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20日 星期六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我国养老设施数量短缺分布不均 专家建议“中国式养老”

  • 发布时间:2014-10-02 17:10:00  来源:中国广播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导读】养老床位需求日趋紧张,上海养老机构床位数量只占老年人口的2.8%。《央广财经评论》本期观点:激活民间资本,推动养老产业快速发展。

  央广网财经10月2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今天是九月初九重阳节。十一长假已经到来,我们正好可以借这个机会多陪陪老人,尽一份孝心。

  一则与老人有关的新闻,也在今天引起了媒体的关注。根据《解放日报》的报道,上海普陀区有一家养老院即将试运行,而还没有开业,这家养老院已经是一床难求。地理位置方便,设施齐全,这些便利条件让这家有将近500张床位的养老院成了一个香饽饽。

  而根据上海市的规划,养老床位需要占到当地老年人口的3.75%,但实际情况是,截至去年底,上海市养老床位只有10.8万张,只占老年人口的2.8%。缺口比较大的,是寸土寸金的中心城区。而且,存在缺口的区县,数量越来越多。

  之所以越来越多的区县出现缺口,最直接的之一是土地价格过高,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却是没有把养老设施当作“刚需”。

  我们认为,随着中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养老设施将和首套住房一样,成为一个家庭的刚需。在养老设施的建设上,地方政府必须有前瞻性,不能让老年人老无所归。进一步讲,养老已经逐渐从公办机构的职能,变成一个全社会需要共同面对的任务,最终的解决方案还是利用市场的手段,发动民间资本来兴办养老机构。要达这个目标,需要提前规划、合理引导,同时也需要完善管理与服务体系,同时打破产业行业发展中的玻璃门、弹簧门,让民间资本能够用最低的成本在这个产业中生根发芽。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禾木就此发表评论。

  经济之声:媒体报道,上海的养老床位只占老年人口的2.8%,条件比较好的养老院还没有开张,床位就被订光了;而北京的情况也是比较夸张,有媒体之前报道,条件比较好的北京市第一社会福利院想要等到一个床位,需要十几年的时间,这种情况也充分的说明现有的养老设施的数量严重短缺。养老设施的短缺原因您觉得有哪几个方面?如果这种情况不出现改观可能带来怎样的影响?

  禾木:从目前来看已经短缺,如果我们再放长远一些,从未来的需求来看就更加短缺。因为现在需要住进养老院的老人实际上是在70岁以上,而他们的生育年龄是在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之前,也就是说这批老人很多可能家里有两到三个孩子,其实家里有很多孩子的老人他们更愿意在家养老,现在我们的养老院和养老机构已经供不应求,如果以后老人的数目会越来越多,尤其到了2015年或者更长的时间,到了2050年的时候,老人可能会占到人口比重的30%,那个时候我们的养老机构就更加捉襟见肘了。

  经济之声: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也有业内人士感慨,一些政府部门并没有把养老院当做是“刚需”。有不少人也建议,有必要将养老院和保障房放在相同重视程度上来进行规划。从目前养老的现状来看,是否有这个必要?

  禾木:我觉得这个和保障房或者廉租房是一样的,都少不了政府的推动之手。我们也看到政府这两年出台一些政策,对养老工程进行扶持。比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健康与养老服务工程建设的通知,它其实也强调可以激励社会资本,尤其在税收减免、水电收费等方面可以出台一些新的政策,激发这些资本进入到养老设施建设的领域当中,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经济之声:从目前的数量来看,养老院是总体不足的,但是从具体的情况来看,也有一些民营的乡镇、街道养老院反而是门可罗雀,现在养老院的质量也是参差不齐,给养老院的产业也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我们在谈房地产行业的时候,总谈要盘活存量,对于养老产业来说,有没有比较好的方法,让这些养老院在短期之内盘活存量呢?

  禾木:养老院地域的设置确实是不平衡的,有一个特别有趣的矛盾,就拿北京市来说,北京市区老龄化的程度远远高于郊区,但是北京市的养老机构又比较少,就使得城区的养老机构特别火热,但是到了郊区,大部分的养老机构实际上在郊区,其中一部分条件不太好,或者是一些医疗保健设施没有跟上的养老院,确实是存在收纳的老人比较少的状况。他们收纳的老人比较少是有原因的,因为跟老人养老的需求是脱节的,如果能够用资本进行改造,比如说完善医疗保健的设施,引进一些的相应人才,可以更加符合老人养老的一些需求。

  经济之声:公办的养老设施不足,引入民间资本是一种好的方法。我们看到,一些地产商推出了养老地产的项目,这也给养老的产业带来了一种新的思路。但是现有养老产业的形势依然是不让我们非常满意的,您觉得还有哪些方面,值得改进?

  禾木:我们看到现在一些养老设施,基本上都属于商业地产开发的一个方向,就是现在很多保险公司包括房地产公司也都把这种养老地产作为他们努力的一个方向,那么这个资本它总是流向利润比较高的地方,也就是说保险公司或者是房地产公司,他们所开发的这样的养老机构,你其实会看到说它针对的人群是那些更具有购买力,或者是能够享受这种高端化养老服务的老人们,那么我们现在存在的问题是,对于那些低收入的老人,我们怎么去满足他们最基本的需要?那么在这个时候可能我觉得就有点像教育,一方面我们可能有一些商业机构要去满足那种个性化、高端化的需求。但是另外一方面,我们是不是应该有一些社会福利的措施,来去满足一些老人,尤其是像那些比如说没有子女,高龄又失去了生活能力,比如说原来农村有这种五保户,就是像这样的老人需要我们的社会福利与供养他们的。

  经济之声:从长远来看,民营资本充分的进入,养老产业充分发展之后,整个产业应该形成一种怎样的格局,才能够更有利于这个产业健康良性的发展?

  禾木:我觉得我们现在不要把这个模式单一化,就是我们不要想到养老机构就是建一个养老院,如果借鉴一下国外先进经验,就会发现我们在养老方面有很多的工作可做。比如说可以在风景优美,空气清洁的一些景区设立养老院,也可以在现有一些成熟的社区里搭建一些多功能的老年服设设施,或者是在一些的新建的楼盘里开发一些老年居住的产品。因为中国的老人其实还是喜欢跟子女住得不要太远,经常能看见自己的孩子,所以我觉得这些可能更符合我们的国情,也更具有中国特色。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