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5月05日 星期天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商河:林下经济有“钱”途

  • 发布时间:2014-10-22 11:31:11  来源:济南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讯(记者 王宝静 通讯员 张鸣)近年来,商河不断涌现出林下特色养殖、种植,“林下经济”不仅补上了传统林业生产周期长、见效慢的“短板”,还增加了产业附加值,为农民增收致富开辟了新的渠道。针对这种变化,商河开始鼓励农民通过合作社模式组团发展,大大提高了抗风险的能力。林下“钱”景广 群众致富忙

  在贾庄镇贾洼村村民扈清海的貉养殖基地,一排排貉笼整齐地摆放在林地里。据扈清海介绍,基地每亩地可养殖30组貉,每组包括1只公貉和2只母貉,养殖成本在2100元左右。目前基地的貉子存栏量为2000余只,预计年可出栏1000多只。这几年,由于毛皮市场价格不断走高,他的年收入达到近50万元。扈清海说,貉子的习性是喜凉爽、怕高温,因此,茂密的树林下格外适合貉子的生长。

  今年以来,商河县大力发展特色“林下经济”,除在林下养殖獭兔、貉子、狐狸、珍珠鸡、黑猪、孔雀等外,还在林下种植双孢菇、木耳、中草药等植物,多种循环经济模式在全县风生水起,成为农民致富的新渠道。

  韩庙乡的獭兔养殖大户周云军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一只獭兔3个月可出栏,扣除饲料、防疫等费用,每只纯收入为20元。按照每亩地养殖600只计算,每亩地年可净赚4万余元,再加上速生杨成材后的林木收入,在林下建一亩獭兔养殖小区一年纯收入将达5万余元,农民包几亩林地的收入比外出打工高好几倍。”

  看到林下养殖带来的丰厚回报后,不少村民都开始返乡创业。目前,韩庙乡已建成25个林下獭兔养殖小区和8个标准化林下养殖基地,460多户养殖户遍布全乡45个行政村,獭兔的存栏总量也达到40万只,年可出栏商品兔180余万只。凭借小小的獭兔,全乡每年人均增收就达到1200余元。

  “过去在林地我们只种树,林下的地撂荒了也没人用,现在却成了‘香饽饽’,大家都争着承包下来搞林下养殖和种植。”周云军这样表示。

  “抱团”闯市场 收入有保障

  近年来,养殖市场价格波动明显,为尽快实现林下种养业由“粗放型”向标准化、产业化转变,商河从加强科技服务和政策引导入手,鼓励农民通过合作社模式组团发展,实行统一购料,统一建棚,统一供种,统一销售,“抱团”闯市场,提高抗风险能力。贾庄镇东汇林下养貉专业合作社推行种苗引进、饲料兽药采购、防疫保健、技术指导和貉及皮毛销售“五统一”服务模式,当市场价格不好时,合作社便统一把貉皮存放在冷库里,等价格好时再统一销售,降低了投资风险。

  商河恒旺麝香鼠养殖合作社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市场”的模式,形成“产、供、销、技术”一条龙服务体系。目前,合作社麝香鼠存栏达到5000余只,社员人均增收6000余元。

  怀仁镇杨家村目前发展起了500亩的地黄等中草药林下种植,从苗木栽植、管理到销售,都有合作社统一进行指导和管理。通过与药材公司签订订单,合作社还解决了中药材的销售问题。目前,每亩地可产药材800公斤,纯收入达到4000多元。

  价格上去了,销路还不愁,“真金白银”让个体种、养殖户纷纷加入到合作社的队伍中。目前,商河县共成立林业合作社53家,经营林地面积近10万亩,带动农户3万余户,发展苗木花卉面积1.5万亩,果园面积2.42万亩,各类畜禽养殖130万头(只),总产值年增4亿余元。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