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多种创新
- 发布时间:2014-10-20 05:59:47 来源: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也是转型升级的主体、创新的主体。企业强则经济强。面对经济新常态,企业家是否有信心?传统制造业企业如何转型升级?如何向实体经济要增长?
制造业企业密集的江苏省江阴市,提供了一个样本。这个县级市有13家企业入围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18家企业年销售额超过百亿元、30家企业年入库税金超亿元,还有35家上市公司。近日,记者来到江阴,就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创新模式进行调研。
远景能源:全球资源为我用
走进位于江阴临港开发区的远景能源办公大楼,能感受到一种与美国硅谷创新企业相同的“气息”:年轻的面孔、开放的办公室、满眼的监控屏……连空气中都仿佛流动着创新因子。而与办公大楼一墙之隔的,则是一个大型装备组装流水线车间,满场的设备、忙碌的工人。
2007年成立,2008年研发制造出第一台样机,2013年销售额60亿元、2014年将突破100亿元。这家风电技术领军企业创造了如同互联网企业一般的裂变式增长。“要像苹果、微软、谷歌一样,创立一个依靠智慧胜出、引领创新的全球化智慧型中国新能源企业。”7年前回国创业的江阴籍年轻企业家张雷口出“狂言”。
这是一家从入行起就“另辟蹊径”的企业。当国内风机制造商纷纷从国外购买许可证,或以“合作开发”的方式拿来对方的图纸进行风机生产的时候,张雷却坚持走独立自主研发的技术路径,在风电价值链上只进入有技术和人才壁垒的环节。
“我们不是做制造,我们的目标是成为能源互联网领域的技术创新领导者。”于是,远景能源“软”“硬”兼施。自主研发的核心智能控制技术,突破了技术禁锢,尤其是首创了低风速风场智能风机,再利用基于智能传感网和云计算技术的智慧风场管理平台,对分布在全球各风场的资产远程实时全生命周期监控和维护。也就是说,在江阴的云中心里,远景能源正管理着1000万千瓦的全球新能源资产。这个全球能源互联网平台未来不仅能管理风能、光伏及其他能源,而且还能提供能源采购、需求侧管理、能效优化等综合技术解决方案。
海外留学、从事过能源金融产品设计工作的张雷也许更懂得统筹资源的重要性。远景能源目前已建立了一支来自思科、波音、福特、麦肯锡、西门子、风电巨头维斯塔斯等企业的技术和管理人才团队,在丹麦锡尔克堡,中国江阴、南京及上海,美国硅谷、休斯敦,日本大阪分别设立了技术研发中心和创新中心,还分别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成立了研究所,完成了包括研发、市场、制造和资本运作齐头并进的全球布局。
今年年初,张雷再出惊人之举,“挖”来了时任美国思科全球高级副总裁、物联网业务总裁乔雷特。带领着富有“互联网基因”的能源企业,38岁的张雷将不断创造惊喜。
阳光集团:国际标准我来定
“早转型早主动,快转型快发展,不转型则无出路。自我转型之路需要传统优势产业的产品创新和升级,需要产业链的延伸和拓展,更需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坐在洒满阳光的办公室里,阳光集团董事长陈丽芬语速轻快,“今年明显感到不那么‘急’了。宏观经济总体平稳,企业的发展也进入了稳定期。”
陈丽芬的不“急”,来源于这样几个基础。
一是早转型的“先手”。阳光集团自1986年成立以来,经历了三次经济转型:以开发高精尖产品为标志,实现了产品结构从低端产品向高端产品转变;以发展多元产业为标志,实现了从单一产业向多元经营转变;目前正处于第三次转型的阶段。核心是告别“要素驱动”,全面向“创新驱动”转换,以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是叫得响的品牌。公司第一批精纺呢绒为了好卖只好在产地一栏填上“上海”。这件事让阳光在创业之初就深刻体会到,品牌是企业进入和占领市场的通行证,企业一定要有自己响当当的品牌。阳光的品牌发展战略实用又有效:先为国际一线品牌服装提供配套、定牌生产,再与国际品牌结成战略同盟,最后创造出自己的高档品牌。现在,“阳光”呢绒、“庞贝”职业装、“阳光时尚”新风格商务装均成为业内知名品牌。
三是可掌控的标准话语权。2007年,经国际标准化组织批准,已是毛纺行业龙头企业的阳光集团成为中国首家承担国际标准化组织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工作的企业。几年来,阳光集团主导起草国际标准的制修订,让中国的纺织品在国际上了有了发言权。这项工作给阳光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提升了品牌竞争力;加深了龙头企业的龙头地位;有效避免了纺织行业低档次、雷同化的恶性竞争;积累了参与标准化活动的丰富经验。
一流企业定标准。能将企业自主的技术创新成果纳入国际标准,也就是给了竞争者一道技术“门槛”。这就是话语权的力量。
双良节能近来“好事不断”:一是接连签署了中盐昆山年产60万吨纯碱项目高盐废水零排放系统、江苏蓝丰醋酸钠蒸发结晶系统两份工业高盐废水零排放系统供货合同,实现了在水处理环保领域业务零的突破。二是溴化锂吸收式热泵项目被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列入2014年度第一批省工业和信息产业转型升级专项名单。国庆期间,长春第三热电厂6台单机容量为46.4MW双良溴化锂吸收式热泵机组抵达现场,目前机组安装完毕,进入调试阶段。
双良的产品主要面向工业节能和建筑节能,这正好是当前全社会倡导的主题。随着环保标准的趋严,节能市场进一步走强。2013年双良节能公司净利润增长了100%以上。“这主要得益于我们转型早。双良节能的每一步转型都踩准了‘知能善用’的生态环保节拍。”双良节能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缪志强告诉记者。
2010年,“双良股份”更名为“双良节能”。一如其名为“双良节能”,从首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蒸汽双效溴冷机开始,无论是余热利用、空冷技术、高效换热器、海水淡化……双良节能的每一项拳头产品或核心技术都烙上了节能环保的“绿色烙印”,见证了双良在节电、节热、节水、节煤等节能减排领域展开的“一马当先”的转型升级。
“下一步转型的力度会更大。以前是以产品打天下,我们现在的目标是建立节能系统集成技术平台,成为节能系统集成供应商。”具体怎么转,缪志强笑着“卖了个关子”,但主题清晰,还是节能环保。
法尔胜:替代进口由我来
法尔胜可谓是江阴原有市属企业中历史“最”悠久的企业,今年50岁。
“中国企业平均寿命只有8年,与法尔胜同时代的江阴企业很多早已变成追忆。步入天命之年的这一刻,法尔胜在见证历史的同时追寻企业发展的长寿基因。”法尔胜泓昇集团董事长周江很是动情。作为企业创始人周建松的儿子,周江对法尔胜了如指掌,也充满了感情。
法尔胜的产品,可以浓缩为一个词:绳。就连“法尔胜”这个公司名称,都跟“绳”有着直接关联。法尔胜取自fasten的英译音,是系牢、扣紧的意思。
当不少企业努力寻找市场机遇之时,法尔胜就认准了一点:替代进口。把产品做得跟进口产品一样好,甚至还要更好,价格更合理,不是就有市场了吗?!
上世纪七十年代,法尔胜自主研发的胶带绳开启了替代进口之门;九十年代,中国的桥梁用上了中国的钢索;而到本世纪初,法尔胜构建完整的光通信产业链,挺住了亏损,一举打破国际产业垄断的坚冰,松动了国际产品价格。从麻绳、钢绳到光绳,科技创新、实业报国,“抢抓机遇快半步”谱就了“绳子协奏曲”。
时至今日,做“绳子”的法尔胜同样面临着产能过剩的激烈竞争局面。怎么办?转型升级。
“不能离开老本行,不能好高骛远,要顺乎企业特点。”这是周江的转型原则,“在当前经济运行寻求新平衡的过程中,我们只有注重优势互补,长远结合,内外并举,才能做到既要‘转对型’,更能‘转好型’。”一方面,在传统产业领域,开发高附加值产品,始终站在产业高端,走“高、精、尖”的发展方向;另一方面,拓展资产管理、金融服务等新兴业务板块,不断增添企业发展后劲。
“制造工业4.0”、“智慧化企业”……听周江聊起一个个“新词”,一个“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科技多元化产业集团”也在渐行渐近。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