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7日 星期二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松巴村:大山深处美丽的藏乡

  • 发布时间:2014-10-10 07:31:39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 郜晋亮 文/图

  体会过一种感觉叫豁然开朗。

  驱车行驶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碧绿的黄河水就在山脚下静静地流淌着。心里对那个美丽小村庄的憧憬,早已忽略山路的险峻。时而急弯,时而狭窄。迎面驶来一辆小的三轮车,彼此也都得小心翼翼地通过。突然,车窗外出现一片开阔地,原本湍急的黄河变得平静,宽阔的河床,整齐的田地,茂密的树林深处隐约可见的农家院落。这里便是青海省贵德县尕让乡松巴村,2013年底入选全国“美丽乡村”创建试点村。

  有人说,贵德是青海的小江南,松巴就是贵德的小江南。这个全村只有98户不到300人的纯藏族小村庄,凭借什么魅力,赢得了如此殊荣。记者带领大家走进村子,一探究竟。

  好生态,处处美景入画来

  东晋陶渊明《桃花源记》载,“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原先闭塞的环境让松巴村保留下来了极好的生态。漫步于松巴村,整洁的乡间小道,别致的农家院落,溪水环绕而行,阳光透过树叶投下斑驳,让人仿若置身仙境一般。一旁的村主任俄见多杰不时地跟记者说,你看我们这里漂亮吧!

  村子没有太多史料记载,但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人都觉得村子有至少几百年的历史,这一点从村里的古树可得到印证。从村里走向黄河岸边,一棵棵参天大树宛若安详宁静的老人。俄见多杰告诉记者,村里上百年古杨树有百余棵,而年龄最长的两棵少说也有七八百年历史,当地人都称之为“神树”。

  走近古树,抬头仰望,顺着枝干延伸的方向,我们仿佛走进了一个美丽的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在风的护送下,两棵杨树的种子在温热的松巴峡谷安家落户了。清清的黄河水滋润着它们,温暖的阳光照耀着它们,朴实的松巴人呵护着它们,就这样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见证了松巴村的发展。

  在松巴村,除了两棵“神树”,还有两处“神泉”,这是和谐自然最美的诠释。两处泉眼相距不远,汩汩泉水汇聚一处,向外流淌,形成一个天然池塘。芦苇、荷花、鱼儿、牛蛙,生活得不亦乐乎。

  藏族有放生的习俗,让那些生活在这里的小动物又多了些安逸。多年在外做生意的角巴才让今年回到了村里,在池塘边自费建起了一座放置有转经筒的房子,引流淌的泉水带动经筒转动,为村里人祈福。

  角巴才让说:“这是我们藏族的风俗,保佑全村人平安。以后发展好了,还可以作为村里的一处景点。”

  徜徉于松巴村,就像是欣赏一幅唯美的山水画。虽没有江南水乡的小巧秀丽,却也大方别致,更带些神秘。

  传统文化,积淀厚重与神秘

  在离松巴村不远处有一座山,阳光下像一朵盛开的莲花,因此得名莲花山。在半山腰坐落着一座寺院,规模不大,但常有外人来此修行。寺院周围是缠绕的五色经幡,迎风飞舞,向人们传递着和谐与吉祥。

  对于更多的人来说,藏族是一个神秘的民族,而藏族的文化与习俗更是神秘中的神秘。他们的婚丧嫁娶、衣食起居、佛教信仰都笼罩着一层神秘的面纱。正是这种神秘的色彩,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

  松巴村除了有诱人的美景外,更吸引人的便是这里传统的、原汁原味的藏文化。走进松巴村的时候,一些村民正忙碌着装修自己家的新房。整个房屋呈四方形,是风格统一的藏式格局,院墙用土砌成,主体为木质结构,屋檐嵌有雕花,很是精致。

  俄见多杰告诉记者,2013年初,松巴村开始实施改造工程,其中一项就是民居的改造,主要是为了突出村里的藏族民俗文化,让这种文化的氛围更加浓厚。

  有人会问,改造会不会把原先古老的东西破坏了,让传统的东西丢失了。俄见多杰说,在民居改造的过程中,对于藏式古宅民居会有很好的保护。

  79岁的老人格宁,对于藏民族的传统习俗可谓如数家珍。在他家就有一门祖传下来的古老的酿酒手艺——酩馏(用蒸馏法酿酒)。格宁说,村里差不多家家户户都会酿酒,这种酿造方法有两三百年的历史,古老的方法结合甘甜的泉水,酿出的酒,香气四溢,口感醇厚。

  品一品松巴的酩馏,赛过任何名酒。俄见多杰说,有酒有歌有舞,藏族是最擅长歌舞的民族。我们以后要做的事情就是把传统的民俗集中起来,以表演的方式展现给大家。

  越古老的东西就越有味道,越神秘的东西就越有诱惑,这也是村里开发旅游观光的资本。欣赏藏式民居,品尝藏式餐饭,观看藏式婚俗,构成了松巴村一道传统藏文化大餐。

  谋发展,美丽乡村展新姿

  说起村子这些年的变化,角巴才让看在眼里,乐在心里。他说:“以前村里谁家想盖房子,就是一片砖、一根木头运进来都费劲,全靠牲口翻山越岭一点一点地驮。后来路通了,村里人才有了富起来的希望,你看看现在,家家都在张罗着盖新房。”

  松巴村美丽的新姿,不仅仅在于村里人住上了新房,更在于内在发展的潜力。盖房子简单,谋发展却难。为了发展,村“两委”班子动足了脑筋,最终拍板:借助生态和文化优势,发展乡村旅游。

  今年五一,村里的3家农家乐正式开张营业。松巴村包村干部雷强告诉记者,为了鼓励村里发展农家乐,今年4月份,县里专门为村里组织了一次烹饪培训班,请了专业厨师教村民做菜。

  才让东主就是培训班的受益者之一。见到才让东主,他正忙碌着为客人们准备午餐,是一道藏式特色菜——血筏子。他边做边介绍,血筏子是用羊肝、葱花、炒面等和成馅儿,滚成约5厘米粗的圆柱形状,然后用新鲜羊油包裹,再用细棉线绑起来,下锅煮熟就能吃了。

  才让东主是农家院的少东家。他说,在培训班学习了100多道菜的做法,现在拿手的菜有20多种。开业以来,农家院已经接待了3000多人,纯收入差不多4万元,而以前在外打工,一年也才能挣个一两万元。

  俄见多杰说:“没想到,短短的几个月,3家农家院就给村里带来了十多万元的收入。今年才是头一年,刚刚起步,以后肯定会越来越好。”

  农家院生意的好坏关键在吃的东西,村里也动了脑筋,通过流转土地,自己生产蔬菜和果品,保证绿色无污染;而肉类也全由村里提供,更加安全放心。

  要是全村家家户户都搞农家乐,免不了会出现盲目竞争。如何避免这种情况,俄见多杰告诉记者,村里会有统一规划,根据各家的优势进行分工,让擅长的人做擅长的事。但是不管如何发展,都要保护好生态,不能被破坏。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