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5月13日 星期一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陕西:科技助力绽放扶贫精彩

  • 发布时间:2014-10-02 05:31:30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肖力伟胡明宝

  位于秦岭南麓的陕西省太白县东青村,群山环绕,属于国家秦巴山区连片特困地区。走进村子,错落的民居沿河而建,清澈的太白河静静流过。在河谷地带,放眼望去是一片平坦的土地。正是五谷飘香的秋季,这里却不见任何庄稼的影子。

  这么好的土地为什么不种庄稼?村民张庆海告诉记者,这里不是什么撂荒地,土壤里埋着村民的“金疙瘩”——药用真菌猪苓。近年来,东青村巧借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的东风,在陕西省科技部门的重点扶持下,通过大力发展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猪苓产业,从昔日的重点贫困村摇身一变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2013年,东青村猪苓产值达到135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9万元。

  东青村的变化是陕西省科技扶贫效果的真实写照。近年来,陕西省科技厅聚集片区扶贫攻坚主战场,将科技扶贫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统筹安排,经过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走出一条以建设示范基地、示范村、示范户为抓手,以项目为支撑,以培训基地为平台,以技术服务体系建设为保障的片区科技扶贫之路。

  发挥科技优势,培育脱贫产业

  “围绕特色产业发展,加大科技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力度,推动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这是《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对科技扶贫的要求。陕西省科技部门在扶贫过程中充分依靠自身优势,通过培育主导产业来带动贫困地区农民致富。

  在东青村,为促进猪苓产业科学发展,陕西省科技部门建立了科技攻关、科技示范、科技带动、科技培训“四位一体”的新型农技推广机制,全力促进猪苓种植上规模、上水平。通过建设科技扶贫示范基地,在东青村新建技术推广示范点3个1000亩,猪苓种子繁育基地2个,并建设温室大棚,安装温度控制装置、喷灌等装置。

  在促进东青村猪苓产业发展过程中,陕西省科技部门不断加大新技术的攻关力度,产生了许多科技成果。其中,杨氏“猪苓王”速生栽培法已获国家专利;人工半野生栽培法已通过科技部门的成果鉴定。同时,还制定出适合本地区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的多项规范生产技术,为猪苓种植产业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在科技部门的帮助下,通过发展猪苓产业,我们东青村实现了致富奔小康,并带动周边村发展这一产业。”东青村猪苓种植大户张庆海说。像东青村一样,目前陕西省科技部门已重点支持了秦巴片区30个贫困县、43个示范镇、56个示范村建设,建立示范基地面积达6万亩,养殖基地56个。培训当地农民26万人次,受益农户11万户。

  建设示范村户,加强致富引领

  “以科技示范村为纽带,科技示范户为辐射点,成为带动贫困地区农户增收致富的重要抓手。”陕西省科技厅负责人说,为开展秦巴片区科技扶贫,陕西省科技厅从2012年起,每年安排科技扶贫专项经费400万元,用于支持秦巴山片区科技扶贫示范村、示范户建设。

  另外,陕西省科技厅通过项目倾斜,在每个片区县重点扶持一些产业化龙头企业,并充分发挥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农村致富带头人在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方面的纽带作用,围绕主导产业,建设规模化、标准化优质农产品种植生产基地和养殖基地,形成了“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生产基地”的科技扶贫示范模式。

  地处秦巴山区的紫阳县城关镇富家村,在陕西省、市、县科技项目扶持下,全村富硒茶产业得到了较大发展。新建高效密植丰产示范茶园300亩,培育茶叶产业科技示范户50户,每户均带动3~5户茶叶种植户。2013年全村产茶15吨,产值450万元,户均茶叶收入1.2万元,仅茶叶一项人户均增收近3800元。

  今年,陕西省科技厅把紫阳县确定为科技扶贫示范县。根据紫阳县县域发展趋势和特点,以发展特色农业、效益农业和生态农业为重点,建设富硒食品农业科技示范园区1个,重点支持茶叶、魔芋等富硒食品产业,以科技园区为平台,加强农业技术集成与应用、农民技能培训、产业体系建设,推进产业化扶贫工程建设。

  围绕主导产业,推广实用技术

  “为推动贫困地区发展主导产业,陕西省科技厅通过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行动、‘千人进千社、千技惠千村’行动等农技服务形式,在农业生产重要环节,示范推广实用技术,全面提升科技为农服务的能力。”陕西省科技厅农村科技处处长刘新安介绍说。

  据了解,凡是被选派到扶贫片区开展服务的人员,每月下乡时间不少于15天,年驻点不少于180天,年培训农村群众人数不少于500人次,使每户至少有一名科技明白人,为派驻点培养5~10名科技能手和科技致富带头人,科技入户率达到95%以上。

  近年来,陕西省科技厅还探索出了以农业龙头企业为主体,聘用技术人员开展为农技术服务的新型社会化农技服务模式——“大荔模式”。通过使贫困户和龙头企业结成利益共同体,走“企业+技术人员+农户”的发展模式。目前,在全省贫困地区40个县开展农技服务“大荔模式”,共投入经费1200万元,推广企业51家,企业聘用技术人员1200名。

  据统计,2010年到2014年,在陕西省65个贫困县,共有150个龙头企业、6000多名技术人员,参与贫困户技术服务,各级科技计划共投入3600万元支持贫困地区发展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共投入9000万元开展科研项目攻关、新技术示范推广。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