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7日 星期二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改变科研经费重立项轻监管现状

  • 发布时间:2014-10-13 05:32:20  来源:宁波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凌 波

  科技部通报了有关国家科研经费和项目管理方面的问题,涉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宁,以及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潘绥铭等5所大学的7名教授,弄虚作假套取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资金2500多万元(10月11日《北京青年报》)。

  近年来,科研腐败案件时有曝出,一些学术权威也因“问题科研经费”不断牵涉其中。但笔者以为,科研经费管理使用混乱,不能简单归咎于某所高校或某位教授,而应深究背后的体制问题。

  事实上,科研腐败在课题立项的源头上就已经埋下了伏笔。在现有管理体系中,科研项目立项意味着获得大笔经费,能拿到科研课题的几乎是有关系的。一些地方领导为谋求政绩,大力支持高校搞科研项目。一方出钱给项目,一方搞包装造声势,最终“互利共赢”。部分科研人员拿了课题,根本没时间也没精力做,往往转包给别人。转包给谁,里面大有文章。实际上是在权力寻租下,形成了立项、申报、研究、结题整个过程的利益链条。

  其次,科研经费存在多头管理,各个部门都在设,很容易脱离监管。这些部门既是科研经费的发放者,又是科研项目的审批者,掌握科研经费的“生杀大权”,高校等科研机构要想拿到经费就必须与他们搞好关系,“跑部钱进”因此层出不穷,甚至不乏有人专门跑项目,然后领取回扣。各种“跑冒滴漏”、弄虚作假现象因此应运而生。

  再者,除了自上而下的抽查有一定威慑力,高校内部对科研经费的使用监管基本上是空白,而课题成果的验收环节也存在“放水”和“淡化”现象。在“经费包干”的松散管理中,大量经费并未用于科研,而是被吃喝玩乐,甚至中饱私囊了。据统计,2013年我国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11847亿元,但有研究称,真正用到科研的只有四成。

  科研经费乱象不仅造成财政资金的巨额浪费,也使得科研成果质量缩水,备受社会诟病。遏制科研经费乱象,亟待改变当前重立项轻监管现状,把以前的事前管理变为过程管理,改变“只管拨钱,不管效果”的做法,对其管理和使用建立全程监管机制。同时,应整合教育、科技、财政、审计等部门力量,建立科研经费绩效评价体系,公开支出细目,确保科研经费公开、透明、高效使用。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