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修于成龙墓就能重塑吕梁官场?
- 发布时间:2014-10-13 05:32:20 来源:宁波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罗浩声
山西吕梁官场腐败令世人震惊,有人认为,忽视历史上优秀廉政文化是一个重要原因,基于此,当地计划按照符合政策、勤俭节约、尊重历史、教育后人的原则,尽快修复于成龙墓地和故居。网上亦有一些点赞声,认为这是个好主意。对此,笔者倒想泼点冷水。
党的十八大以来,山西被立案审查的7名省级领导干部,多数与吕梁有关系;吕梁原市长丁雪峰、原副市长张中生、原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郑明珠等3名市级干部被立案审查;邢利斌、袁玉珠等10多名企业主被调查。吕梁成为山西腐败的“重灾区”。极具讽刺意味的是,被清康熙帝誉为“天下廉吏第一”的于成龙就出生在吕梁方山县。史载,于成龙从七品县官做到两江总督,一身正气,两袖清风,蜚声朝野,深受百姓爱戴。按说,吕梁出了这样一位名载史册的大清官,当地的各级公仆理应耳濡目染,见贤思齐,树立良好的从政之德。可吕梁为什么反而出现了系统性、塌方式的腐败问题?根子难道真在于“天下廉吏”文化的挖掘和弘扬不够吗?
其实,当地在这方面还是下过一番功夫的。早在2001年2月,方山县就成立了于成龙墓、于公祠堂修复领导小组,该县文物部门将流传于民间的于成龙文物收藏,并正式启动了于成龙墓、于公祠堂的修复工程。2004年,随着央视《一代廉吏于成龙》的热播,于成龙墓地的修缮工作,更引起了当地的重视。尽管要不要修复于墓,当时社会上也有争议,但时任该县文化部门负责人明确表示不仅要重修于墓,还将投入资金修建于成龙祠,供后人瞻仰。现在,公众要质疑的是,这些经过几番“修缮”的廉政历史文化设施,到底在吕梁市的廉政建设中发挥了多大的作用呢?
中国有着五千年文明史,载入史册的好官不胜枚举。在腐败问题堪忧的今天,以“天下廉吏”感召“天下官吏”,当然有其积极意义。但是,那种“如果早些时候重视修复于成龙的墓地,也许可以减少一些干部进监狱”的想法,未免太过天真。实际上,有些腐败问题高发的地区,在这方面也没少花钱。有的地方廉政文化基地和示范点建得“高大上”,官员还是“前腐后继”,一茬茬地倒下。这说明,廉政文化熏陶固然不可或缺,但也不是灵丹妙药,提倡官员个人操守,替代不了刚性制度对权力的约束。要重塑吕梁官场,眼下更为紧迫的是顺藤摸瓜、“打虎除蝇”,尽最大可能铲除官商勾结的土壤,补上制度方面的漏洞。这样,才能为“治本”赢得时间。
还要看到的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反腐肃贪力度不断加大,各地落马的大小官员多如牛毛。像四川、河南、广东、江西等地,也不乏一抓一大串的腐败窝案。倘若各地纷纷效仿吕梁的做法,致力于“××墓”、“××公祠”的修复工作,那将呈现一幅什么样的景象呢?结果可能就是,一批批腐败官员倒下了,一批批廉吏的墓地、公祠立起来了。那又将耗费多少民脂民膏,浪费多少人力物力呢?
吕梁官场腐败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重塑吕梁官场的清廉之风也不可能一蹴而就。重修于成龙墓地的初衷无可厚非,但对其所能产生的廉政效益不容过于乐观。有类似冲动的地方,还应三思而后行。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