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6日 星期一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退市新政下周生效 绩差股命运堪忧

  • 发布时间:2014-11-08 04:34:55  来源:成都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上月17日,中国证监会正式发布了《关于改革完善并严格实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若干意见》,随后,沪深两大交易所也分别对退市制度进行了修订,并发布了新的股票上市规则。按照当时30日后正式实施的规定,这些文件均将于下周日(11月16日)开始实行。即将落地的退市新政中有哪些部分值得投资者重点关注,哪些公司将首当其冲受到影响,A股市场又将发生何种改变?本期《赢家》证券周刊将为您一一解读。

  新政落地

  从严执行 下周日正式实施

  从2001年12月4日公布的《亏损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实施办法》,到2005年上交所发布的《上海证券交易所风险警示板股票交易暂行办法》和2012年12月深交所《退市整理期业务特别规定》,再到证监会于上月17日发布的《关于改革完善并严格实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退市意见》),中国证券市场的退市制度在经过十多年的时间后终于基本成型。在最新发布的《退市意见》中,明确了退市的具体标准,列明了7种主动退市情形和20种强制退市情形,而上交所和深交所也分别对所涉及退市制度进行了修订,并发布了新的股票上市规则,按照此前规定,这些文件将于下周日正式生效。

  按照证监会相关负责人介绍,《退市意见》主要从健全上市公司主动退市、明确实施重大违法公司强制退市制度等五个方面改革。从相关细则来看,《退市意见》逐项列举了因为收购、回购、吸收合并以及其他市场活动引发的7种主动退市情形,同时明确欺诈发行和重大信息披露违法两类重大违法行为将被强制退市,对于市场交易类、财务类强制退市指标也做了硬性规定,目前所执行的“连续三年亏损”依旧是主要的考量指标。值得注意的是,在以往退市制度的基础上,此次监管层尤为强调对于《退市意见》的严格执行,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就曾在当时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证监会将指导交易所严格落实退市制度的规范要求,切实做到“出现一家,退市一家”。“刚性”制度加上“刚性”落实,中国股市顺畅的退出通道已清晰可见。种种迹象表明,此次退市改革将动真格,在《退市意见》正式实施,未来主动退市的常态化预期下,绩差公司是该继续垂死挣扎争取保壳,还是选择黯然退市,无疑将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首要问题。

  谁将试刀?

  *ST二重 万福生科几率最大

  退市新政落地在即,目前两市的40余只ST、*ST公司显然最先受到冲击,这其中,又以A股目前已经暂停上市,而前三季度仍深陷亏损泥潭的*ST股为甚。统计显示,目前两市共有*ST国恒*ST超日、*ST二重以及*ST凤凰4家上市公司因业绩连续三年亏损而处于暂停上市状态,在新政即将推行的背景下,如果上述公司今年继续亏损,则将率先“试刀”,被交易所强制退市。在上述4只个股中,除已经破产重整完毕的*ST凤凰以及正在破产重整的*ST超日仍有希望绝处逢生外,*ST二重与*ST国恒的保壳之路则显得步履维艰。*ST二重目前债务压顶,今年前三季度巨亏14.18亿元,而*ST国恒自曝伪造资金监管协议,挪用募集资金,前三季度虽然保持盈利,但公司利润在扣非后仍为负值。除了以上两只处于高危阵营的个股外,今年前三季度两市仍告亏损的ST公司仍有22家,其中包括*ST锐电*ST钢构*ST东安*ST霞客*ST国创在内的多家公司目前仍未有明确的重组方案,虽然上述公司目前仍在交易,但若其今年年末仍未能实现扭亏,被交易所暂停上市将只是时间问题。

  相比辨识度较高的ST类个股,没有警示过渡期的创业板个股则更加值得注意。在今年中报披露之后,宝德股份天龙光电、万福生科3家创业板公司相继发布退市风险公告,目前除了天龙光电于昨日复牌外,其余两股均处于停牌之中。具体来看,宝德股份2012年、2013年分别亏损1178万、1105万,今年前三季度则实现净利844.48万元,暂时实现扭亏,但鉴于其全年业绩不确定,尚不能确认公司已脱离危险。天龙光电方面,2012年、2013年分别亏损5.11亿、1.3亿,今年前三季度亏损达到6247万元,今年9月,天龙光电宣布停牌,市场普遍预计此次停牌与公司的重组保壳有关,昨日该公司公告称,灵光能源将通过间接收购的方式成为公司新的控股股东,拟在上市公司原有业务的基础上,进行产业升级,但能否顺利保壳,现在仍不得而知。由于去年的业绩造假案,万福生科“名气”更超以上两家公司,而其退市风险也是最大的,由于退市新政实施新老划断,按照法不溯及既往的原则,万福生科的造假前科侥幸不被追究,但不争气的业绩恐怕也有可能使其被“红牌罚下”。除了公司披露的2012年、2013年业绩连亏,今年前三季度,公司继续亏损2718万,若年底无法扭亏,其同样将面临暂停上市。

  影响几何

  绩差股再难神化价值投资理念或树立

  新规之下,谁有可能成为第一家退市公司显然是市场关注的第一焦点,但随着“退市第一股”的诞生,未来绩差股退市成为常态之后,整个A股市场将受到哪些积极影响,投资者如何转变过去的投资理念应对退市的系统风险却是更为重要的事情。业内人士认为,一旦未来退市实现市场化、常态化,首先是绩差公司将面临投资者“用脚投票”,市场此前围绕着ST股和绩差股进行转型重组预期炒作的热情将会逐渐减退,另一方面,随着绩差股的退出,更多优质公司也将通过IPO进入市场,优进劣出将成为常态,投资者价值投资的理念也有望因此树立。

  每到岁末,“ST”股都会为了保壳而使出浑身解数,而在扭亏转型的预期之下,相关个股也往往会迎来资金的一波热炒。然而,随着退市新政脚步的日渐临近,今年市场对于“ST”类个股的追捧却呈现出减弱的迹象。本周三,停牌一个多月的*ST东力宣布拟以3.54亿元转让旗下新能源全资子公司,有望结束连续亏损且保壳,然而在复牌之后,该股票却接连两日“一字”跌停,昨日同样下跌。除*ST东力之外,多只ST股10月以来已现持续调整,从昨日盘面来看,*ST板块个股也是跌多涨少,仅*ST新民、*ST钢构、*ST天威等数只个股上涨,其余全线飘绿。市场人士认为,随着市场风格调整以及退市新政落地在即,壳资源受追捧的热度较之前将有所回落,预计新政正式实施后,ST股炒作热度将持续回落,板块分化也将成为常态。

  某私募人士表示,“如何选择标的、何时介入、是否会有主力进场,这些都很难把握,而退市渠道通畅,未来炒作ST板块的人就会越来越少,风险大、监管严且预期会逐步降低,市场资金有望转向预期明确、运营和股东背景良好以及业绩稳定的蓝筹股,市场价值投资的氛围也将逐渐浓厚。”

  川股连线

  *ST二重重振多艰 多只川股或“披星戴帽”

  在目前退市几率最大的个股中,川股*ST二重无疑占据了一席之地。在今年5月因业绩连续三年亏损而暂停上市后,其惨淡的业绩依然没有好转,根据公司日前公布的三季报,今年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29.72亿元,净利亏损14.18亿元,而公司昨日的最新公告则显示,截至本周三,公司及控股子公司累计银行贷款等逾期债务已达到34.6亿元,而因金融借款合同纠纷,公司位于成都市成华区龙潭工业园的房产(在建工程)及其建设用地使用权也被6家债权银行申请保全。不佳的业绩加上不菲的债务,*ST二重的扭亏之路已是困难重重,而直到现在,*ST二重的重组计划仍是毫无眉目。

  除了“高危病人”*ST二重外,在今年三季报亏损榜上位居前列的阳煤化工川化股份泸天化前三季度亏损分别达到了4.7亿元、3.62亿元、3.5亿元,鉴于上述三者去年年报均为亏损,若今年年底未能实现业绩扭转,或将难逃被“*ST”的命运,目前来看,阳煤化工在三季报中明确表示,目前公司已开展多项减亏增盈措施,若未来能够顺利落实,公司有望在下一报告期末实现扭亏为盈,而川化股份、泸天化等也在通过引入战投与划转股份等方式布局改革,但成效几何,仍需等待年底才见分晓。记者经过梳理,去年报亏而今年前三季度同亏的还包括了天兴仪表水井坊吉峰农机金路集团等川企,虽然较之*ST二重等亏损大户,上述公司在净利亏损额方面还有一定差距,但未来“披星戴帽”的风险,投资者仍不可小视。

  本报记者 马玉宝

  一言难尽

  丢掉了“壳”

  我们得到的反而更多

  退市新政即将实施,*ST股风声鹤唳,以往的“借壳复生”将困难重重,而丢掉了“壳”,我们得到的,反而更多。

  对于上市公司来说,登陆股市无疑为其直接融资打开了方便之门,投资者也能够借此与心仪公司共同成长。然而,正是因为少部分业绩连亏苦苦支撑甚至为保住上市地位不惜弄虚作假企业的存在,A股市场对ST股、绩差股的炒作之风才如此盛行,“换药不换汤,何不尝一尝”成为很多跟风而上的投机者内心的潜台词,而审核制下,上市公司只进不出的“不死鸟”怪状也给了投机者充分的理由——“公司反正不会走,万一押到宝,就是暴富的节奏啊。”

  不过,随着退市新政下周的正式生效,可以预见的是,优胜劣汰将成为A股市场的常态,而重金押宝绩差公司重组的现象也将大为减少——今年4月宣布退市的*ST长油当为前车之鉴,因连续4年亏损,*ST长油成为2012年退市制度改革以来,A股首家因连续亏损而退市的上市公司,而随着其最终的告别,曾经因为其央企背景而重金豪赌重组的股民则血本无归。毋庸置疑,股市在为上市公司提供更好发展机会的同时,也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理财渠道,虽然退市新政的实施,意味着未来股民们少了很多“一赌定终身”的刺激,但却多了研究好公司、握住好公司的内心安定之感,轰轰烈烈之后一切归于平淡,财富的增长还是需要与好企业在互利之下的细水长流。另有一点,随着不远的将来更多绩差股退市让出位置,更多优秀企业也有望通过IPO登陆A股市场,当退市成为常态,意味着IPO“堰塞湖”的破除已为期不远,那些不耐心排队想转而借壳的企业不妨再等一等,不争一时,也许未来能够得到的,反而更多。

  本报记者 马玉宝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