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27日 星期六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欧元区:甩开通缩有多难

  • 发布时间:2014-10-19 21:30:27  来源:国际商报  作者:杨舒  责任编辑:罗伯特

  9月,欧元区消费者物价指数年率升幅为0.3%,至此,欧元区通胀率跌至五年低点,这一数值彻底将欧元区逼到了“死角”。最近一次货币政策会议“咬牙”承诺在本月祭出的购买资产抵押债券(ABS)的长期再融资计划还未执行便再遭质疑,市场催促欧洲央行不要在资产购买规模上“纠结”,干脆推出全面量化宽松这个“终极武器”以观疗效。

  然而,只要执行全面量化宽松就可以为欧元区除掉通缩风险的“毒瘤”吗?市场其实没信心。

  事实是,在情势和市场的“逼迫”下,欧央行行长德拉吉早已松了“全面宽松”的口,表示“愿意尽一切努力”,可市场的反应是:截至当地时间10月16日,欧洲股市已连续8天走低,创出2003年以来最长连跌纪录。欧洲斯托克600指数下跌0.5%至309.79点,创出今年最低水平。

  众口难调

  为何刚甩掉债务问题,就又踏入通货紧缩泥淖?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欧洲部副主任姚铃认为,症结是欧元区经济增长动力严重不足。

  一直以来,欧元区经济增长动力来源依靠两个途径:区内和区外贸易投资。

  从区内需求上看,姚铃分析,为应对债务问题,欧元区紧缩财政,大力削减公共开支,导致区域内失业率上升,政府投资严重不足,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不能上马,欧元区区内贸易及资本流动进入冰点,至今难有暖意。

  从区外需求上看,姚铃指出,债务危机期间,尽管欧元区经济增长有限,可依靠当时全球其他经济体推出的经济刺激政策带动出口,比如中国的4万亿人民币刺激计划和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等,还有德国经济一枝独秀,托着债务危机期间的欧元区经济发展。

  如今,欧元区虽然少了债务问题羁绊,但美国在逐步退出量化宽松政策,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增速也在放缓,“外部市场无法给予欧元区经济有力支持了”,姚铃说,更值得关注的是,虚弱的欧元区经济竟又意外遭受了乌克兰危机的打击,结果经济“火车头”德国彻底熄火,经济衰退,失业率高企,通缩阴云应时而至。

  那么同是“大病初愈”,为何独是欧元区被通缩问题缠扰?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所副所长王朔认为,这里必须要提到欧元区的成员国体制问题。

  王朔表示,不同于美国甚至英国,他们拥有独立的财政货币机构,可以根据国内经济增长情况,及时有针对性地切换政策紧缩和刺激的节奏。欧元区区内各成员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均,阶段不同,决策机构不仅很难做出适合每个经济体经济发展的有效政策,即使有所决议,又要18个成员国全票通过方能执行,众口难调,相互牵绊,经济也就停滞不前。

  指日“难”待

  目前,面对通缩风险,欧元区想到的唯一办法就是全面宽松:注入流动性,刺激区内经济。可现实是,这一办法并不可行。

  因为正如王朔所言,欧元区其实“不差钱”,问题是资金都停留在银行和国债市场而不愿且不能进入经济循环之中。一方面,由于欧元区经济增长前景不确定,银行对不良资产评估谨慎,惜贷;另一方面,企业自身也没有在恶劣经济增长环境下扩大生产的意愿。进行定向再融资操作显然无法破除这一恶性循环。

  在此背景下,姚铃认为,必须尽快激活德国、法国等欧元区经济“领头羊”的活力,给予市场和企业绝对的信心。结果,症结重新回到欧元区体制协调问题上。

  原来,按照姚铃分析,此时的德国需要经济刺激,需要增加投资计划,发展新技术,引领新一轮增长;法国则需要尽快进行国内结构改革和紧缩财政。“就这两个领头羊的利益都无法调和,还怎么谈整个欧元区?”

  于是,王朔指出,宽松不是办法,仅靠货币政策应对包括通缩在内的经济风险未免势单力薄,只有尽快解决欧元区决策体制机制统一的问题,才能一劳永逸。不过体制结构的改变注定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尤其当前经济还如此疲软,这个过程就更难推进。

  王朔说:“对现在的欧元区而言,等待美国、新兴市场复苏,然后通过出口这一途径为欧元区经济注入增长活力反而更为现实。”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