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9日 星期天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文化惠民 南通精烹“招牌菜”

  • 发布时间:2014-11-04 07:37:05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一块面团,几种颜料,不过几分钟工夫,一个“孙悟空”面塑便跃然手上。10月20日,南通市崇川区城东街道,南通面塑非遗传承人徐江等18个非遗项目传承人走进社区,为居民现场讲解、传授非遗技艺。

  这是南通首届“公共文化服务月”近90场惠民活动中的一个节目。该市持续实施惠民文化实事工程,重点把准百姓口味,精心创新烹饪富有江海特色的“招牌菜”,让居民在家门口坐享看得见、摸得着的“文化幸福”。

  “走不了”的舞台

  搭在百姓家门口

  10月10日,南通市港闸区秦灶新村“群乐汇”大舞台上,由当地居民自编自演的大戏准点开演。说唱节目《锅碗瓢盆奏和谐》,让章金林老人笑得合不拢嘴。两年前因拆迁从农村搬到这里,老章一度倍感寂寞,“多亏‘群乐汇’,隔三岔五在家门口演戏,让我有了新乐子。”

  “这是一座‘走不了’的舞台”,港闸区文化局局长冯志宏说,“群乐汇”正是该区在所有安置小区新建的群众文化舞台,周周有活动、月月有演出、季季有主题、半年有汇演。区委常委、宣传部长成小红透露,为丰富居民特别是失地农民文化娱乐生活,该区去年做出硬规定,所有安置小区必须按统一标准配套建设“群乐汇”,如今这一规定拓展到老小区改建工程中,已配套建成10多个“群乐汇”。不久前,文化部派员前来调研这一创举。

  类似的文化惠民舞台,正以各种形态搭建在南通百姓家门口。濠河周边建成各类开放式博物馆近30家,形成独树一帜的环濠河博物馆群;百年伶工学社复建开放,为戏迷票友“梦回梨园”提供活动场地;1895文化创意产业园,两年举办近20场国际水平展览,成为南通市民接轨时尚艺术和前沿文化的窗口。近年南通公共文化设施投入超过100亿元,建成“10分钟文化服务圈”。

  烹出本土口味

  “家常菜”遍地飘香

  9月26日,历时7个多月的南通市小戏小品大赛落下帷幕。“小戏小品”在南通“生根发芽”多年,今年题材“本土化”令人印象尤为深刻,其中取材身边小事、用乡言俚语演绎的道情小唱《水乡三阳》、小品《春暖花开》等金奖作品无不散发着原汁原味的“江海风味”。

  “文化惠民”,烹出适合百姓口味的本土化菜肴才最有滋味。近几年,南通精心培育“濠滨夏夜”、“文化江海行”等扎根江海的群众文化活动品牌,一道道文化地方“家常菜”遍地飘香。

  9月21日晚,今夏连演17场的“濠滨夏夜”圆满画上句号。最初的“濠滨夏夜”,只是在濠河边空地上临时搭起的市民自娱自乐的周末纳凉晚会。这个由市民自编、自导、自演的草根大戏连演34年不谢幕,下转5版

  上接1版共演出1600多场次,观众多达520多万人次,先后获得“全国十大特色群众文化广场”、文化部“群星奖”等30多个各级各类奖项。

  不仅有全市性的“濠滨夏夜”、“文化江海行”,各县市区也都形成各具特色的惠民文化品牌。崇川“文化大串门”、启东“村村乐”等3000多个接地气、叫得响的公共文化服务大戏被群众称为南通的“心连心”。和平桥街道红艺知青艺术团的30多名退休职工,去年参演70多场,场场赢得满堂喝彩。

  把地方菜烹出“国宴”水平,是南通“文化大厨”的拿手绝活。不久前,南通原创歌曲《我们的中国梦》获得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在10月底落幕的首届国际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上,“世界手工艺理事会创新中心”落户南通·1895文化创意产业园;此前,由南通沈绣大师精制的非遗绣品《奥巴马总统合家欢》和《普京总统肖像》先后作为国家领导人出访国礼。

  文化厨艺出新

  惠民大餐顿顿鲜

  “一盘文化惠民大餐,如何既要‘做得好’,又要‘能保鲜’?”南通市文化局局长陈亮说,该市“文化厨艺”推陈出新,确保文化惠民大餐不断顿,且更有嚼劲。

  南通市图书馆馆长施仲华介绍,该市在全国率先改革文化机制,在图书馆和博物苑等文化机构试点“理事会制度”,变单位首长负责制为由政府部门、责任单位、服务对象以及其他方面代表组成理事会议决制,共同议决单位文化项目立项、培育、发展规划等,确保文化服务运行不走弯路、险路。

  文化服务项目资金来自公共财政和社会,服务的质和量也要由政府、社会和民众来评判。南通还在全国率先创建新型文化服务评议机制,一支由30人组成的南通市公共文化服务市民评议员队伍不久前建立。评议员由基层群众代表、服务机构专业人员、宣传文化专业人员、民生民评监督员等组成,其中三分之二来自基层。市民是公共文化服务的受益者,也应是这种服务效果的检验员和裁判员。他们将代表市民群众,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征集、绩效评估和信息推广,推动文化惠民项目与群众文化需求有效对接,使文化活动真正落地生根。

  文化厨艺的接连创新,为文化服务注入新活力,最终受惠是百姓。10月1日起,一张小小的“文化惠民卡”,成为南通创新文化消费“新名片”。该市已有40多家文化场馆、影院剧场、书店音像等商家签约加盟,首批1000张“文惠卡”免费向市民发放。“这些文化服务活动时时有、顿顿鲜,我们老百姓可真享福啰。”说这话时,虹桥新村居民陆美花的眼睛眯成一条缝。

  本报记者 陈明 付奇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