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成五步疗法”化解疾病于手掌之间
- 发布时间:2014-10-09 09:31:10 来源:科技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 本报记者 吴红月
■中医药发展与创新
在9月28日于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的“中国科学家论坛”上,中国骨伤人才研究会副主席、北京张秋成中医研究院院长张秋成在会上展示了“中医筋骨秋成五步疗法”,受到与会专家学者的热捧,其撰写的论文《中医筋骨秋成五步疗法》,在第十一届“中国科学家论坛”上被评为优秀论文二等奖。
张秋成出身于易医治骨世家,在继承传统医学的基础上,经过30多年的潜心研究和临床实践,将武术擒拿手法应用到推拿手法之中,逐渐摸索和创造出了一套独特的中医筋骨推拿手法,称之为“中医筋骨五步疗法”(简称“秋成五步疗法”)。该手法充分糅合了阴阳五行诊疗技术经验,运用摩、揉、推、抖、拿、捏、拨、动、点、按等手法,治愈了大量疑难杂症病人,张秋成本人亦被患者赞誉为“捏人掌”。
据了解,“秋成五步疗法”学术思想最核心的内容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骨正筋柔,气血通畅”,即立足于人体“血脉传输”和“骨系传输”两大系统,应用阴阳五行平衡学说,在运用中医五行生克制化的原理基础上,创新了推拿手法技法;其目的是修复神经组织结构,软化血管,促进毛细血管扩张,改善皮肤营养,改变血管状态、神经萎缩、肌肉及筋骨萎缩等症状,达到治愈病患、增强脏腑功能的效用。
张秋成告诉科技日报记者,“秋成五步疗法”以中医整体观和《黄帝内经》中五行生克制化的基础理论为根本。在治疗手法上继承了张仲景《伤寒杂症论》辨证论治、随症治之的理念。凡病不论病名,均以手法进行诊断、治疗,使诸症化解在手掌之间。
具体而言,可分成三个层面,即观病、诊病和治病。其中,观察疾病包括了“三骨判病法”和“运动观病法”。“三骨判病法”,即观察锁骨、肋骨和髋骨。其中,锁骨可考察心肺功能,肋骨可观察脾胃是否失调,髋骨可判断肝肾的症状;“运动观病法”是以骨为坐标轴,围绕着身体一纵三横的比例和方向变化做出诊断并加以修正。
在诊病层面中,立足于人体“骨系传输”和“血脉传输”体系,通过阴阳五行生克制化原理,判断出疾病所对应的部位并加以诊疗。通常不会哪儿疼治哪儿,而是依据上病下治、左病右治、前病后治的古训,整体把握,全局诊治。
张秋成提出的“秋成五步疗法”在具体操作层面是指通过由表及里,层层打通人体的皮、肉、筋、血、骨,修复神经,实现治疗病症的创新中医筋骨推拿手法,因此,对于患者没有年龄、体质的限制。
比如说,在皮肤的问题上,该理论主要根据皮与皮相通,通过阴阳五行推拿,修复神经,调节毛囊开合,促进机体排毒,使得皮肤润泽光滑,达到美容和治愈病患的疗效;针对肌肉主要存在的拉伤、萎缩、脱落等病症,通过肉肉相连的理念,以阴阳五行推拿,修复皮下神经,解决肌肉拉伤、脱落、萎缩等难题。
筋骨是“秋成五步疗法”的重点。其理论认为,筋骨问题主要表现为筋出槽,骨不正。如骨质增生、脊柱侧弯、髋骨露不出等。张秋成认为,这类病症当触压筋骨部位时,患者往往疼痛难忍。根据筋与筋相通,通过阴阳五行推拿,可使筋入槽、骨复位。
对于那些血脉传输不畅的患者,主要表现为胸闷气短、走路无力等。“秋成五步疗法”可通过阴阳五行推拿,升清降浊,达到阴阳平衡,解决气血升降不畅的问题,使动、静脉血管回流通畅。同时,也可治愈血管硬化、气血不通、血脂偏高或过低和血液粘度稠等难题。
骨系传输不畅则主要表现为骨与骨之间传递信息不畅,如身体左右、上下、前后不协调。而根据骨与骨相通,通过阴阳平衡法五行推拿,使身体左右、上下、前后协调,气血通畅。如琐骨、肋骨、髋骨之间传导协调。同时也可治愈骨损伤(包括老损)、钙化、骨黏膜脱落、骨质疏松、骨质增生、骨还原等问题。
业内人士认为,“秋成五步疗法”的学术思想主要表现出两大特点,其一,不论病名,诊断、治疗同时以手法进行。通过手法诊断,能辨阴阳虚实、来龙去脉,能够把病人的疼痛部位和病因诊断清楚,比如筋肉萎缩、营养不良、筋骨劳损、陈旧外伤史、心力透支以及风寒湿痰饮等。其二,“秋成五步疗法”通过五大步骤层层强化了对“四肢六大关节”的治疗,主要以肩(髋)部为根,肘膝为轴,腕踝为梢。在治疗过程中注重根轴梢的配合,强调四肢疾病就在于根轴梢三节不通,通过手法推拿,使得关节滑利,使全身气血升降自如,补充能量和营养,细胞分化,从而治疗疾病。
张秋成表示,中医理论的传承和发展需要更多的人为此付出,“秋成五步疗法”省时、省力、省经费、高效率,是对传统中医理论的传承和发展。他坦承,弘扬中华中医传统医学精髓,使更多人受益,为人类做出更多的贡献,是他最大的心愿,他愿意终身为此而努力。
本版与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
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合办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