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3月29日 星期五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推进耕地质量建设拧紧粮食“安全阀”

  • 发布时间:2014-10-31 19:30:45  来源:中国财经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2011年之前,这里是四个村庄搬迁后遗留下来的宅基地、道路、坑塘等废弃设施,其中宅基地面积900亩,废弃水塘、道路面积300多亩。经过3年复垦整治,这1300亩土地复垦后变成了农田,并和周边农田一起形成了1.05万亩集中连片区。再经综合治理和良种、良法的运用,它们已经成为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2014年,这里的水稻亩产量达到了1300斤。”10月29日,在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槐泗镇复垦土地快速配肥项目区,区土肥站副站长刘燕高兴地对前来观摩的专家、媒体代表一一道来。

  刘燕所说的复垦土地快速配肥项目区包括槐泗镇许岗村、肖胡村、陈沟村和团结村等4个村庄。该项目又名“万顷良田建设工程”。近3年来,在国家财政的支持下,当地农业部门组织农民群众因地制宜,综合施策,增施商品有机肥,秸秆切碎全量还田,测土配方施肥,深耕改土。据统计,项目实施以来,这片耕地的土壤养分呈稳定上升趋势。

  粮食“十连增”耕地质量建设功不可没

  从2003年至2014年,我国粮食生产取得了“十连增”,今年夏粮生产取得了“十一连增”的好成绩。农业部种植业司司长曾衍德在全国耕地质量建设现场会上表示,多年来,在财政及有关方面的支持下,各地在切实抓好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从四个方面积极推进耕地质量建设,成效显著。

  一是注重农田设施建设。2004年到2008年,通过实施“优粮”工程,统筹安排资金131亿元,建设标准良田6000多万亩。从2010年开始,农业部会同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实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每年中央安排投资65亿元,开展“网渠”、“田网”、“路网”等田间工程及农技服务体系项目建设。2014年,国家提高建设标准,增加投资规模,安排119亿元资金。农业、财政、国土等部门还密切配合,大力改造中低产田,积极推进土地整理,不断改善和提升耕地田、路、渠、林等基础设施,增强了耕地抗灾减灾能力。

  二是注重配肥改良土壤。这些年,在中央财政的支持下,国家组织实施了土壤有机质提升项目,累计投入资金40多亿元,鼓励农民开展秸秆还田、种植绿肥、增施有机肥,促进了土壤理化性状的改善,保护了农田基础地力。自2005年以来,中央财政累计投入测土配方施肥资金78亿元,覆盖2498个县(区、市),累计推广测土配方面积10亿亩以上。通过实施测土配方施肥,粮食单产提高6%-10%,亩均节本增效30%以上。

  三是注重耕地质量管理。2005年,国务院颁布实施了《省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明确省级政府耕地保护目标责任。2009年,农业部会同国土资源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占补平衡补充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的通知》,严格补充耕地质量关,切实搞好补充耕地验收和后期配肥改良。同时,积极参与《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修订工作,提出了依法加强耕地保护工作的意见建议。

  四是注重耕地质量基础工作。几年来,依托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完成了31个省(区、市)、2400多个县(区)的耕地地力评价。

  保护耕地质量财政扶持政策有望据实调整

  据调查,我国使用了占世界三分之一的化肥,生产了占世界五分之一的粮食。人多地少的国情,使我国的农业生产一直坚持高投入、高产出模式,耕地长期高强度、超负荷利用,存在问题突出:耕地资源极为稀缺,耕地土壤退化加剧,土壤污染严重。

  鉴于此,国家决定明年起启动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农业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耕地质量建设工作要强化“两个理念”、健全“两个机制”,即树立耕地资源“量质并重”的理念,树立耕地保护“质量红线”的理念,健全管理工作机制,健全建设补偿机制,逐步实现耕地质量管理常态化、法制化和规范化。

  “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项目是以地力配肥、土壤改良、养分平衡、质量修复等措施为主要内容,以高标准农田工程建成区、占补平衡补充耕地项目区、耕地质量问题突出区为实施重点,着力提升耕地内在质量。在发展目标上,通过改(改良土壤)、培(配肥地力)、保(保水保肥)、控(控污修复)等措施,努力实现三大安全(农产品数量安全、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安全)、“两提一改”。“两提”包括:一是提高田间设施水平和耕地基础地力,确保到2020年,建成8亿亩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二是提高耕地基础地力,通过土壤改良配肥等耕地内在质量建设,力争到2020年,耕地基础地力提高0.5个等级,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0.5个百分点。“一改”就是改善耕地质量环境,力争到2020年,畜禽粪便等有机肥资源利用率提高20个百分点,秸秆还田、残膜回收率达到80%,实现化肥、农药用量零增长,耕地酸化、盐渍化、重金属污染等问题得到有效控制。

  为确保“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项目顺利实施,财政“一揽子”扶持政策有望据实调整。一方面,目前,国家在土肥水方面有5个转移支付项目,包括: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每年7亿元,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土壤有机质提升)项目8亿元,旱作农业技术推广项目(三北地区地膜覆盖)10亿元,加上今年启动实施的湖南重金属污染治理项目11.96亿元,河北地下水超采治理专项(农艺措施)15亿元,资金总量超过了50亿元。这些资金如何形成合力?经考虑,拟调整的思路是:争取在保留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同时,逐步整合其他项目资金,集中用于耕地质量建设,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项目。另一方面,通过农业部、财政部两部门沟通,按照“取之于土、用之于土”的原则,拟从土地出让收益中单列一定比例资金,专门用于保障耕地质量建设。“这个设想如果能够实现,将奠定耕地质量建设的百年大计。”曾衍德表示。

  在实施耕地质量建设行动的同时,国家还将全力做好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加强耕地质量监测体系建设,加强耕地质量保护立法进程。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