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27日 星期六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濮青宇:医道高明见临床,学术精深看后生

  • 发布时间:2014-10-28 06:33:36  来源:南京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编者按

  南京市中医院建院初期,领导班子5位成员,其中3位毕业于南京国医传习所,即:院长张忠梁,业务副院长傅宗翰、濮青宇。1956年市中医院成立后,濮青宇便出任该院副院长,为内科主任医师兼中医研究室主任。其早年师从南京名医随翰英,后又随中西贯通的名医冯瑞声习业,更深得其岳父(全国著名中医张简斋)授业指导。他谙悉经典,善于临床,擅长于内科,喉科亦善。

  中医世家,耳濡目染

  中医研习,特别讲究一种氛围。濮青宇自幼就有这样的优势,其出生于中医喉科世家,早年师从南京名医随翰英,又随名医冯瑞声习业,他们均是民国时期南京赫赫有名的中医。后又得岳父(全国著名中医张简斋)授业指导,更是南京国医传习所出类拔萃的学子。

  所谓“圣人无常师”,于思强回忆说,濮青宇早年至少师从了7位中医大师。1932年,国民政府第一届国医考试开考,濮青宇成绩名列前茅。第二年,便“悬壶”南京。既擅长内科又擅长喉科的他,年纪轻轻便在南京医界小有名气。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动荡不安。1937年抗战爆发,很多南京从医之人都迁往重庆、武汉等地。濮青宇也带着简单行囊去了重庆。尽管在那里也有很多病患,但生在南京、长在南京的他对这片土地难以割舍。抗战胜利后,他又立即回到这里。

  谙悉经典,善于临床。在中医发展中颇有建树的濮青宇1952年起出任南京市卫生局中医甄别委员会委员兼内科评卷组组长。1953年任中医学会副主任委员。1956年初,被选为市联合诊所管理委员会筹备处主任委员。

  1956年7月,南京市中医院正式成立,他担任该院副院长、主任医师,兼中医研究室主任,并担任省卫生厅西医学习中医讲师团讲师。

  严师出高徒,仁医赢口碑

  “医道高明见临床,学术精深看后生。”这是于思强对濮青宇“业务”的总结。现为南京市名中医、市中医院著名专家的王湘、徐卫义等都是濮青宇一手带出来的学生。

  时间回溯至1957年,南京中医师承班正式开班。想进这个班,找不到名中医当师傅便进不了这个班。王湘很幸运,通过熟人推荐找到了濮青宇,请求师从。此后,王湘上午在师承班上理论课,下午便跟着濮青宇到病房查房,专精于内科和喉科。王湘说,濮青宇查房有一“特色”,其不是听病人主诉,而是要听学生流利说出20多张病床上所有病人的病情,“你不去时时刻刻关心病人的身体情况,又怎么能帮他们治好病。”濮青宇时常对王湘及其他学生说。

  按常理,碰到不懂的,需求助于老师。但这在濮青宇面前行不通,往往以“看书去,我不是你的字典”来打发。就这样,王湘没多久便熟背了《药性赋》、《汤头歌》等一批中医经典著作,而这些著作,濮青宇早已“烂熟于心”,“只有书中没有答案的他才会第一时间告诉我们。”王湘说。

  濮青宇不仅是一位医术高明的严师,也是一个处处为患者着想的“仁医”。他一直教育学生,任何一张处方都要从保护病人的脾胃功能着想,“用药不能伤害脾胃,伤害之后,连饭都不能吃了,药还能吃吗?”濮青宇时常这样提醒他的学生。“在他看来,让正胜邪,必须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处方中80%的药是治病,20%的药是增强机体抵抗力。”王湘说,老师的这一“技术”这些年来也一直为她所沿用。

  不仅处处考虑病人的感受,濮青宇还会从经济上支援他的病患,“随着市中医院的声名鹊起,四面八方的病患都赶来求医,其中有不少是穷病患,某日,一胃病严重的病患因没钱抓药而在药铺前掉眼泪时,濮老一方面安慰患者,一方面解囊资助,让他顺利抓药回家。”王湘至今还记得当时的场景。

  “变”湿热症方为内科杂症方,自制连苏饮治胃病

  无门户之见,既尊仲景之理,又崇温病之说,择善是从,是濮青宇的指导思想。这一思想从制方“连苏饮”治胃脘痛便“可窥一斑”。

  濮青宇的“连苏饮”系借鉴薛生白治疗湿热症、肺胃不和之方,以川连、苏叶煎汤为基,加吴萸、白蔻仁疏肝和胃,使之由治疗温病湿热症方,更易为治疗内科杂病因湿热阻滞、胃失和降、或胀、或痛、或为嘈杂的一张胃病方,临床验证颇效。他认为,“此乃苦辛通降法,药味虽轻,轻可去实,不可小觑。”至今,在市中医院,包括于思强在内的几代内科中医专家还在用“连苏饮”这一药方。1984年,徐卫义等撰文“连苏饮的创制与应用”发表在南京中医学院学报第二期,影响深远。

  在治脾方面,濮青宇也有妙招。他重视脾气的升运,认为脾土弱,则食易滞,湿易聚,分利无权,而中州之关键为之不利,故治之者,要善于运中升阳,阳升则和。善于在治脾诸药中伍以风药,如防风、羌活、独活之类,认为风药能托化湿邪,斡旋中州,鼓舞脾阳升运。这便是李东垣的“升阳益胃汤”之名方。

  一个医生好不好,最重要的是看病患怎么评价。在濮青宇去世很多年后,一患者家人在报刊上以“一元钱请来名中医”为题撰文回忆濮老的高超医术,“妻子生下一死胎后,耻骨联合分离,不能下床走动。医生教用胶皮带紧束臀部促其愈合,80多天的难产假只剩下几天了,不见好转。我们病急乱投医,想请教中医试试……名医濮青宇亲自到门,看了病人后表示‘可以帮你如期上班’,又幽默了一句:‘他们用物理疗法,我是化学疗法。’开了方子,加一味丸药,好像叫‘健步虎潜丸’,当时家里还将信将疑。3天后下班回家,我见到妻子已在房里走动。一周后居然销假上班去了……我不是替中医做广告,只是在今日‘看病难看病贵’的喊声中,缅怀往事,追念良医而抒发一丝感慨而已。”

  1967年,濮青宇因病去世,那年他才57岁,“正是他中医技术炉火纯青的时候,如果再多活10年、20年,其在中医界的地位将不可估量,我们这批学生也将是受益无穷。”王湘说,濮青宇不仅能寻源溯流,以穷其变,由博反约,以守其常,尤能吸取现代医学知识,临诊识病,每能中西互参,晰疑辨惑,带头“西为中用”,他为中西医结合工作的开展作出了很多贡献。通讯员 李珊

  (感谢南京市中医院老专家于思强、王湘为本文所做的贡献。)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