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最后一趟跨局绿皮车:曾见证中国铁路发展史
- 发布时间:2014-10-13 11:32:00 来源:沈阳晚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2667次
沈阳最后一趟跨局绿皮车
这是它最后一次亲吻这条相伴了半个世纪的铁轨,最后一次穿越南北的峻山秀水……
它走得很慢,但它总会带你到达你想去的地方。在它即将退出历史舞台的这一天,它获得了此生不曾有过的注目,让许多人泛起了心底的记忆。
10月9日,沈阳地区发出的最后一趟跨局绿皮车2667次踏上了它的“告别之旅”,沈阳晚报、沈阳网记者独家全程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
它很老
却见证了中国铁路发展史
绿皮车,外表是墨绿色,故得名,是一种对铁路客车的俗称。“绿皮车”曾经是中国旅客列车的代名词。
绿皮车是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中国旅客列车的最具代表性形象,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绿皮车是中国铁路客车的标准涂装。
建国后相当长的时间里,火车几乎是中国人唯一的远行工具。
在20世纪80年代的官方语境里,火车代表着希望和力量。火车的形象不时在小学课本、人民币、挂历或政治宣传画里得到强化,最终凝固成工业精神的象征和写照。挥汗如雨的司炉工是劳模的常见形象,伸出半个身子手搭凉棚远眺的火车司机也成为开拓者的化身。就连时代的英雄——如欧阳海、周云成和戴碧蓉等,事迹也与火车相关。
自20世纪90年以来,铁路部门不断加大对客车的改造力度。每次铁路大提速,都要进行客车车辆更新、升级,都会淘汰一批绿皮车。绿皮车逐渐由速度更快、设施更先进的空调客车替代。至21世纪初,红皮车(25G型客车)已成为新的中国铁路客车标准涂装,而见证了中国铁路发展、立下汗马功劳的绿皮车开始渐行渐远。
它很慢
却总能带你到想去的地方
2667次列车由沈阳开往北部边陲漠河,穿越三省一区,经停71个车站及乘降所,全程1690公里,是沈阳铁路局行驶最远的一趟绿皮车,也被称为极地列车。
5年前,中专毕业的丁建军开始外出务工,2667次列车带他一路南下离开了家。黑土地上的很多儿女都像丁建军一样,坐着这趟远行的列车走出大兴安岭,去追逐自己的梦想。用他们的话说,“虽然这趟车很慢,但总能带你到想去的地方。”
“绿皮车不舒服,有时还很拥挤。”丁建军说,但只要在站台上看到绿皮车,他就难掩心中的激动,因为那抹绿色代表着家的方向。绿皮车记载了无数人的悲欢离合,记载了无数人的成功之路。丁建军告诉记者,和工友们围坐一圈打扑克的日子他至今难忘,绿皮车凝聚着很多人的记忆,如今说再见他真是有些舍不得。
除了打工寻梦者,2667次列车还给漠河带去了大批游客。沈阳导游小毕说,每年都有很多南方客人到漠河看雪,如今绿皮车即将换掉,能让游客的旅程更舒适些。
据了解,开往大兴安岭地区只有4趟列车,2667次是沈阳铁路局唯一的一趟。每年春运、暑运都是它最忙碌的时候。“春运人最多的时候一趟车要拉3000多人。”列车长杜春伟告诉记者,虽然人多拥挤但他们也理解旅客的心情,毕竟这趟车载着他们归家的梦。所以即便是大年三十,这趟绿皮车上的所有司乘人员也要在路上奔波。
它很旧 却从不让你受到寒冷侵袭
都说这趟极地列车一路穿越四季,从沈阳出发时还是花团锦簇,到达漠河时已是白雪皑皑。但早在开行初期,沈阳铁路部门就提出“天虽然最冷,但车要最暖”。于是,坐过2667次的旅客都知道,这是一趟名副其实的“火车”。
随着列车的北上,记者注意到,到达长春时车外温度已明显下降,而到达加格达奇时窗外的阿穆尔河已经结冰。
大兴安岭地区常年低寒,漠河最低气温曾达到-53℃。这对于列车是极度的考验,在漠河滴水成冰的环境下,乘务员的手无意握在铁把手上都会被冻住。所以2667次的最大特点就是车厢需要烧锅炉,最冷时一趟列车跑下来就要烧掉900多袋煤。
53岁的辛炳科是2667次上年纪最大的乘务员,也是这趟车上烧煤经验最丰富的老师傅。“(温度)烧高了车厢干,烧低了旅客冷。”辛炳科说,这就需要掌握火候。同时,2667次虽然老旧,但也要经过沈阳北、长春、哈尔滨这样的现代火车站,停车时要想不冒黑烟且锅炉不灭,考验的全是压煤的本事,辛炳科告诉记者,这些年让他骄傲的是,自己带出了40多个徒弟,好多人都已成为车长了。
沈阳铁路局沈阳客运段五队副书记赵秀杰告诉记者,2667次的艰苦是一般人难以想象的,不是一身汗就是一身灰,900多袋煤倒进去,炉灰也要乘务员一袋袋地扛出来,而且每20分钟添一次煤,让2667次乘务员的劳动强度远远超出其他车。于是这些年,沈阳客运段也有个规定,新提拔的车长、干部大多要到2667次上工作一段时间,在艰苦的环境下得到历练。于是,老旧的2667次,也成为了光荣的摇篮。
说再见 却不忘你陪我们一同走过
绿皮车的另一个特别之处就是所有的茶炉都需要用煤去烧,然后供水员再提着大水壶给旅客送水。
在2667次上,记者见到了这样一对特殊的“兄弟乘务员”——供水员孙铁强和王铁军。走完这趟“告别之旅”,他们也将完成自己的使命。
“冬天、夏天我们都是一身汗,有时为了保证形象,需要带两件衣服。”王铁军告诉记者,随着2667次的告别之旅,新的电茶炉将取代他们的工作,他们也将被分配到新的岗位上。回首这些年,他们说最大的成功就是,没烫伤过旅客,没烫伤过自己。
有如此感慨的,还有乘务员赵永仁,他负责2667次的行车安全。“我上班的时候,铁路基本都是绿皮车,渐渐地车越来越好。”老赵说,2667次的车体基本都是上世纪70年代的老车体,这些年他最欣慰的是,这些老伙计没有给他“找过麻烦”,也没有出现过任何事故。再有10个月老赵就要退休了,他说铁路给他留下了无尽的记忆,要说再见真有些舍不得。但这些年他很骄傲,他带出的徒弟很多都到动车上工作了。
10月10日21时26分,2667次列车在奔行了1690公里后,圆满完成了它的使命,此时漠河降下了今年入冬来的第二场雪。伴随着次日的黎明,新的2667次列车将褪去绿色的外衣,将以崭新的空调车体迎接旅客,曾经的往事也将凝结成美好的记忆。
记忆
与时代
在铁路还没有快速发展的年代里,绿皮车见证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悲欢离合。随着中国铁路的不断发展,设备差、速度慢的绿皮车逐渐从人们的视野里消失。一同消失的,还有乘坐绿皮车以后衣服上残留的金属和燃煤混合的特殊气味,以及从绿皮车能够打开的车窗向外望的感触。
2014年7月1日,中国铁路再一次调整运行图,这也是自2007年以来铁路最大幅度的一次调图。调图后,全国铁路开行旅客列车总数达到2447对,其中动车组列车1330对,中国铁路大踏步地迈向高铁时代。
看颜色识
中国铁路史
绿皮车
曾是中国铁路客运的主力,深绿色车身,最低廉的票价,给20世纪70年代、80年代出行的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红皮车
客车外表涂装主色调为橘红色和白色相间。在21世纪初的中国铁路客车中,红皮车普遍为空调客车,经常用于快速列车、普快列车等旅客列车编组。
蓝皮车
客车外表涂装主色调为蓝色与白色相间,故名蓝皮车。25K型客车最具代表性。速度快、运行平稳。
白皮车
25K型客车的后继型号。2007年,中国铁路开始开行CRH动车组列车,其采用通体白色的涂装更符合“白皮车”的形象。时速从200公里至350公里不等。
沈阳晚报、沈阳网高级记者 柳云松 摄影记者 孙海 电自黑龙江漠河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