊市政府负责同志说,农户与农户之间的联合,让土地和资本有了对接的可能,合作社规模壮大了,产品上档次了,价格上也就占据了主动,再也不是采购商说多少钱就是多少钱的时代了。其实土地就是农民的钱袋子,关键看我们怎样利用好这个资源。
近年来,农产品质量安全备受社会关注,从第十五届开始,廊坊农交会又将农副食品安全列入大会主题,参展的所有农副产品,全都建立绿色、无公害、有机农产品准入制度,不符合要求的进不了展会。
“现代农业的内涵丰富多彩。从展会里,寻找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引领现代农业发展”
观光农业、创意农业、智慧农业、文化农业……让传统的乡村改变了模样。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廊坊农交会早已不是孤立的展会,而是涉及到农业农村发展的方方面面。
9月26日下午,记者来到了河北省固安县林城村。村里种的第二茬油葵正绿,围村而建的一条柏油路上,几个农民正在打扫梧桐树落下来的叶子。
村党支部副书记张树良告诉记者,“村里的土地都流转了,成立了林城农业公司,一亩地一年1000块钱的租金。正在打造农业休闲旅游,地里都留着洋灰道(水泥路),你从地里可以走到河边,还能钓鱼,还能住农家院,吃农家菜。”
“前些年也去参加过廊坊农交会,拉两头奶牛去了,可是看来看去觉得咱发展养殖不合适。人家是山,山上有草,你满地都是庄稼。”老张说,老百姓也得多出去看,你老在家里呆着,下地下地,回来阴凉里一坐,那你的眼就看不远。去农交会也就是要长见识,知道咱家的农业应该怎么搞!
“刚开始搞农业休闲旅游,也有老百姓想不通。我们就带着大家出去看,看完了就回来开会,大城市里有猪圈没?门前养小鸡没?人家下班都提溜着鸡蛋往家走。你一亩地1000斤棒子,十亩地,买个面包车还得三五年呢。咱得跟上社会的发展。”老张说。
随着展会的不断成熟,廊坊农交会已成为河北农民生产经营的风向标,越来越多的农民和企业来到展会上寻找发展方向。而现代农业那些原本看似遥远的东西,也理所当然的成了廊坊,甚至河北农业发展过程中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
如今,永清县的菊花卖到十块钱一朵,廊坊休闲观光、生产加工、生态种养三类农业产业化示范园区发展到27个。随着农交会的鼓点儿越敲越密,越敲越实,廊坊再也不是那个只会种菜的小市了,乡村也不再是过去传统的景象了,而是变成了以城郊都市型农业为特点的现代化城市和乡村。
五年前的林城还是一个杂乱无序的村庄,如今已是颇具欧洲小镇风格的新农村:精心设计的商业街,宽敞实用的乡村广场,干净的马路,农家院里还有随时可用的温泉……村庄周围就是绿色的、充满生机的田野。
如今,河北现代农业发展已让老百姓初尝甜头。单廊坊市休闲农业经营单位就已发展到112家。2013年共接待游客278万人次,年收入5.6亿元,实现利润1.7亿元。
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支点,今年,河北省还将全力打造环首都现代农业园区。根据规划,保定、廊坊、张家口、承德、唐山、定州等6市将新建现代农业园区近百个。
从推销农产品到盘活资源,廊坊农业以及河北农业实现了一次又一次转型升级。在这个过程中,农交会的内容和方式也一直在变。两者并不能简单地说是谁促成了谁,而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借力的过程。
其实,从第九届开始,廊坊农交会的大多数前期筹备工作就是在政府指导、公司运作的前提下实现的。到了十七届,大会的特色农产品展销区、有机食品展、廊坊小吃节等通过市场化运作的面积达到2.5万平方米,占总展览面积的60%,呈现出政府投入递减、展会产出递增的局面。
“市场的作用应该说逐渐发挥出来了。”河北省副省长沈小平说,展会最终还是要靠市场化运作,政府就是搭一个台,唱戏的主角还是农业新型主体。
政府从展会上抽身出来,开始更多地着眼于服务。为了将展会的效益发挥到最大,廊坊及河北的许多市县进行了全方位的跟踪服务。农交会上签约什么项目,后期进展怎样,还需要提供什么样的服务,都进行仔细的追踪。
一个农业展会办了17年,这是廊坊乃至河北农业发展的足迹,更是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龙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