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5月04日 星期六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责任和使命构筑数据大厦

  • 发布时间:2014-10-19 05:34:35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共和国经济数据大厦来自于7000万个普查对象提供的每一个数据,这些数据是否真实准确,取决于300万名基层普查员。在国务院第三次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评选出的“最美普查员”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一丝不苟的作风、百折不挠的勇气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而这些都源自于他们高度的责任感和光荣的使命感。

  在不了解经济普查的人看来,经济普查并不难,就是把每一个普查对象的有关数据收集上来。而参与过经济普查的人都深刻体会到,经济普查太难了。最难的就是普查对象量大面广,不能重、不能漏,而且普查对象配合度不高,门难进、数难登,没有百折不挠的精神根本无法完成。

  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全国要普查近1000万户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6000万户个体工商户。山东省寿光市圣城街道办事处主任张其振介绍,普查对象的情况非常复杂,市普查办提供的单位核查底册就包括5834家法人及产业活动单位,这些单位有正常经营的,但注销的、破产的、停产的、搬迁的也非常多,还有很多本该归于个体户。按照不重不漏的原则,需要对每一个单位进行核查。“最美普查员”、街道普查业务主任吴海燕探索出地毯式排查、重点调查与联合调查相结合的普查方法,经过一个多月的摸排,最终核实出3921家真实存在的法人及产业活动单位,避免了重复登记数据的现象。

  “最美普查员”、成都市温江区柳城街办燎原社区普查员李霞说:“其实苦点不算什么,别人不理解,才让人心寒。现在仍有部分企业,不愿配合普查人员提供材料。”对不情愿配合的普查对象,普查员们通常用拉家常的方式,从普查对象的家庭琐事入手,苦口婆心、不厌其烦,最后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取得普查对象的认可,从而及时完成登记。最难协调的一户普查对象,李霞反反复复跑了6次。

  “普查员一定要学会换位思考,要从普查对象的视角出发打消他们的疑虑、争取他们的配合。”“最美普查员”、四川省彭州市龙门山镇统计站站长卿立松说,考虑到很多普查对象担心怕如实填报数据后多交税,他就特别强调经济普查数据会做到严格保密。有的个体户忙于做生意顾不上填报数据,他就特意等到下班后再去,尽量不影响普查对象正常的生意。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用在经济普查上最恰当不过了。吴海燕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近7000万个普查对象,每个产值差1万元,全国数据就差7000亿元,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时全国GDP才31.4万亿元,这一差可是不得了啊!每一个对象的每一个数据都不能有丝毫马虎。”为此,吴海燕要求每个数据都要“过三关”,自己则作为最后的质量检查员,不放过一个可疑数据。

  “光有制度保障还不够,如果没有一丝不苟的作风和娴熟的业务能力,我们的数据质量也难以保证。”圣城街道西关社区普查员李明丽告诉记者,“金光街一家粮油公司担心多交税,入户时申报的年营业收入是105万元。吴海燕在核查时发现和企业支出、工资、成本等数据不符,怀疑数据不准确,就和普查员一起再次实地核查。她先告诉公司老板所有数据都会保密,让他打消真实上报的疑虑。看老板还不松口,又和他一项一项核对,推算出营业收入应该在1400万元以上。结果算得老板心服口服,最后终于如实上报营业收入1462万元。”

  经济普查是和平时期规模最大的社会总动员之一,每个普查员每个微小的差错,汇聚起来就可能会导致整个经济普查的失败。因此,每个普查员都经过了精挑细选和精心培训,不合格的要及时更换。

  如今,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已经接近尾声。正是由于普查员们高度的责任感和光荣的使命感,中国经济家底将经得起历史的考验。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