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成都:打响率先小康攻坚战

  • 发布时间:2014-10-21 09:30:48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 张艳玲

  4720、6815、8120,这几个数字罗巡虎一直记在心里。得益于长达2年的扶贫开发支持,这几年青桥村的变化翻天覆地。老罗认为,这串反映过去三年村民人均纯收入的数字,便是最直接的体现。

  然而,差一点,青桥村贫困村的帽子就没能摘掉。虽然2012年青桥村人均纯收入直逼7000元,但也没能跑过成都市确定的扶贫标准。2013年,成都市启动第三轮农村扶贫开发工作,扶贫标准线从农民人均纯收入4000元调整为7000元,即将2012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7000元的村进行倒排序,并综合考虑村级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等相关情况,确定贫困村名额。

  这一标准是国家扶贫标准的3倍,也远高于浙江、江苏等东部发达省份的扶贫标准。在成都高标准扶贫背后,有着怎样的思路和动力?第三轮扶贫期限已经过半,在各地大力推动精准扶贫的背景下,成都又有些什么行动?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高扶贫标准背后是率先小康的目标牵引

  其实这并不是成都市第一次提高农村扶贫标准。2001年,成都市启动第一轮扶贫,标准为农民人均纯收入3000元,2009年开始的第二轮农村扶贫标准提高为4000元。而根据成都市的扶贫规划,2016年,成都市又将根据当时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另行确定扶贫对象和范围,进入新的扶贫阶段。

  跟着标准上升的,还有市级财政安排的扶贫专项资金,由第二轮的年2500万元调整到5000万元,翻了一番。

  成都市何以如此高标准扶贫?成都市农委主任许兴国表示,作为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试验区,成都农村扶贫工作已经担负起了新的使命,农村扶贫开发的目标已经由消除相对贫困转变为缩小发展差距、促进社会和谐,成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而伴随着统筹城乡的路径探寻,成都市扶贫开发工作正在被更为明确的目标牵引前行。

  2013年9月,中共成都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都市现代农业加快建成农村全面小康的意见》,提出成都将力争到2017年,实现农业高端产业倍增、农民人均纯收入倍增;在中西部地区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率先实现农村全面小康。

  “我们只有4年时间,农村扶贫开发的担子压得更重了。”成都市农委副主任张晓华表示,经过10余年的开发式农村扶贫,全市帮扶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为第三轮扶贫打下了好底子,然而要在2017年率先实现农村全面小康,扶贫开发工作还需要更为精准有力。

  一场全方位动员的成都第三轮农村扶贫工作已经如火如荼。44位市级领导挂点督查,122个市级部门(单位)、129个经济较发达区(市)县级部门(单位)以及100家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都将参与农村扶贫开发。

  重心下移精准扶贫全面开展

  今年起,成都将市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审批权下放到有扶贫开发任务的区(市)县,市上主要负责下达扶贫资金额度以及项目和资金监管,区(市)县负责审批和组织实施扶贫项目。

  与权力一起下放的还有责任。今年上半年,成都市出台了《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要求以县为主体,组织开展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找准农村扶贫对象,分析致贫原因,摸清帮扶需求,并将各项扶贫措施与建档立卡结果相衔接,逐村逐户制定帮扶措施,集中力量予以精准扶持。

  随着权责的下移,扶贫机制进一步完善,一些区(市)县全力构建的扶贫帮扶长效机制作用将更加凸显。其中,龙泉驿区建立的四级结对、三级覆盖的定点精准扶贫帮扶模式受到四川省扶贫办肯定,包括领导挂点联户帮扶、区级部门组团定点帮扶、党员干部认亲结对帮扶、选派干部驻点挂职帮扶四种模式。区帮扶办还专门研究制定了《帮扶对业绩记实考核细则》、《帮扶队员积分制记实考核细则》,将此作为干部选拔的推荐依据。近年来,各项精准扶贫措施的均衡推进,龙泉驿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近年来不断增长,2013年达14098元。

  基层干部的作用也进一步被重视。9月初,青桥村葡萄园迎来了100位特殊的客人,他们一不采葡萄,二不游园景,而是围着村支书罗巡虎问个不停。“葡萄园设施投入多少?”“葡萄销路怎么样?”一连串的问题让老罗应接不暇。这些提问者都是来自成都市第三轮第一批100个贫困村的村支书。

  “基层干部在农村扶贫开发工作中起着关键作用。”成都市扶贫处处长郑涛表示,成都多年的扶贫经验表明,一个有思路、有干劲、有公心的村干部是团结村民共谋发展的灵丹妙药,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更需要依靠村“两委”班子的推到。为了对症下药,在为期一周的贫困村两委班子集中培训中,除了向他们介绍现代的农业发展理念,学习参观,并特别安排了纪委干部宣讲阳光扶贫。

  因势利导社会扶贫更加精准

  “成都正迎来第三圈层加快发展的重要节点。”2011年11月,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黄新初在金堂县和彭州市调研后认为,成都经济圈的第一、二圈层已经由“洼地”变“高地”,从资源聚集区逐渐转变为资源溢出区,第三圈层将迎来跨越式发展,圈层之间将逐步实现均衡发展。

  位于第三圈层的白头镇五星村便是资源溢出的受益者。投资8亿元的柏翠快乐家庭小镇、投资15亿元的盘古农业综合体等乡村旅游项目让这个传统的农业村一下子热闹了起来。村支书王纪估计,今年村子的观光人数可达10万人次,去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8460元,比上年人均增收3660元,增幅为76%。

  一场更大范围的资源与资本的联姻会已经拉开了序幕。日前,100家农业龙头企业的负责人与100个贫困村的村支书坐到一起,一对一、面对面地谈合作聊发展。

  “企业愿意无私扶贫自然是好事,但如果能让企业将自身与贫困村发展融合,才能结为真正的利益共同体。”蒲江县朝阳湖镇副镇长汤海波表示,成都市多年来坚持的一名市级领导挂点督查和一个市级部门、一个经济较发达区(县)级部门和一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三帮一”的帮扶工作机制的作用已经在当地显现。

  石像村是朝阳镇中唯一进入第三轮扶贫的村子。虽然紧邻石像湖景区,却不知如何借力。市上对口帮扶的市财政局和青羊区交通局不遗余力,修桥筑路,交通条件极大改善,更为关键的是在扶贫干部的指导下,一个围绕“一三产业”开发的发展规划出炉了,发展的方向和着力点清楚了,财政局还留下了年轻肯干的扶贫干部唐江。村支书曹宗贵透露,最近,石像村迎来了重要的合作伙伴,一个蓝莓种植项目可能落地。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