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开展垃圾分类 同城“一把扫把”管理
- 发布时间:2014-10-24 14:31:21 来源:深圳特区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 深圳特区报记者 林清容
通讯员 周继强 温伟华 文/图
今年,市委、市政府印发了《深圳市国际化城市建设重点工作计划(2014-2015年)》,提出加快建设文明整洁、规范有序、宜居宜业的国际化城市环境的目标。为了更美好的明天,深圳环卫再出发,广大环卫工作者牢固树立“服务至上、精益求精”的核心理念,以新加坡、日本及欧美发达国家为标杆,大力推进国际化城市环境卫生建设。
全市日处理垃圾1.45万吨 全力推垃圾分类应对挑战
近年来,全市生活垃圾总量持续增长,日处理量达1.45万吨,垃圾处理压力日增,对我市的垃圾管理提出挑战,即城市垃圾管理必须从重末端处理向源头减量分类、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的全过程治理转变。
全力推进垃圾减量分类是我市应对垃圾处理压力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市开展新一轮国际化城市环境建设的重点工作。从2012年起,我市按“先示范后推广”的方式开展垃圾分类试点工作,2013年全市创建527个示范单位(小区),探索居民小区定点分类投放、机关单位低碳办公绿色就餐、中小学小手拉大手等模式。2014年进一步将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市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截至9月底,全市1100多个机关单位正式开展“低碳节约型机关(企业)”创建活动。同时,福田区开展有害垃圾和废旧织物收运处理、罗湖区开展中转站垃圾减水、龙岗区开展垃圾机械化分选、龙华新区开展大件垃圾收运处理等多项试点。
此外,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事务中心还特别注重宣传。在40个电视频道和1700个移动电视终端投放公益广告,举办“垃圾减量分类”大讲堂并深入学校、社区、工厂宣讲;在深圳特区报等媒体上开设“垃圾分类达人”等专栏;承办委员议事厅第二期《关注“垃圾减量分类”》;联合市文明办在全市15个社区开展“日行一善·垃圾减量分类”活动;联合教育局等举办全市中小学垃圾减量分类知识竞赛;还举办了“百名市民看垃圾分类”、“垃圾大减量资源全回收-深圳全民聚宝”、“零废弃体验季”等系列活动;今年又陆续开展了 “衣衣不舍&旧衣回收”、红黄绿大行动、垃圾分类蓝马甲在行动等大型公益活动,通过多种渠道、各种形式宣传普及垃圾减量分类理念,让更多的市民知道、支持和参与垃圾分类。
在垃圾减量分类工作的推动下,我市餐厨垃圾收运处理工作逐步上轨。目前,我市各类餐饮企业、学校食堂、企事业食堂等每日产生餐厨垃圾1800吨、废弃食用油脂约150吨。现南山区(200吨/日)、盐田区(200吨/日)、光明新区(200吨/日)餐厨垃圾处理设施已建成,其余各区处理设施建设正在紧锣密鼓进行。其中盐田区采用分散处理模式,依托现有垃圾中转站、环卫基地等建成9座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站,基本满足全区餐厨和厨余垃圾一体化处理需求,就近处理周边大型酒楼、食街、机关饭堂的餐厨垃圾,通过“高温生物降解”变成生物质燃烧棒原料,实现资源化利用。
在餐厨垃圾管理上,各区城管执法部门还加强专项执法,重点打击餐厨垃圾的非法收运和非法处置窝点,已查处餐厨垃圾产生单位近100家、非法运输车80多辆。现全市有2000多家产生餐厨垃圾的单位签署了餐厨垃圾收运合同。对此,全市投入餐厨垃圾专用车辆52台、地沟油收运车辆45台,安装油水分离装置280套,每天收运处理餐厨垃圾320吨、废弃食用油脂85吨。
对比日本和台湾,我市的生活垃圾减量分类工作还存在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分类收运处理体系不健全、公众认识和参与不到位等问题。对此,市环卫部门将借鉴国际先进经验,联合NGO组织带动全社会的参与,推动建立玻璃、塑料、废织物等低价值可回收物的分类收运处理经济补贴机制,促进源头减量和资源回收;完善法规标准,构建生活垃圾减量分类法律体系;推进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设施建设,加强监管,完善垃圾分类收运和分类处理体系。
同城同标准“一把扫把” 环境质量与功能日趋提升
为提高城市整体环境卫生水平,我市全面推行全覆盖式精细化清扫保洁,市政道路实施“墙根到墙根”保洁,近年来,陆续将道路绿化带、公路、城中村和社区街巷清扫保洁纳入市政范围,现在全市市政清扫保洁面积1.7亿平方米,实行同城同标准“一把扫把”管理。
市政道路实行分级管理和连续性保洁,按车流量、人流量、商业繁华程度和重要程度等情况,市政道路分为特级和一到四级,分别实行24、20、18、17、14小时的连续性保洁,冲洗频次根据道路保洁等级提升而递增。如特级道路的机动车道每2天冲洗1次,人行道每周冲洗2次,步行街地面每日冲洗1次;
与此同时,大力推广使用机扫车、冲洗(洒水)车加强机动车道清扫保洁,鼓励使用高压冲洗机等小型器械对人行道进行深度清洗,既降低环卫工人的劳动强度,也减少他们路面作业的安全隐患。据统计,我市有机扫、冲洗车辆650多辆,市政道路机扫率达80%,力争在2015年达到90%以上。
市文明办有关测评情况显示,市民在肯定城市整体环境卫生的同时,对公共场所乱丢乱抛垃圾现象、城中村卫生等不太满意。对此,市城管局从4月1日起在全市开展“垃圾不落地”行动,通过合理规范设置垃圾收集容器,广泛开展环卫宣传教育和专项执法行动,增强市民卫生意识,遏制市民和商户乱丢乱扔垃圾、随地吐痰吐渣、从门店向外扫垃圾、从车辆向外抛垃圾等不文明现象,改善城市环卫风貌。
“垃圾不落地”行动开展至今,全市新增(更换)垃圾收集容器约1.8万个,市政道路果皮箱总数近10万个,完好率达90%以上。行动期间,各区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专题宣传教育,各级城管执法部门加强了对环卫违法行为的劝导和处罚,多家新闻媒体也积极参与营声造势。如今,“垃圾不落地”文明理念逐步传播,商业步行街等人流密集区乱丢、乱吐、外扫、外抛垃圾现象明显减少。
为进一步提升公厕管理服务,市环卫部门开发的公共厕所电子查询系统在今年年初上线运行,全市2590座公厕(含社会公厕)的位置信息可手机查询和定位。到今年年底前,各区还将新建市政公厕34座(含移动式),升级改造市场、加油站等社会公厕71座,并对部分公厕的环境进行整体优化提升。
查处余泥渣土各类违法行为5569宗 余泥渣土与扬尘污染整治力度空前
随着我市轨道交通、城市一体化等民生工程陆续开工建设,建筑废弃物排放呈现井喷态势,平均每年我市产生约3000万立方米的建筑废弃物。为全面加强建筑废弃物运输和处置管理,各级城管部门持续开展了泥头车专项整治行动,完善和实施城管部门的泥头车不良行为记录制度,规范全市执法数据统计,并报送泥头车安全管理信息共享平台,深化落实“两牌两证”制度。据统计,今年全市共查处余泥渣土各类违法行为5569宗,录入不良行为记录2宗。
针对近期香蜜湖路及福龙路、新区大道及人民南路、沙河西路及留仙大道、北环大道等片区余泥渣土及扬尘污染现象较为严重的问题,市城管局从10月16日至12月31日,组织各级城管执法队,以及受委托执法的市、区渣管部门开展专项整治,联合市泥头车整治办、轨道办、住建局、交警局等部门重拳出击,开展余泥渣土及扬尘污染整治行动,对余泥渣土及扬尘污染实行“零容忍”。
专项行动通过全覆盖查处余泥渣土违法行为、联合媒体曝光黑点工地、设立流动取证点抓拍违法泥头车、严格执行泥头车不良行为记录制度,以及拒绝冒尖装载泥头车进入受纳场等一系列严厉措施,力求彻底解决余泥渣土偷排乱倒、运输撒漏及扬尘污染问题。同时欢迎媒体和市民随时监督,确保余泥渣土和扬尘污染专项整治见到实效。
此外,为妥善解决全市余泥渣土出路问题,市城管局在5月份时,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废弃物管理工作的意见》,明确建设受纳场、综合利用厂的具体政策要求,督促各区因地制宜解决用地、投资、收费等问题,推进全市12座大型受纳场规划建设,总库容约9000万立方米,增建20多座临时受纳场,总库容约2000万立方米。
市环卫部门则重点解决轨道交通和政府重点工程的弃土处置,部九窝二期工程边建设边运营,已完成工程量60%,已受纳弃土约1800万立方米;新屋围受纳场正在抓紧施工建设,力争年底前投入使用,确保轨道三期弃土有出路。
综合整治垃圾填埋场的环境 垃圾处理监管力度不断加强
2013年全市生活垃圾处理量520万吨,无害化处理量511万吨,无害化处理率提高至98.3%,垃圾处理收费5.4亿元,收缴率94%,均居全国前列。市环卫部门不断健全与落实垃圾处理设施监管机制,采取了派驻人员现场监管、信息化实时动态监管、污染物排放指标定期检测、公众互动监督等措施,进一步细化并严格执行各垃圾处理设施运营监管协议,每季度组织一次全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检查促进整改提升,加大全市垃圾处理设施监管力度,确保各设施安全高效运行。
为提升垃圾处理设施周边区域环境质量,近期市、区环卫部门重点开展了各垃圾填埋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一是实施清水河下坪填埋场环境综合治理。通过落实二期一区覆膜密闭抽气、进场道路和垃圾运输车除臭、设置应急除臭风炮、强化喷淋降臭、加强作业监管等措施,大幅减少臭气;同时,实施一期填埋库区封场工程,控制填埋气无序散发;开展四号吹脱塔与铵结晶工程,实现氨尾气的达标排放和氨尾气的循环再利用;此外,加强填埋气体收集利用,实施填埋气提纯制民用燃气工程,运行填埋气焚烧火炬;实施安全与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整体提升场区环境设施功能和景观水平;不断完善社会共治机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居民参与臭气治理的全过程,及时公开监督信息,确保以严格标准持续高水平运营处理设施,最大限度地减少臭气对周边居民的影响。
二是优化提升坪山鸭湖垃圾填埋场。目前,已完成该填埋场调节池密闭化改造、加装调节池除臭设施、改善场内道路及绿化等施工项目,还引进了专业队伍对填埋作业面进行覆膜处理,实施密闭抽气减少气体外溢,严格控制作业面积,停止夜间填埋作业,加强消杀和除臭,主动接受周边社区居民监督,改善鸭湖填埋场周边环境质量。
三是升级改造龙岗红花岭填埋场。对填埋场一期进行封场,并在黄土裸露地块种植树木花草,建成生态景观林带,按照国家垃圾卫生填埋场管理标准,落实垃圾及时覆盖、消杀及除臭等措施,建成红花岭垃圾卫生填埋场渗滤液处理站和沼气收集系统,规范龙岗中心城环卫综合处理厂的飞灰收运处理,最大限度地抑制二次污染,实现区域环境综合提升。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