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中国考古01"船2014水下考古工作结束 在青岛保养维护

  • 发布时间:2014-11-07 13:35: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中国经济网青岛11月7日讯(记者 徐亚丽)10月28日,“中国考古01”船结束了在河北唐山东坑坨沉船遗址的考古任务,返回青岛港进行维护保养。11月5日,“海疆万里行记者团走进‘中国考古01’船”活动在青岛团岛码头拉开帷幕。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频道记者实地走访了“中国考古01”船,了解它的保养维护工作。谈及下一步的考古计划,国家文物局水下遗产保护中心水下考古队队长梁国庆表示,今年中国考古01号将不再进行水下考古工作。

  

  “中国考古01”船在青岛团岛码头进行维护保养 中国经济网记者徐亚丽/摄

  梁国庆告诉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频道记者,现在已经进入了水下考古的淡季,南方受台风等天气系统的影响较大,北方受水温较低的限制,作业环境均已不适合在现有的条件下进行水下考古作业。目前水下考古工作人员可以进行设备整理、在工作上进行一些调查。

  船体保养十分必要

  距离“中国考古01”船首航仅仅过去两个多月的时间,是否有必要对其进行维护保养呢?船上主要负责日常维护保养和清洁卫生等工作的水手长韩志杰解答了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频道记者的疑惑。据韩志杰介绍,对船体进行维护保养主要是做一些清洁卫生、船体去锈、刷漆以及设备加油等工作。“在海上经常会有磕磕碰碰,避免不了。”韩志杰如是说。他给记者展示了船体护舷几处需要补漆的地方。“这是用别的工作艇给我们补给淡水、食物时,停靠在船边蹭掉的。”韩志杰说道。

  多方配合保障船舶顺利完成水下考古任务

  “中国考古01”船是我国首艘水下考古专业用船。该船于9月4日赴辽宁省和河北省海域进行水下考古作业,开展资料搜集、水下文化遗产调查、出水文物现场初步保护等工作,并于10月30日顺利完成任务。除了全体成员过硬的专业素质和默契合作,考古船顺利完成水下考古作业也得益于其他机构的支持与配合。

  国家文物局在与国家海洋局签署的“关于合作开展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框架协议”下通过国内公开招标的方式,确定了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所属的青岛环海海洋工程勘察研究院(国家海洋局北海海洋工程勘察研究院)对国家文物局第一艘专业水下考古工作船“中国考古01”号进行运行维护管理和技术服务,并负责船舶的日常运行。

  据国家海洋局北海海洋工程勘察研究院党委书记陆会胜介绍,该院主要通过调度指挥、维护保养、安排适任船员,拟定船上规章制度等日常管理工作来保障船只在海上的安全航行。

  此外,水下考古作业能否顺利开展与当地的海洋情况密切相关。梁国庆告诉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频道记者,水下作业有着相应的安全要求,基本上风力超过6级就无法进行潜水作业。此外,流速过快和涌浪过大也不适合进行水下考古作业。因此,获得及时、准确的海洋环境预报显得尤为重要。气象保障方面,“中国考古01”船主要依托于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北海预报中心提供监测数据和预警预报。

  

  国家海洋局北海预报中心 中国经济网记者徐亚丽/摄

  据国家海洋局北海预报中心(以下简称“北海预报中心”)主任曹丛华介绍,北海预报中心建有完善的海洋环境立体监测网,通过海洋站、浮标、卫星遥感和船舶观测的方式对所辖北海区进行全天候实时立体观测。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频道记者了解到,该监测系统不仅可以获取波浪、涌浪、风速等数据,还可以获取水下的盐度和海水流速等数据。同时,这些海洋、气象实时资料可以经过高性能计算机集群系统进行快速处理,制作成数值预报产品。曹丛华告诉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频道记者,北海预报中心目前对短期(24小时之内),包括海浪、海上风、气温、降水、风暴潮等常规海洋环境的预警预报准确率能够达到85%以上。同时,北海预报中心可以通过北海区海洋监测站实时资料通讯系统,实时获取各类海洋观测资料,并可通过网络共享全国沿海海洋环境监测资料。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