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3月29日 星期五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用人文思维打造本土“文创王国”

  • 发布时间:2014-10-15 03:52:40  来源:厦门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厦门沙坡渔港文化创意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晓雯。

  陈晓雯心态包容宽厚,乐于接受新事物。

  文/本报记者 林雯

  图/受访者提供

  我没想把公司做得多大,就两个目标,第一能够稳健发展,第二能为社会带来价值。我觉得沙坡尾保护下来了,这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把文化引进地产项目,短期内可能获益不够,也有人说,有时间和经历做楼盘可能盈利更快,但我相信我的做法会让房地产项目更有价值。校验我们做得好不好的标准,就是厦门的年轻人是不是又能喜欢上这里。

  ——陈晓雯

  人物名片

  陈晓雯,1959年生。福建省人大代表,厦门国源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厦门沙坡渔港文化创意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1980年毕业于集美师专,投身商界前,曾辗转教育、妇女、政府及新闻界十余年。

  企业名片

  厦门沙坡渔港文化创意投资有限公司,以“人文厦门,年轻文化”为核心理念,致力于为城市人群提供最佳生活内容。

  自2012年入驻沙坡尾,沙坡渔港已成功推出艺术西区、沙坡尾原创市集、SPW运动中心、Real Live等众多年轻文化品牌,其中艺术西区被省旅游局称为“厦门首个年轻文化艺术园区”,每天举办音乐现场演出,每周举办公益艺术互动,每月举办大型主题派对。

  此外沙坡渔港还对大学路和民族路的沿街业态进行更新改造,引入了包括手工精酿啤酒、原创设计潮服、西点咖啡美食、传统风味小吃等备受欢迎的个性文艺小店。

  在“继承厦门传统,激发年轻活力”的基础上,沙坡渔港还将陆续推出当代艺术中心、海洋生态体验馆、独立艺术电影馆等众多文创项目,为保留厦门记忆的沙坡尾创造更好的人文社区环境。

  14年前,当陈晓雯扔掉媒体“铁饭碗”投身商界时,已经41岁了。被问及“破釜沉舟“的勇气从何而来,她轻描淡写地说:“因为记者‘当到头’了。”三年前,又因为房地产“做到头”了,她再一次勇敢地转换跑道,毅然招兵买马大举进军文创产业。出自陈晓雯之手的第一个转型“作品”,就是如今被视作鹭岛“文创名片”的老厦门地标——沙坡尾渔港。

  误打误撞

  不惑之年投身房地产

  和很多“50后”一样,陈晓雯的青年时期被打上了很深的时代烙印。她下过乡,当过中学老师,做过妇女工作,最后还是听政府的话,去完成一项“政治任务”——为一家境外报刊组建厦门记者站,并当上了站长。

  5年的记者生涯里,陈晓雯负责一个叫做《今日厦门》的专刊。说是一名记者,其实更是充当着连接两地纽带的角色,既向香港宣传厦门,又为一些本地项目寻找有实力的香港投资方。上世纪90年代末,她误打误撞地开始接触房地产行业。按照她自己的形容,这是“被创业”。

  2000年正式辞职组建自己的公司时,陈晓雯已经跨入不惑之年,她所有精力都被迅速投入到尚处于草创阶段的新企业里。陈晓雯说,真正开始创业后,她才深刻体会到自己笔下曾写就的企业家创业史有多么流于形式,“你只看到他们的光鲜亮丽,根本想象不到这一路走来有多艰辛。”不过,创业经历带来的好处是,她觉得自己的心态像永远停留在40岁,还敢拼,还敢闯,还敢每天去迎战千头万绪的问题。“如果继续留在体制内我现在已经退休,可能每天就只跳广场舞了。”

  转换跑道

  组建团队进军文创业

  2004年,陈晓雯与湖里区政府签约,共同开发钟宅村。这一次经历,为她后来介入沙坡尾改造带来了很多可借鉴的经验。

  彼时的钟宅建设被征用了上万亩土地,但陈晓雯团队在前期调研时发现,一个有600年历史的畲族聚居地就藏身在钟宅村内,如果全部推倒重建,那么数百年历史就将到此终结。陈晓雯说,多年记者从业经历让她更倾向于用人文思维来丈量商业决定,“这是厦门岛内唯一的原住民族代表性村庄,如果完全抹灭掉实在太可惜了。”陈晓雯带领团队经过再三规划,为钟宅村民“量身打造”了“三个一”方案,即每户给予一套出租房、一个店面和一套自住房。同时,保留一部分集体资产和拥有600年历史的老村景。

  有了以“文化为先”开发钟宅的成功经验,三年前,当思明区政府为开发老城区向社会广发“英雄帖”时,陈晓雯毫不犹豫地带领新组建的年轻团队一头扎进了沙坡尾。这一次,她闯入的是另一个新领域——文创产业,而投资回报时间却是遥遥无期。

  改造渔村

  打造经典文创项目

  厦门港沙坡尾,是几代厦门人的集体记忆,从小住在海边的陈晓雯,忘不了旧时渔村风情。“我们这一代人没有谁的生活与它无关。”

  其实,在陈晓雯的团队介入之前,一些外地大型开发商也很看好沙坡尾的地产商业价值。但是,单纯的拆迁再建对这一块拥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宝地来说似乎过于简单粗暴了。陈晓雯认为,老城区绝不能大拆大建,而是要赋予旧的街景风貌新的活力。她的观点,与思明区政府不谋而合。于是,2012年,将沙坡尾打造成“厦门人的文创区”这一理念被正式开始付诸实现了。

  通过一次次斡旋和谈判,陈晓雯带领着平均年龄只有25岁的年轻创意团队拿到了一些废旧厂房的使用权,利用这些空间,她们打造出了艺术西区等经典文创项目。不过,陈晓雯坚持,她不要那些曲高和寡的纯艺术,她要做的是“能带着大家一起玩”的草根艺术。因此,陈晓雯宁愿“让利”给一些有想法、有头脑的年轻人,以便宜的租金或是以合作形式邀请他们来沙坡尾开店经营,但前提条件是,他们要轮流每周牵头举办一个向社会开放的艺术活动。被边缘化的破落渔村渐渐成为受年轻人推崇喜爱的文化基地。而年轻人对这片土地的“反哺”,也正是陈晓雯看见的未来商机。

  印象

  包容宽厚心态

  勇敢迎接挑战

  陈晓雯是一个不惧于变化的人,作为一位女性,她敢于中年创业;作为一位企业掌舵人,她又敢于在适当的时机转变“航道”。而谈起这一切,她又是那样云淡风轻,把所有变化都视作人生中如日出日落般自然的事情,不用任何戏剧色彩加以粉饰。

  在陈晓雯身上,也看不到任何想象中女强人该有的强势作风。话语逻辑分明,但语气却是柔和婉转,接受采访时,看见她的“85后”女助理坐在一旁,她也忍不住笑说,“你在我旁边,我说话还有点紧张。”无一不体现出她性格中温润如玉的一面。

  组建沙坡尾改造的核心团队时,她大胆启用了许多“90后”。也许,也正是这种包容、宽厚、乐于接受新事物的“媒体人”心态,让她在商场上能一直求仁得仁。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