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用"新马歇尔计划"来诋毁中国
- 发布时间:2014-10-18 07:23:00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责任编辑:罗伯特
英国媒体不负责任地把中国发展与欧洲的关系形容为“新马歇尔计划”。中国企业大规模收购海外资产的做法不但没有被给予正常的商业意义的关注,反而往往被赋予极为丰富的政治涵义,这能吸引眼球,但却无聊至极。
稍有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援助了欧洲130亿美元,尽显“负责任的大国”之义,得了名,但更得了利:美国让对外扩张披上了经济援助的外衣,借助“欧洲复兴”的名号让自己坐上了头把交椅。
“新马歇尔计划”自然而然地会带给人两层含意:欧洲正陷入危机而不能自救,而中国正在效仿美国“切断战后欧洲形成的某些关系”。
提出“新马歇尔计划”这种说法的人要么是无知,不了解“马歇尔计划”无论是计划本身还是词语都有一种霸权思维隐匿,要么是显然别有用心。
回归历史,“马歇尔计划”当年实施的前提是战后的欧洲“面临性质非常严重的经济、社会与政治的恶化”(马歇尔1947年在哈佛大学的演讲)。但显然,“新马歇尔计划”成立的前提并不存在,“欧盟仍是世界最大的经济体,其5亿消费者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2.5万欧元”(欧洲理事会主席范龙佩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语)。
若说中国正在效仿美国控制欧洲,此说也难以成立。谋求霸权的最好途径是向权力之巅的领袖者开战,若要选对手,身居第二的中国也不会拿欧洲挑战来谋取强权。
中国在欧洲获得的拥抱更大部分源于它所展现的机遇和周身所散发出的经济活力。这与18世纪时的中国不无相似,当时一个强盛的中国令法国启蒙运动领袖伏尔泰感慨:我们不能像中国人一样,真是大不幸。
用范龙佩和巴罗佐的话语,中欧关系是建立在“平等的伙伴关系、互相尊重和共同利益的基础之上”。
中国对于欧洲至关重要,欧洲对于中国也至关重要。中国未来的增长依赖进入欧洲市场,同时,欧洲也可以在中国的陆海“丝绸之路”计划中看到机遇。与此同时,二者也需要强强联手,来共同应对气候变化、贫困、恐怖主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非法移民、人口贩运和海洋安全问题等全球性挑战。二者携手,推动欧亚大陆回归世界文明中心。
不知“新马歇尔计划”的提出者,能否领会到这层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