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24日 星期二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敬老何需待重阳

  • 发布时间:2014-10-09 09:31:06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 李 颖

  ■一周视点

  今年的重阳节适逢国庆黄金周,因而也被更多的人所关注。

  重阳节前一批批志愿者怀着一颗爱心到敬老院,或聚餐,或文艺演出,或发放慰问品,或为老人理发洗脚,忙得不亦乐乎……各行各业爱心人士纷纷表达对敬老院老人的关爱,这种行为值得肯定。但笔者认为,重阳节集中献孝心一是要有个度,如果不考虑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和自身感受,变敬老为“扰老”,实在不是重阳节的本意;二是敬老爱老应是人们时常遵循的道德观念,而不是一时赶时髦,应景作秀。

  中国有句老话:“家有一老,犹如一宝”。然而,很多人并没有真正体会到这句话的深切涵义。当“空巢老人”已成为了大部分中老年人的代名词时,连孝敬老人的重要日子“重阳节”也被人们弄得“乌烟瘴气”,似乎是要把一年365天中的364天所积聚起来的孝心在这一天一下子释放出来,节日仿佛成了是用来检验爱心深浅,用来衡量孝心的标尺。平时连个电话都懒得打一个,此时为了应景竟为老人做这干那。这种犹如形式主义的“孝行”、功利主义的“孝心”不仅折损了节日本意,也消解了传统文化内涵。笔者认为,如果不是真心实意,不是源自内心而仅仅是做任务式的尽孝,简直就是虐待老人。仅仅把老人当成“爱心道具”,上演“重阳节的爱”,这种“爱”真的有意义吗?

  重阳节前后敬老院门庭若市、其他时间敬老院鲜有人问津,俨然已经成为“突击敬老”的真实写照。关注关爱一哄而上之后又一哄而散,前热后冷、忽冷忽热的感受,让老年人摸不着这是为了谁,更弄不清这是为什么。老人家年纪大了,经不起这种身体上的折腾,心灵上的起伏,更甚者会令他们不胜其烦。这样一来,所献的爱心表现将会陷入到无比尴尬的境地。

  当今社会,独居的“空巢老人”数量增加,全国大约有1.7亿老人,其中一半过着空巢生活。其实,比空巢更普遍的是父母的“空心”现象,他们渴望与子女多一点交流,不止在节日,更是在平时。“常回家看看”、“多打打电话”成为他们最强烈的愿望。在敬老院里,虽然每到逢年过节,慰问、送爱心的人扎了堆,而其实平时却少有嘘寒问暖。

  静下心来好好想想,中国老人何其善良,他们为子女操心受累奉献了一生,对孩子,他们或许有太多的期望,然而却没有更多的索取,“多些陪伴”是不少老人最想得到的节日礼物。为了表达对父母的节日祝福,年轻的朋友们不妨放慢生活、工作的脚步,牺牲一些自己潇洒的活动,抽出一点时间,陪老人家喝喝茶、吃吃饭、散散步,坐下来聊聊天、梳梳头、捶捶背,哪怕只给他们一个耳朵,听听他们“不厌其烦”的唠叨……孩子们一个简单的动作可以在节日里带给父母大大的快乐,足以让他们回味无穷。但谈及敬老孝老,就不能只在重阳,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是人人应以遵循和弘扬的伦理规范和孝德文化。

  实现“老有所养”才是敬老孝老最重的价值内涵。在老龄化社会的今天,养老已成为一个沉甸甸的话题。如何保障和呵护老年人的权益和晚年生活,让他们生活的更幸福、更快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构建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是重点也是难点。就目前而言,无论养老机构还是护理人员,都远远无法满足现实需要,因为这一切都需要庞大的财政投入;而欲吸引民间力量进入养老领域,也离不了政府政策上的倾斜。

  笔者认为,只有营造好了敬老助老的和谐社会氛围,才能更多地焕发老年人的生命活力。当“老有所养”的理想照进现实,重阳节的内涵才更迷人。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