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24日 星期三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近代上海金融史料重见天日

  • 发布时间:2014-10-31 15:31:49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讯(记者 江跃中 通讯员 完颜绍元)由复旦大学中国金融史研究中心、上海金融法制研究会和上海市档案馆联合主办的“银行家与上海金融变迁和转型”研讨会近日在复旦大学举行。记者从会上获悉,湮失65年的近代上海金融珍贵史料已重见天日,金融史学者刘平历经多年艰辛甘苦编纂的《稀见民国银行史料初编》由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用90万字的篇幅“还原”了上世纪20年代起发行的银行内部同人刊物《海光》月刊,忠实记录了当时上海金融发展“原生态”进程。沪上金融专家认为,这项新推出的近代上海金融史料整理研究创新成果,对近代中国金融史、社会史、经济史、旅游史乃至军事史的研究,都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据史料记载,民国时期的上海中外银行麇集,其中由著名银行家陈光甫创办的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创造了近代中国金融史上多项“第一”,成为民族银行业艰难发展的典范。《海光》月刊是在陈光甫倡导下创办的,是在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内部发行的同人刊物。1929年1月创刊,1949年7月终刊,共出刊142期。该刊以“唤起行员对于银行所负使命之注意,并供给各人一种精神食粮”作为办刊宗旨,历经20年岁月沉淀,构成相对独立完整、具有“原生态”特征的金融企业史料。

  上海市档案馆副馆长邢建榕研究员是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研究的专家,他认为因为《海光》是内刊,搜寻困难,过去多为研究者忽略,所以《初编》出版有重要意义,首先在于它极大丰富了上海商业储蓄银行专题研究的史料资源。《海光》文稿几乎都出自该行管理层和职员之手,亲历亲为、所见所思,记录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历史活动大量的资讯和细节,刻下了真实而宝贵的历史痕迹,故不仅“稀见”,而且弥足珍贵。“金融史学者刘平先生经过多年的艰辛寻觅,终得基本汇辑全套《海光》文稿,为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研究重构一宗容量达90万字的史料,作出了基础性的奉献。”

  金融研究专家指出,《初编》另一个特点是涵盖面广。《海光》所刊文稿,不仅包括该行基本行务、同人公私生活等,还因为实施“服务社会”的宗旨以及市场调研、推广业务、放款征信、修睦客户、网点规划等需要,考察和记述对象涉及当时社会经济的诸多层面。南京大学教授陈谦平表示,《初编》的社会史资料价值含量高,表现在记述的真实性、涉及的广泛性、文章的可读性。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