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5月11日 星期六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不能轻易放过“吃空饷”的苍蝇

  • 发布时间:2014-10-07 09:24:36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评论员 樊大彧

  近日,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有关专项整治工作进展情况,截至9月25日,全国共清理清退 “吃空饷”人数为16.26万人。在各省区市中,河北、四川、河南清理“吃空饷”人数位居前三位,其中河北位居第一,人数达5.5万多人,上海则未发现“吃空饷”情况。(据《人民日报》)

  吃空饷,也叫吃空额。指当事人不上班而依然领取工资报酬的行为。在编不在岗的“吃空饷”现象,是令公众深恶痛绝的社会问题之一。此次全国清理清退出数以十万计的 “吃空饷”人员,既让公众感到欣慰,但随之而来的还有若干追问。追问之一,此次河北一省清理出的“吃空饷”人员,就占全国总数的三分之一,原因何在?是因为“吃空饷”问题仅集中存在于河北省等少数省份?如果是这样,这些省份的官场生态亟待深入调查,当地围绕“吃空饷”形成的利益链、关系网必须被彻底曝光,除了当事人,当地有关负责人也必须承担责任。当然,对目前暴露出的数据还有另一种解读——有些省份对“吃空饷”问题并没有“真查”,否则不同地区的清理数据怎么会有如此巨大的差距。如存在这种情况,则说明针对“吃空饷”的专项整治工作任重道远,离收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国政府机关曾允许官员停薪留职,下海经商期间可保留几年工资待遇,这就是“吃空饷”现象的发端。之后则衍生出五花八门的各类“吃空饷”:有长期旷工或请病假但工资照领的“旷工饷”、“病假饷”,有瞒报去世由其他人代领的“死人饷”,有入狱服刑或缓刑官员享用的“违法犯罪人员饷”。此外,还有官员利用职务便利为子女定制的“挂名饷”,于是就有了边上学边领工资的“娃娃官”。

  早在2005年,中编办就在全国开展针对“吃空饷”的专项整治工作,但此类腐败现象却不断卷土重来,甚至变本加厉,近年来一些案例的无耻荒谬程度令人瞠目。有权者占着编制、拿着工资却不见人影,机关单位还要另请临时工干活,这等于一个岗位要支出两份工资,“吃空饷”严重浪费了财政资金、败坏了社会风气。“吃空饷”屡禁不绝,每过几年清理一批然后换一批接着来,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主要是因为清理不严、处罚过轻。此前各地对“吃空饷”的清查大多是相关部门自查自纠,难免产生大量漏网之鱼。处罚力度弱,更是让“吃空饷”者有恃无恐。目前对“吃空饷”行为的处理,所谓严厉也不过是党内处分、收缴所得等。这种违法成本过低的问责,与其说是惩罚不如说是“保护”,其震慑效果几乎为零。

  “吃空饷”这种腐败行为通常发生在基层,涉事官员则往往是反腐中要打击的苍蝇。然而,“吃空饷”的苍蝇们,是与普通百姓接触最密切的基层官员,如果他们手中的权力不受限制、腐败行为不能根除,中国的反腐运动就无法取得根本性胜利。“吃空饷”者侵占国家公帑、套取国家财政,相关行为通常涉嫌诈骗、贪污。“吃空饷”者以各种手段骗取工资福利,少则获利数千,多则数万元。从这种违法犯罪行为的性质和所造成后果来看,对其“动用”刑法是可行而且必须的,否则“让干部不敢吃空饷、不愿吃空饷”只能沦为空话。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