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07日 星期二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桑基鱼塘很环保

  • 发布时间:2014-10-22 05:39:39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珠江三角洲有句渔谚:“桑茂蚕壮鱼肥大,塘肥基好蚕茧多”,讲述的是古代先民培育桑基鱼塘的经验和智慧。

  桑基鱼塘系统是一种具有独特创造性的洼地利用方式和生态循环经济模式,受水网交错、地势低湿的限制,珠江三角洲地区多低洼之田,洪涝严重。于是,先民们将低洼地挖深变成水塘,挖出的泥堆放在水塘的四周为地基,基上种桑,塘中养鱼,桑叶用来喂蚕,蚕砂用以饲鱼,而鱼塘中的塘泥又取上来作桑树的肥料,其最独特的生态价值实现了对生态环境的“零”污染。

  在广东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的七星村,有一片珠三角地区保存最好的“桑基鱼塘”区,面积3000多亩,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良性生态循环的典范”。 村中几乎只有农业,水质极好,大部分农民依靠养鱼为生。这里7个自然村,九成以上是农田保护区和耕地。而最吸引人的莫过于一块块约四五亩大小的方格形“迷你”鱼塘,数量有近千个。不过塘基之上,大面积的桑树已经不见,取而代之的是种植的瓜果和蔬菜。村民们说,养蚕周期长,效益低,而且现在没人愿意再捞鱼塘淤泥做肥料了,又脏又辛苦。实际上,在上世纪90年代,原始的桑基鱼塘已几近消失。

  广东自古就是蚕桑主产地之一,而西樵素有“广纱甲天下”之美誉。恢复“桑基鱼塘”,不仅是对古老种养模式的保护,更是对这种生态理念的思考和传承:如何在产业效益和生态保护之间,寻求和谐相处的良方?

  最终,七星村结合自身的特点与优势,决定走一条“守田致富”的道路,摈弃水稻,重点发展效益较高的养殖业。从2000年开始,村里累计投入850多万元开展内河涌整治和鱼塘整治。通过挖深鱼塘,实施塘基硬底化和鱼塘方格化等措施,使七星村的鱼塘产量大幅上升,养殖的品种也从传统的四大家鱼转变为高产出、高价值、高效益的“三高”品种。村民们在塘基上种植油菜、甘蔗、水果等农作物,以更为先进的方式,开展了改良版 “桑基鱼塘”循环种养方式,既改善了环境,又增加了效益。

  现在七星村北部面向西樵山的廖江村,正在建设渔耕粤韵文化旅游园,恢复久违的桑园。约125亩的桑基鱼塘区,包含21个鱼塘,里面养殖四大家鱼、鸭嘴鱼、锦鲤等,塘基种植的1万株桑树枝头上,也结出了紫红的桑葚。

  据悉,渔耕粤韵文化旅游园首期占地面积大约500亩,将建成以中国传统岭南渔耕文化为特色的生态农业旅游度假区。种桑养蚕养鱼,让游客回归自然、返璞归真。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