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强区也能绿水青山
- 发布时间:2014-10-28 04:47:47 来源: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作为华东地区重要能源原材料基地,近年来宁波市北仑区依托港口优势,加快发展临港产业,初步形成了石化、能源、钢铁、纸业、汽车、船舶等六大临港产业。重化工业的快速发展,在强势推动北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同时,也给区域的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带来了巨大挑战。
实现工业强区的同时,必须保护好绿水青山!北仑区创造性地作出在临港工业区创建国家生态区的决策,要举全区之力发展生态文明,统筹协调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越来越绿,生态环境越来越美。
这一组数据是北仑区“增产不增污”的有力证明:从2007年至2013年,北仑地区生产总值从378亿元增长到686亿元,而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却分别从13044吨和149133吨下降到8349吨和42628吨。
产业结构由“重”向“绿”转变
新设项目严格执行能源评估,必须低于万元GDP能耗0.8吨标煤这个“硬杠杠”
石化、能源、钢铁、纸业等产业带来的高能耗、高污染,使得环境污染一度成为北仑的突出问题。然而,3天的采访走下来,记者却全然没有看到北仑黑烟滚滚、污水横流的景象,反而在蓝天白云下,到处都是生机盎然的绿色。这组数据更有说服力:北仑空气质量优良率连续7年保持在90%以上;区域内基本消灭了黑臭、臭河、垃圾河和劣V类水,其中芦江河、白峰部分河段已达到三类水质。
北仑之所以能够实现生态环境的“逆转”,根源在理念。“生态优先,环保先行”的理念被贯穿于北仑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北仑在产业规划、城市建设、重大项目引进建设等重大决策制定前,按照生态功能规划,坚持“环保第一审批权”,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
工业区的环境要好起来,必须把工业的能耗和污染降下来。作为国家低碳工业园区示范试点的北仑,积极构建生态化产业体系,推动产业结构由“重”向“绿”转变。
一方面大力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经济贡献小的落后产能。今年,北仑对全区59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进行了全面“体检”,指标包括企业的亩均税收、亩均产值、单位能耗增加值、产业先进度等,将企业分为鼓励类、限制扩张类、倒逼转型类。宁波市北仑区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邬忠舫说:“有了这张‘体检表’,我们调整产业结构时就更加一目了然,区里将支持排位靠前的企业做强做大,控制排位靠后企业的发展。”
同时,积极发展低能耗、低污染、高经济附加值的行业。如今,在北仑,“屋顶电站”已经在企业间蔚然成风。去年8月率先试水的宁波钢铁、宝新不锈钢、吉利等屋顶发电项目,当年已发电600多万千瓦时。今年,勋辉电器、台晶电子等企业屋顶光伏发电项目正在建设中,预计今年年发电量约4000万千瓦时。如果再加上风电等,今年北仑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将超过2亿千瓦时,可减少600吨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排放。
做好节能减排,离不开源头控制。对此,北仑严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准入,新设项目严格执行能源评估,从源头上遏制高耗能产业过快发展。
邬忠舫在接受采访时,接到一个投资项目的咨询电话,他首先问的不是投资多大,而是能耗多少。“按照北仑节能减排指标的任务,我们设定了所有项目引进的万元GDP能耗都必须低于0.8吨标煤的‘硬杠杠’。刚才电话里说的项目是做硅晶片的上游,能耗比较高,我的意见是初步不同意。如果是做下游,能够延伸产业链,我们举双手欢迎。”正是在这种思路的导向下,今年1至8月,北仑区新增工业增加值17.8亿元,新增能耗5.9万吨标煤,平均增加值能耗只有每万吨0.33吨标煤。
循环发展新模式
“企业小循环”、“产业中循环”、“区域大循环”三重循环,环环相扣
率先感受到资源环境压力的北仑,早在2004年就开始了循环经济的探索,如今已经形成“企业小循环”、“产业中循环”、“区域大循环”三重格局、环环相扣、层层推进的循环发展新模式,推进了企业间废物交换利用、能量梯级利用、废水循环利用。近5年来,累计投资50多亿元实施循环经济项目100余个。
所谓“企业小循环”,就是推进高耗能企业清洁生产,努力实现资源在企业内部循环利用。亚洲浆纸回收废纸占所用纸浆原料的65%以上,并形成了“造纸—污泥—发电”废弃物利用链。目前,北仑年综合能耗千吨标煤以上的重点耗能企业全部实现了清洁生产,12家企业获评浙江省绿色企业。
所谓“产业中循环”,就是要提高上下游企业的关联度,形成多产品、多链条的循环工业网状结构。钢铁循环产业链正是产业中循环的一个缩影。宁波钢铁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余热,自身难以消纳;而宁波宝新不锈钢生产过程中需要的大量蒸汽,要通过长距离热力管网输送,热损耗较高。于是,两家企业打破集中供热行业界限,铺设热力管道,实现了蒸汽的直接输送,成为了一条独特的“钢铁能源走廊”。同时,宁波宝新不锈钢还把宁波钢铁的焦炉煤气“变废为宝”,净化后替代天然气使用,每年能节约天然气2000万立方米以上,相当于节省生产成本1000万元。除了这条钢铁循环产业链,北仑还构建了石化循环产业链、电力建材循环产业链、生态农业产业链等,围绕能源、石化、钢铁等支柱产业,着力引进补链企业,使全区的产业链、产品链和废物链逐步完善。
所谓“区域大循环”,就是重点建设水、热力、垃圾、公用辅助共享这四大循环网。尤为值得一提的是热力循环网。2009年,关停了“宁波热电”和“明耀热电”后,北仑全区50%以上的工业用热都由北仑电厂大机组集中供应,大大减少了燃煤污染,提高了供热效率,并实现年节约标煤5万余吨。
环境保护有新举措
刷卡排污、企业环保信用评级等举措初见成效
重工业要减排到位,并非不可能,关键在投入。
清新的空气、碧绿的草坪、整洁的厂区,这是走进北仑电厂的第一印象。北仑电厂在2004年就超前投资11.55亿元,实施了国内最大规模的5台60万千瓦机组烟气脱硫改造工程项目,2006年又率先在扩建的两台100万千瓦机组同步安装了脱硫、脱硝装置,目前各项污染物机组的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浓度不但低于国家排放标准,也优于欧美国家的最新排放标准。
“未来,北仑电厂要实现‘零排放’,做好深度减排,火力发电的排放标准向天然气发电看齐。二氧化硫排放量从200毫克/立方米降低到35毫克/立方米以下,氮氧化物排放量从100毫克/立方米降低到50毫克/立方米以下,烟尘排放量从20毫克/立方米降低到5毫克/立方米以下。目前,两台100万千瓦的机组正在安装深度减排的设备,预计明年2、3月陆续投用。”北仑电厂输灰脱硫部主任工程师邵炜说,“长三角地区的环境容量本就有限,加大环保投入正是为了腾出环境容量,为企业后续发展创造新的空间。”
真金白银投向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北仑的大势所趋。宁波市北仑区环境保护局副局长朱洪波说:“2011年北仑提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在环境保护方面连续投入3个30亿,其中治理大气污染30亿、治理水污染30亿、绿化生态修复30亿。”同时,北仑还建立了生态环保财政投入预算保障机制,确保生态环保支出与财政收入联动增长。“十二五”期间,北仑在空气质量提升、内河水质综合治理、绿网建设、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修复五大提升工程中,累计投入生态建设资金超100亿元,每年生态环保投入占GDP比重均在3.5%以上。
为实现环境保护的长效管理,北仑还积极采用刷卡排污这种环境管理新模式。今年上半年,第一批75家企业已经安装好刷卡排污设施,行业涉及造纸、化工、能源、印染等。第二批160家企业正在加快推进。朱洪波告诉记者:“实施刷卡排污,给企业设定排污总量,正是要体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环境有价’的理念。使用环境容量是要付费的。这样也有助于推动排污权交易,倒逼企业把节能减排重视起来,加快技术改造,真正做到‘增产不增污’。”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