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27日 星期一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农丰天下安

  • 发布时间:2014-10-03 06:37: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乔金亮  责任编辑:罗伯特

  

  收割机在河南省驻马店市收割。 本报记者 李景录摄

  

  7月3日,广东省徐闻县农民喜获丰收。 本报记者 赵 晶摄

  

  9月25日,吉林省延吉市延边国贸农业科技园工作人员与丰收的粮食合影。本报记者 赵 晶摄

  

  用户选购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东方红”牌拖拉机。 本报记者 李景录摄

  今年我国夏粮总产量再次创出历史新高。

  夏粮十一连丰背后是一系列给力的支农政策。从2004年至今,中央连续出台了11个“一号文件”,就“三农”问题做出重大部署。稳步增产也体现了科技创新的力量——一项项重大农业科技成果加速了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

  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有了新风貌,农民也享受到更多的基本公共服务。

  “三农”,国家之重,社稷之重,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打开共和国“三农”画卷,田野上稻谷飘香,农民口袋丰盈充实,农村面貌日新月异。

  “山水田林路,农林牧副渔”。农民收入不断增长,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林牧渔全面发展,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各项社会事业稳步发展。

  政策引领农民增收

  走进山东省博兴县湾头村,手机WiFi列表就跳出一串信号名称,让人颇感新鲜。无线网络一搜“一大把”的背后是该村几乎每家都上网卖草柳编工艺品。从原来的出口加工基地,到现在的“淘宝村”,村民们的腰包越来越鼓。湾头村的淘宝网店有500多家,年销售额在100万元以上的有30多家。

  对不断富裕起来的亿万农民而言,中央一号文件是一份亲切的文件。1982年,党中央发出了第一个关注“三农”的一号文件,肯定了“包产到户”,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农民收入进入高速增长期。然而新世纪初,农民收入一度出现徘徊不前的状况。2004年,党中央发布新世纪的第一个关注“三农”的一号文件,当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由上年的2622元增加到2936元。

  新中国成立初期,农业税占国家财政收入曾达39%左右。到2004年这一比例虽仅为0.92%,但农业税总额仍达上千亿元。2006年,国家取消农业税,亿万农民从此告别“皇粮国税”,年均减负1335亿元。中央还加大了对农民的补贴力度,农民享受到种粮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农资综合直补。按此测算,平均每生产1斤粮食,国家补贴0.14元。

  从2004年至今,中央连续出台了11个“一号文件”,分别就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农业科技创新等做出部署。在此基础上,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2013年达到8896元,实现了历史上首次“十连快”。2010年以后,主要农产品产量增、价格好,农民外出务工人数增、工资涨,推动农民收入增幅连续4年超过城镇居民,城乡收入差距开始缩小。

  科技助力农业增产

  1949年中国粮食人均占有量不到420斤原粮。如今,我国人均粮食产量达到890斤,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中国人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了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创造了用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养活了占世界20%的人口的奇迹,把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中。

  从2004年,我国粮食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连续10年增产。在耕地与水资源约束“双紧”、气象与生物“双灾”、物化与人工成本“双涨”等考验下,这不仅打破了“两丰一歉”的传统周期波动,还为国际粮食市场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其他农产品也极大丰富。如今,从超市到集市,粗粮细粮一应俱全、蔬菜鱼肉水灵新鲜、副食零食目不暇接,“菜篮子”更充实,“果盘子”更丰富。主要农产品实现由长期短缺向总量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跨越。油料、蔬菜、水果、肉类、禽蛋和水产品产量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一;棉花、糖料等稳定发展,市场供应充足。

  增产的背后是科技的发展。65年来,一批重大农业科技成果相继问世,成为推动中国解决吃饭问题的“钥匙”:杂交水稻育种世界领先,新型抗虫棉、双低油菜成功研发,瘦肉型猪杂交组合、中国黑白花奶牛等优良种畜品种问世……以人力畜力为主的传统农业正在加速向规模化、标准化的现代农业转型。

  改革勾勒美好乡村

  “春赏花,秋采果。旅游业,办得火。”北京市大兴区庞各庄镇梨花村按照“一街一品”在道旁栽种了石榴树、柿子树等。随着乡村旅游升级,新农村生产、生活、生态逐渐融合。目前全国农家乐已超过150万家,休闲农业聚集村超过9万个。

  新农村不光要环境美,还要让村民享受到基本公共服务。自2012年起,我国各级财政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补助标准从每人每年200元提高到240元,力图做到“小病就近看、大病有保障”。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试点成功推进。从2009年以来实施的新农保得到农民的欢迎,参保积极性空前提高。新农保着力解决农民“老有所养”问题,实行个人账户与基础养老金相结合的制度模式,基础养老金由国家财政支付。

  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费教育开始实施。国家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建立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在党的农村政策沐浴下,农村面貌加快改善,农村改革稳步推进。围绕着“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目标,广袤乡村正发生着世人瞩目的巨变。(经济日报记者 乔金亮)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