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7日 星期二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政府搭台民间唱戏 成就文化“罗湖现象”

  • 发布时间:2014-10-23 14:31:08  来源:深圳特区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 深圳特区报记者 冯庆 马晓峰 实习生 范嘉欣 通讯员 杨宏宇

  昨日,“2014深圳国际摄影周”火热开幕。从昨日至本月30日,18场丰富多彩的摄影主题展览将在全市的10个美术馆、博物馆和艺术场所同期举行。

  这是一场世界级水平的摄影盛会。此前数月,会务组向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征集作品,共收到32377幅照片,来自71个国家和地区的5488位摄影师。9月中旬,经过10位国际权威摄影评委的评选,80幅彩色和黑白获奖作品从中产生。从昨日起,这些获奖作品以及30多位国际摄影大师的摄影作品原件将在深圳美术馆及分会场惊艳亮相,让深圳市民大饱眼福。

  “深圳国际摄影周”、“深圳水彩画双年展”、“CBDF中国杯国际标准舞巡回赛”、“ITF国际青少年网球巡回赛”……近年来,一系列在深圳乃至全国、全球都具有极大影响力的文体活动纷纷落户罗湖或者打上“罗湖印记”,许多活动及赛事甚至从甫一诞生便高屋建瓴、气势磅礴,尽显厚积薄发不凡气象,成为业界关注的一个“罗湖现象”。

  市、区两级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和支持罗湖区的文化产业、事业发展。加之民间力量的调动,罗湖区逐步打响自己的国际文化品牌。在提升城区品味、提高辖区群众生活品质的同时,向全国乃至世界营销罗湖、营销深圳,为深圳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添砖加瓦。在罗湖区坚持“创新开路、质量至上”工作理念、把增强文化软实力摆到突出位置、致力于打造“国际消费中心”的今天,作为一个文化积淀深厚的老城区,罗湖在文化品牌建设上打出的这张牌同样令人印象深刻。

  “站在国际大师的肩膀上”

  “香港摄影学会举办过69次国际展览,但从来没有超过70个国家和地区参加。”“2014首届深圳国际摄影周”的评委之一、香港摄影学会副会长陈炳忠面对记者连连感叹。

  “国际范儿”,是“2014首届深圳国际摄影周”给人最直观的感受。该活动是经文化部批准,由罗湖区联合深圳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市文体旅游局和市文联共同创办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被视为国内继北京、上海后的第三大国际摄影展,也为广东省举办国际摄影展开创了先河。

  作为“2014深圳国际摄影周”的最主要活动,“首届深圳国际摄影艺术展览”得到了国际影艺联盟(FIAP)权威机构的认证,是继北京、上海之后,大陆地区第三个获得FIAP认证的国际展览。所有入选作品均可计入FIAP的名衔申请。

  评委阵容更是大腕云集。担任此次摄影艺术展览的10位评委,都是当今全球摄影界响当当的人物,如法国蓬皮杜当代艺术中心艺术顾问阿兰·萨亚格、意大利职业摄影家协会秘书长克洛迪奥·布鲁福勒、欧洲摄影艺术协会主席史蒂芬·托特等等,他们都对“2014首届深圳国际摄影周”表示赞赏。史蒂芬·托特是第一次来到深圳,他认为此次展览“有完美的策划与参与团队、有如此众多的艺术作品,非常难得和了不起。”

  “在一个城市的10个展馆同时举办摄影展,这在国内并不多见。” 据本次活动的总策展人、罗湖摄影学会会长孙成毅介绍,此次“深圳国际摄影周”主展馆——深圳美术馆的展览“不可不看”,数个特别展览也极有看头。如被誉为“20世纪摄影先驱”的已故美国摄影师爱德华·斯泰肯的原作展览——“一个偶像的遗产”;首度在中国展出的美国著名大收藏家斯蒂芬·怀特珍藏的60张彩色照片原作;被称为“第一位拍摄北京的摄影师”的菲利斯·比托在1860年拍下的老北京……“这些150多年前的老北京照片原作,是现存最早的北京影像资料,第一次在中国亮相,机会非常难得!赶快近距离来感受比托镜头中如梦境般安静而凄美的北京吧。”

  除了举办名家原作展览,今天全天,“2014首届深圳国际摄影周”还将在罗湖美术馆演讲厅举办多场重量级免费讲座,年逾七旬的斯蒂芬·怀特等都将登台开讲,不容错过。

  正是“站在这些国际大师的肩膀上”,“2014深圳国际摄影周”的一举一动备受关注、引人期待。据悉,目前该活动已列入罗湖区重点文化项目,今后将成为落户罗湖的长期性、常设性的摄影品牌活动。

  “家门口”迎来了“大活动”

  罗湖区的居民从来不缺文体娱乐。每一年,在家门口举办的一场场大型国际赛事和活动总是他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以最近两年为例,仅在视觉艺术领域,去年和今年分别举办了“深圳水彩画双年展”和“2014深圳国际摄影周”,两次国际盛会都由深圳市、罗湖区两级政府联合主办,由罗湖区宣传文化部门承办。

  罗湖是个老城区,高楼密集道路狭窄,崭新漂亮的文化体育设施不多,财政在十个区里面亦不算高,在硬件上难以与其他区媲美。但又正因它是个老城区,有着浸淫多年的文化积淀和良好的群众基础。

  罗湖区文体局负责人介绍说,罗湖的文体社团十分活跃,每年有近20家社团在深圳市公益文化活动项目招标中中标,承办场次达80多场。据了解,目前罗湖有各类文体社团近700个,另有文化协会9个,体育协会11个,其中好几个老社团成立至今已30个年头。

  “罗湖摄影学会成立于1985年,是深圳最早的摄影团体。”孙成毅说,从白领到外来工,罗湖区各个群体的摄影展一年到头几无间断,会员和活动都堪称全市最多。2009年创立的“东门摄影广场”,还是全国唯一的摄影广场。

  再如小品,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罗湖就被誉为深圳小品的“戏窝子”。2006年深圳小品艺术团在罗湖成立,凭借着优秀的原创作品先后获得国家、省、市级大奖100多个。2012年3月,以罗湖文化馆所在地址“太白路2009号”为名的“09剧场”一经推出立刻打响、大受欢迎。浓郁的本土特色以及贴近群众生活的原创深派小品,使得网上订票每每一抢而空。

  “每次举办文体活动时,我们都发现罗湖人才济济,无论是摄影、水彩画,还是小品、魔术,都有充足的名家力量和广泛的群众基础作为后盾。”罗湖区文体局负责人说。

  民间文化的长年积累,经济成熟、集聚丰富的城市元素,以及区委、区政府数年来的逾千万元文化资金扶持,使得罗湖区成功举办一场场国际赛事成为必然:往往投入远远小于同类的国际沙龙,所产生的影响力及辐射力却令人瞩目甚至刮目。

  从政府“输血”

  到社团“造血”

  “花小钱办大事”、“政府搭台,民间唱戏”、“让社团发挥作用”……在这些著名赛事及活动的背后,彰显出罗湖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独特思路。

  “无论是深圳国际摄影周、‘09剧场’,还是深圳‘金魔童’少年魔术大赛,都是由社团自己来主导的。”罗湖区文体局负责人说,罗湖探索的做法是:文化品牌完全交由社团运作,充分调动民间力量,政府则转向幕后,给予一定的支持和指导。

  当政府不再大包大揽、“指手画脚”,社团及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就增强了,实现了从政府“输血”到社团自己的“造血”。当遇到专业上的争议问题,则有专门的评审委员会来评估解决,充分尊重专家,尊重人才,尊重艺术。

  为了给社团营造更好的生存环境,罗湖区从管理和指导、活动场地保障以及经费方面实施“三倾斜”,对辖区各类社团给予了大力扶持,近年来为此投入的专项资金超过千万。

  按照“不贪大、不求全、但求精”的文艺精品创作思路,罗湖区文体局今年还推出了“文艺名家工作室”培育计划,“邸叙然戏剧小品工作室”、“周天涯水彩画工作室”、“孙成毅摄影工作室”等一批重点工作室;通过罗湖社区家园网以及微博、微信平台,罗湖区的文体活动实现了多渠道、全媒体的宣传覆盖,都为罗湖文化品牌的深度锻造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原点,罗湖的知名度一直吸引着世界的目光,而这一场场“国字号”乃至与国际接轨的大型赛事与活动,则让世界进一步走近罗湖,感受罗湖的软实力,感受“国际消费中心”和“时尚之都”的无穷魅力。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