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06日 星期一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瑶山公仆百姓心碑

  • 发布时间:2014-10-14 08:31:08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 李海涛

  2014年2月14日,正月十五,在这个万家团聚的夜晚,还在加班的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扶贫办主任赵文强刚在笔记本上写下一行工作记录,便因积劳成疾突发心肌梗塞,永远地离开了他倾注心血的大瑶山和这里的乡亲们。

  45岁的人生,24年的扶贫事业,86本笔记和21张贫困村手绘草图……赵文强的生命虽然短暂,却将公仆形象牢牢地印刻在这里的每一座山、每一个坡、每一道岭、每一棵茶树上;他用感人至深的事迹,在百姓心中铸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瑶山群众很困难,要想尽一切办法帮助他们”

  赵文强笔记摘录:我始终坚定一个信念,那就是作为一名党员,就要为家乡,为父老乡亲多干点事业,为瑶族同胞多作点贡献。

  直到现在,作为同乡和工作上的好伙伴,大樟乡扶贫助理赵进学还不能接受赵文强已经走了的现实。“他实在太累了,把主要精力和感情都给了工作和贫困群众。”

  “瑶山群众很困难,要想尽一切办法帮助他们。”在赵进学眼中,出身农家的赵文强刚开始参加工作时就把农民的冷暖放在了心上。

  在大樟乡工作期间,哪里的群众有困难,赵文强就会出现在哪里。大樟乡石碑坳到大红台公路是金竹坪等6个村屯通往山外的必经之路。然而,当年这条路经过的地段山高坡陡,地势险恶,修建难度大,许多老板都不愿意施工。赵文强心里清楚,如果不修通这条路,附近村屯数百人出行会很不方便,更谈不上脱贫致富了。

  为此,他从石碑坳徒步走到大红台查看沿途情况,发动群众配合修路。在他的积极协调下,这条路按时完工并通过了验收,困扰群众多年的出行难问题终于得到解决。

  1999年,赵文强被调到金秀县最边远、条件最恶劣的六巷乡工作。15年前,村民进一趟城要花5小时,没几个干部愿意被派驻,赵文强却一干就是8年。

  2005年6月21日,六巷乡遭遇特大洪灾。时任乡党委书记的赵文强带领干部群众积极救灾,为保障群众的生命财产马不停蹄地奔波。

  灾后,六巷乡有7个村屯需要整体搬迁,其中六巷小村迟迟找不到合适的新址建房。赵文强决定把计划给乡政府的搬迁地让出来。他跟乡干部们说:“咱先把群众用地问题解决好,政府搬迁的事,今后再想办法吧。”

  “赵主任走了,却把金山和银山留给了我们”

  赵文强笔记摘录:我一生的理想,是尽自己最大的能力,为地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作贡献,使家乡人民富裕起来,使家乡的各项事业振兴起来。

  自2007年赵文强担任县扶贫办主任以来,瑶乡困难群众在一点一滴的生活中,感受到了可喜的变化。

  位于大瑶山深处的三角乡甲江村四面环山,田地稀少,群众靠种植八角和杉树为生。2011年以前,人均收入不到2000元,属于重点扶持的贫困村。由于交通不便,全靠肩挑马驮,八角等农副产品运输不出去,即使丰收了也没法卖个好价钱。

  正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盘秀萍为村子找不到致富门路发愁的时候,2012年,赵文强来到村里调研。通过调研,赵文强认为甲江村的产业太单一了,群众虽然解决了温饱问题,但离小康生活还很远,想脱贫致富,得要产业项目来支撑。“现在县里重点扶持种植石崖茶,对甲江村是个好机会。”

  赵文强对甲江村种植石崖茶倾注了很多心血。如今种植石崖茶近千亩,修了基地路和村屯路的甲江村再不会因农副产品运不出去而发愁,也不用为无致富门路而烦忧了。

  “赵主任走了,却把金山和银山留给了我们。”盘秀萍介绍,就在去世前的一个星期,他还到过甲江村,说你们要管护好你们的石崖茶,等采茶了,我一定来喝茶。

  2007年赵文强刚上任金秀扶贫办主任时,金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695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15元。自那以后,赵文强利用大瑶山独特的生态环境,先后建成绿茶、石崖茶、香芋、水果、中草药五个特色产业基地,全县贫困人口以每年10%的比例递减,扶贫路则以每年100公里的速度向前延伸。截至2013年,该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经达到23320元,农村人均纯收入5019元,贫困人口大幅减少。

  “扶贫资金是老百姓的救命钱,一分一角都马虎不得”

  赵文强笔记摘录:嘴不“馋”,不能贪吃贪喝,时刻想着群众的柴米油盐。腿不“懒”,不能高高在上,经常深入基层,关心群众疾苦。手不“长”,不能乱拿乱要,要多奉献,少索取。耳不“偏”,不能偏听偏信,要能够听取不同意见,特别是反对自己的意见。心不“散”,不能以权谋私,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2013年7月18日,大樟乡王田河涨大水,水退后,村民们惊喜地发现,一座扶贫桥两头的路基几乎被洪水掏空,桥身却安然无恙。村民们原本以为刚修好的扶贫桥这回肯定保不住了,没想到桥修得如此坚固,这都是赵文强廉洁作风带来的效果。

  “扶贫资金是老百姓的救命钱,一分一角都马虎不得。”作为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扶贫办一年的项目资金少的几百万元,多则上千万元。对这些资金的具体管理和使用,赵文强眼明心亮,做到每一笔都清清楚楚。

  为防止有人侵吞挪用,赵文强指导制定出扶贫资金管理使用“九项制度”;为提高产业项目的效率,他开创了“以奖代补”的扶贫资金模式;为避免在选择项目施工单位时部分人说了算,工程偷工减料,他率先引入“票决制”。

  “勤勤恳恳做事,清清白白做人。”赵文强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在他的老家,附近很多人都建起了楼房,但他家还是低矮、陈旧的泥房,简陋的厨房只有两个锅和一张桌子。在县扶贫办综合股股长陶菊芳看来,赵文强是个很朴素的人,西服袖口都磨出毛边了也舍不得买一件新的,在智能手机如此普及的年代,他手里拿的仍然是一个老款直板手机。

  赵文强走的时候,他的银行卡里只剩下2500元,其中还要扣除每月800多元的房贷,和未及汇给读大学女儿的1000元生活费……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