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26日 星期五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增殖放流为何让鲢鱼鳙鱼唱主角

  • 发布时间:2014-10-29 04:34:34  来源:大众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 本报记者 王浩奇

  本报通讯员 刘 洋

  10月20日下午,在连绵的秋雨中,谢召勇和当地渔业部门的工作人员往南四湖里放流完今年的第6000万尾鱼,回到岸上嘴都冻青了,心里却暖流涌动:“今年的增殖放流终于完成了。”作为济宁市渔业局渔业科的负责人,为了完成今年秋季的增殖放流任务,他已经紧张忙活了一周了。

  增殖放流是全市渔业的大事,今年已经是济宁连续增殖放流的第10个年头了。从开始的多种类均衡投放到近年来以滤食性的鲢、鳙鱼为主,增殖放流已经不再单纯以丰富物种多样性、保证渔民收入为目的,当地水环境保护尤其是南水北调工程对水质的要求显得越发重要。

  水质状况决定鱼类的生存,鱼类的活动也能影响水质环境。多年的研究表明,利用鱼、虾、贝、藻等生物进行生态修复,以鱼治水,修复与重建水体生态系统,恢复水体生态系统结构,实现湖泊水体多功能的服务价值,维持稳定健康的水生生态系统作用十分重要。

  谢召勇介绍,在湖中合理放养鲢、鳙、鲤、鲫等鱼类,可大量滤食和摄食浮游生物与有机碎屑,能有效改变水体中浮游生物结构和种群结构,使水体环境朝着有利方向发展,进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这些年,他们一直在朝这个方向努力。

  据了解,一般来说,水体中总磷和无机氮分别为0.02㎎/L和0.3㎎/L,就可以认为水体已处于富营养化的状态。在湖泊中放养以浮游生物为食的鲢、鳙等鱼类,通过食物链转化,一方面可直接消耗水体中过剩的藻类,另一方面可消耗利用水体中其他的浮游生物,从而降低水体的氮、磷总含量。据测算,每产出1㎏鲢、鳙鱼将从水中带走约29g氮、1.5g磷、119g碳。鱼类的摄食同化作用,能有效缓解水体的富营养化。

  因此,济宁渔业部门提出“放鱼养水”的概念,通过向湖泊、城市水系及水源地投放大量特定鱼类,如鲢、鳙鱼,通过滤食性鱼类来清理水中的浮游生物,降低水中碳、氮和磷的含量,从而达到净水、养水、调水、控水的目的。谢召勇介绍,济宁市去年鲢、鳙鱼(淡水滤食性鱼类)产量为8.05万吨,按照一定的测算方式计算,8.05万吨鲢、鳙鱼可从养殖水域中移出的碳量为1.56万吨。

  济宁市是全省淡水渔业大市,渔业各项经济指标多年来位居全省淡水地市首位、全国淡水渔业地市第8位。全市现有淡水水域近300万亩,境内全国第五大淡水湖泊南四湖总面积达181万亩。“一泓清水永续过境”,作为南水北调东线上的重要城市,济宁近年来不断探索改善水环境、保证水质的途径,“放鱼养水”这种“软方法”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