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7月27日 星期六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清水出邓州永续润京津

  • 发布时间:2014-10-24 08:31:27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王静会许光选

  如果把丹江口水库比作一个大水缸,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陶岔渠首就是安装在这个大水缸上的水龙头。如今,千载奔流的汉江水,已经从水源地丹江口水库,通过1277公里长的输水干渠,一路北上抵京,润泽干渴的华北大地。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自1968年开始,河南省邓州市人民为了实现清水永续奔北上、一渠清水润京津的美好愿望,修水库,建渠首,纳移民,保水质,谱写了最早进军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的伟大篇章。

  渠首老闸铭记峥嵘岁月

  2013年2月19日18时,随着震耳欲聋的轰响,南水北调中线渠首老闸被拆除。爆破现场,伫立着100多位从十里八乡赶来向渠首老闸告别的群众。人群中,有不少是当年参加老渠首建设的民工。

  1968年冬,在国家“远景南水北调、近期引丹灌溉”的规划下,作为丹江口水利枢纽重要组成部分的引丹灌溉工程在陶岔正式启动。为响应国家号召,邓州率先组织5000多人,用30天时间修建了5000多间茅棚,并建起了粮库、煤场、供销社、医院、汽车站等,各项前期工作准备就绪。1969年1月,邓州又抽调500多名干部,组织两万名民工,从几十里甚至一百多里外,用架子车拉着棍棒、柴草、棉被、红薯等原始工具和生活用品,浩浩荡荡开赴渠首陶岔。

  陶岔工程一上马,民工们就展开了一场“住草棚—喝黄水—吃窝头”的苦战。“陶岔两岸和渠底的每一寸工地,都掺着民工们的血和汗,渠首就是我们用血、用生命建成的!”回忆起当年施工的历历往事,一位老人不由热泪盈眶。

  1974年8月16日,陶岔渠首举行隆重的通水典礼。渠首工程是邓州人的心血工程,6年时间里,邓州负担粮食0.9亿斤,投工投料投资1.3亿多元,按现价计算近10亿元。当时全县17至30岁的35万名青年有20万人到陶岔一线战斗过。为了陶岔工程,邓州绝大多数生产队很少建房,很少购买新式生产工具;为了陶岔工程,邓州致残民工2280多人,而141位民工的血肉之躯永远埋藏在渠首两岸……

  40年前,邓州人用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智慧乃至生命,建成了4.4公里长的引渠、陶岔渠首闸、8公里长的引丹总干渠以及下洼枢纽。这项工程为2009年国家开工建设南水北调渠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迎移民彰显大爱情怀

  翻开南水北调的移民史,邓州市大规模安置移民已有三次:1961年,丹江口水库大坝围堰壅水,淅川县4310人迁至邓州插队安置;1971年,丹江口水库水位上升,淅川县11927人迁至邓州;2009年至2011年,邓州分3批次安置淅川移民29835人,安置任务占河南省安置总量的1/5,南阳市的1/3,是全省第一安置大县,也是建国以来安置外迁移民数量最多的县级市。

  为了实现移民亲人“迁得出、留得住、安下心、能致富”的目标,邓州人民腾出最肥沃的土地,修建最好的道路,盖起最漂亮的学校,建成最美丽的移民新村;为了换取移民乡亲的满意,邓州上千名基层干部,流尽眼泪,写下无数感人的篇章。

  在邓州,移民新村基础设施高标准配套,水泥主次干道实现了“村村通”、“户户通”,水电、照明、有线电视网线、电话线配送到户,建成了高标准新村村部、学校、小超市、游园、图书室、文化茶馆等各种设施,移民新村成了邓州新农村建设中最靓丽的风景线。

  自1961年开始,淅川县的命运就与邓州紧紧相连,邓州视淅川为兄弟,更视移民为亲人。邓州不仅接纳了淅川4.6万余移民,无偿出让土地5.68万亩;为支持淅川县“移民后靠自安”的要求,1972年冬,邓州更是将原属于邓州的厚坡、九重两个镇30万亩土地,连同“渠首”这张名片也划归淅川。

  蓝天净土承载责任担当

  邓州市委书记史焕立告诉笔者:“近年来,邓州坚持‘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原则,站在保障京津人民饮水安全的高度,不断改善丹江口库区水源质量和周边生态环境质量,着力创造源头和渠首市水蓝地绿的生态环境。”

  2010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邓州段正式开工,其总干渠全长37.4公里,途径该市4个乡镇;更由于彭桥、杏山两个镇(区)与丹江口水库直接接壤,水源地面积33平方公里,湖岸线20公里,流域面积150平方公里,所以邓州2369平方公里面积全被纳入《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范围。

  史焕立说,新时期,邓州人民继承当年的渠首会战精神,开始了保卫水源地“蓝天、碧水、乡村清洁”行动新征程。

  “蓝天行动”,引导农民大力发展沼气等新型能源,减少空气污染,同时以补贴的形式,大力推进太阳能进村入户,目前全市83%的农户用上了清洁环保的太阳能;为保护库区水源质量,该市先后放弃11个开工建设项目,工业产值损失10亿元,税收损失2.5亿元。

  “碧水行动”,以加强城乡卫生死角管理为目标,控制传染源,净化地表水、地下水,目前邓州已建成污水处理厂1家,日处理能力30000吨;建成垃圾处理厂1个,日处理能力280吨;邓州还特别加强水源地周边农村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禽畜养殖污染防治等工作;重点建设彭桥污水处理厂、彭桥垃圾处理场、杏山垃圾中转站、杏山小流域治理和邓州市水环境监测站5个项目,还水源地周边一个洁净的生态环境。

  “乡村清洁行动”,是在广大农村推行改水、改厕、改厨、改圈、沼气池(四改一池)工作,适时、适度推进美化、绿化、硬化、亮化工作,建设优美的农村环境。近年来,该市共投资2000多万元,对61个村进行了农村环境连片综合综合整治,创建省级生态乡镇2个,省级生态文明村25个,市级生态文明村98个。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