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27日 星期五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上接第一版)

  • 发布时间:2014-10-20 06:36:05  来源:石家庄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上接第一版)

  “老赵已经有28个春节没有在家过了。”市农科院院长田国英感慨地说。在赵国忠的试验基地,除了所里和正定南早现村,还有一处在海南岛的三亚,离石家庄3000多公里,三点一线,构成了他棉花育种运行的轨迹。每年10月在北方收了棉花他就赶紧拿到海南去再种一季,次年4月再把南繁的种子带回来马上播种,一年收两季棉花,两年干出四年的活儿,让人钦佩。

  一粒冠军种子的诞生

  “简单的事情重复做就是专家”,经过10年艰辛的南繁北育,赵国忠终于将优秀骨干系“78—114”培育成了一个高产优质的棉花新品种,这就是1983年通过省级审定,1984年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987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89年获得首届省长特别奖,全国五个通过国家级审定的品种之一,曾轰动全国的冀棉8号。

  在国家级大赛——黄河区试中,创造了黄河区试自1973年以来皮棉单产、铃重、衣指三项最高记录,其中皮棉产量比对照增产23%。同时,参加中、美棉大赛,双方各出三个品种,在中美两国分别种植。最终冀棉8号在两地种植中都是产量最高的,被大家笑称为“世界冠军”。同时,在生产示范过程中,打破了北方棉区单产不能过150公斤大关的局限,1985年它便占据了我省棉田面积的60%,彻底改变了外来棉种当家的局面,促成了我省植棉史上第六次品种的更新换代,进而形成“风靡”北方棉区的态势。至1989年,全国累计推广冀棉8号2500余万亩,为广大农民增加经济收入8亿元以上。

  就在冀棉8号在全国闻名遐迩时,赵国忠注意到了冀棉8号存在两个较明显的不足:成熟期偏晚、抗病性较差。最终经过了11年17个世代的南繁北育的努力,他的第二个棉花优种——冀棉17问世。它“继承”了冀棉8号的优点,克服了冀棉8号的缺点,增加了冀棉8号不曾具备的新特点。对播种期没有严格的要求,可春播,可晚春播,可在水浇地适时播,也可在旱地等雨播。冀棉17在冀中南,特别在黑龙港干旱地区极受欢迎,很快成为主栽品种,进而走俏苏、豫、皖、晋、陕、新等地,备受棉农的欢迎。

  迎难而上 勇攀育种高峰

  人们不会忘记上世纪棉铃虫肆虐棉花的惨状。大片棉田被这种害虫吃得仅剩下光秃秃的棉秆。美国凭着强大的资金、人才和技术优势,利用植物基因工程研制成功了转基因抗虫棉,并很快占领了国内市场。

  针对美国研制出的转基因抗虫棉,赵国忠日夜难眠、废寝忘食,暗下决心,攀登这一高峰——棉花抗虫育种。“一定要研制出抗虫性更稳定、更持久的中国的新型抗虫棉。”赵国忠说。他和一批科学家承担了这一被列入国家“863计划”的研究课题,并在1999年成功育成了“双价转基因抗虫棉SGK321”,是首例拥有我国独立知识产权,也是世界上第一例双价抗虫棉。它一举打破美国抗虫棉一统天下的局面,使中国转基因抗虫棉育种水平一步跃上世界领先水平。

  这个具有完全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2000年通过国家农业部生物基因安全性评价,通过河北省审定和全国品种审定。被命名为“双价转基因抗虫棉SGK321”,从而获得在北方5省棉区的大面积推广权。截至2006年底,SGK321已累计推广面积2300多万亩,创造经济效益18.8亿元。更重要的是它作为新的种质资源已经被国内40多家育种单位运用,这些育种单位又以它为基础,培育成了一大批新的棉花品种。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64岁的赵国忠始终没有沉醉于荣誉中。谈及未来,他又有了新的目标,带领他的课题组采用生物技术与常规技术结合,继续“科研接力”,进行转基因品质育种和抗黄萎病育种。

  一望无垠的棉田里,赵国忠依然不知疲倦地忙碌着。在他的眼里,这一片片叶子,一朵朵花苞才是最美的风景,他默默关注着,精心呵护着。在棉田里依旧背起喷雾器一遍一遍除治病虫,下基点照样蹬自行车,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一天天,一年年,坚持着为国家培育优良棉种的梦想。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