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1月15日 星期五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古稀老人把书屋办成村民学习中心

  • 发布时间:2014-10-10 07:32:10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钟余珍赖莉

  古稀之年,每天坚守在农家书屋,没有领取一分钱报酬,光借书登记册就写满了密密麻麻数十本,把小小农家书屋办成全村文化学习娱乐中心。他甘于清贫,乐于奉献,无怨无悔,把晚年时光都奉献给了王屋岭村的父老乡亲。村人不论老少,都尊称他为叶老师,都说农家书屋就需要像他这样有文化、有热情、会管理的管理员。于是,叶老师声名远播。

  为不识字村民上门读书解忧难

  叶老师名叫叶友富,退休前是江西省大余县吉村镇小学的教师,现在则是该县新城镇王屋岭村农家书屋的管理员。几年来,在老人悉心“照料”下的书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王屋岭农家书屋的前身是村里的图书室。2005年,叶友富从学校退休回到村里后,发现村民们空闲时间除了打牌,基本没有其他业余生活。恰在此时,省新闻出版局配送了近2000册图书,在村里建立了农家书屋。叶友富自告奋勇地当起农家书屋义务管理员,且一干就是9年。

  “想借哪方面的书?问我或者看看这些书签,就能很快找到。”看着村民前来借书,叶老师总是很热情地迎上前去。遇到不识字又想了解图书内容的村民,他会登记下来,在空闲时间带着书到村民家里读书给村民听。

  村民李春莲家里种的几亩水稻发病,几次想去书屋查找相关书籍,可是苦于不识字。叶老师知道后,主动找到相关书籍上门服务。他读,李春莲听。一个星期后,李春莲按照书上所讲的去做,水稻病很快治好了。在王屋岭村,像李春莲这样的书屋受益者比比皆是,具体事例更是不胜枚举。

  别看书屋藏书不多,但管理起来也是挺繁琐的。叶友富除了做好村民借还书籍的登记工作,还要做好书籍的维护和保管。为避免图书损坏或丢失,老人总会提醒村民要爱护和及时归还图书。在老人的努力下,到目前为止,借出去的图书没有出现过损坏或者丢失的情况。为方便村民联系自己,老人还在农家书屋的大门上专门贴了一张红纸,清楚地写上他的名字和联系方式。

  前几年,叶老师的左手患上严重的类风湿,经医院鉴定为二级残疾,每逢阴雨天气就会酸痛难忍。但他仍然坚持每天一早就到书屋整理图书、擦桌子、扫地……

  书屋成为村民的“文化粮仓”

  走进王屋岭农家书屋,只见书屋打理得井井有条,干净整洁。桌上摆满了书报杂志,各类图书排列整齐有序。数十本图书登记册里密密麻麻记录着多年的坚守和付出,虽然书屋有点简陋,但满屋散发出翰墨书香。

  7个摆满图书及报刊杂志的书架、两张方桌和10多位前来看书的村民,使这个约20平方米的书屋显得有点拥挤。然而,就是它改变了村风,甚至改变了村民们的生活习惯。

  在书屋里看书的年轻人王雪琴告诉笔者:“有了这个农家书屋,我们有空就能来看书长知识。现在村里不少人都离开麻将桌啦,连外出打工的人和放假回来的细伢崽们也都来借书看书。”她说,村里的陈恩平就是在这里自学成才的。现在他已从一名普通员工升为公司管理人员。

  在书屋的一角,叶老师正忙着整理图书。70高龄的他,看上去仍精神矍铄。他说:“刚担任管理员时,总是担心村民们不来看书,担心自己管不好书屋。”

  为了尽快吸引村民,他动员王屋岭小学的师生到书屋看书,还多次通过村里的大喇叭向村民宣传学科学、闯市场、快致富的理念。一段时间后,到书屋里看书的村民开始多起来,村里的孩子们更成了书屋的常客。“每次我们想去书屋里借书看,只要和叶老师说一声,他都会及时赶过来帮我们开门。”书屋常客王屋岭小学6年级学生刘诗雨说,每到周末,她都会约上几个小伙伴到书屋里看书或借书。

  在农家书屋的借阅登记簿上,笔者看到,2014年6月份,书屋的图书借阅量为68人次,上半年借阅量已经超过400人次。

  随着书屋人气越来越旺盛,叶友富与村支书叶合生商议,以书屋为平台,开展读书心得和读书征文比赛等活动,使书屋的文化气息日益浓厚,农家书屋成为全村人的“文化粮仓”。

  “过去村里人吃完饭没事干,就像顺口溜中说的‘前村转后村转,扑克麻将通宵战。家庭不和人心散,夫妻争吵常不断。’”叶合生说,自从有了书屋,村民通过读书看报提高了素质,进而慢慢改变了村里的风气。比如,看书的人越来越多,打扑克麻将的人越来越少;读书正在成为一些村民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今,王屋岭的村民已经养成了有空到书屋里坐坐的习惯。农家书屋就像一根“针”,穿起了千条“线”,织就了富民、和谐的彩衣。

  “书屋是村民们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场所,作为管理员责任重大。只要身体吃得消,我就会尽力把它管好。”叶友富并没有打算现在就“退休”,而是趁着身子还算硬朗,准备继续为村民们做好服务。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