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标杆——上海自贸试验区践行国家战略巡礼
- 发布时间:2014-09-29 19:19:23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罗伯特
新华网上海9月29日电(记者 季明、何欣荣、姚玉洁)29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迎来正式运营一周年。
一年来,上海自贸区始终将改革与开放结合,用开放倒逼改革;切实把制度创新作为核心任务、把防控风险作为重要底线、把企业作为重要主体;紧紧抓住自贸试验区建设的基本定位和关键环节,深化改革,简政放权,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为全面深化改革积累经验。
上海自贸区,正在成为全面深化改革新时期的新标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韩正说:“探索出一条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新路子,这是推进上海自贸区改革探索的应有之义。”
新成效:四大领域制度创新开花结果
自贸试验区的关键是成为制度创新的高地,而绝不是优惠政策的洼地。这意味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任务,就在于制度创新。
挂牌一年来,通过建立以负面清单为核心的投资管理制度,以贸易便利化为重点的贸易监管制度,以资本项目可兑换和金融服务业开放为目标的金融创新制度,以政府职能转变为导向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上海自贸区彻底改变了一直以来一些地方惯有的“等政策、要优惠”思维。
制度创新收效如何,企业有发言权、市场有检验权。最新统计显示,今年以来上海自贸区新设企业约1.2万户,超过原上海综合保税区过去20年的存量。外商投资热情迸发,新设外资企业数量同比增加约10倍。
金融机构也是纷至沓来。到今年8月底,上海自贸区已拥有持牌金融机构87家(挂牌前为10家),类金融机构453家。新增跨境人民币结算金额1563亿元,占上海全市的15%。
乔信国际货运(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杨醒强告诉记者,自贸区贸易制度创新后,企业物流成本平均降低10%,通关时间减少3-4天。“时间就是金钱,多一天仓储就意味着多一天的费用。”
金融创新也有效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统计显示,今年1—8月自贸区发生人民币境外借款174亿元,平均年化利率仅4.1%。“仅利息开支一项,今年公司可节省成本1.8亿元。”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董事长陈戌源说。
新苗圃:数十项改革措施可复制可推广
只有具备复制推广价值的制度创新,才有生命力。自贸区建设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要看形成了多少在全国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成果。
记者采访获悉,目前上海自贸区已形成50多项可复制推广的改革措施,其中21项已在全国或部分地区推广,30多项具备复制推广的基础,另有一批改革创新事项正在加快实践。
这些可复制可推广措施,有的分步走。海关总署副署长孙毅彪表示,自贸区成立一年来,海关共推出23项监管服务新政。今年8月,这些措施在长江沿线51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复制推广;9月上旬,全国海关特殊监管区开始推广自贸区经验;9月18日起,全国除海关特殊监管区外,其他有条件的海关口岸也将逐步推广,让企业真正享受改革红利。
有的分类型。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副局长刘玉亭将自贸区的改革创新分为四类:已经推广的,如“先证后照”改“先照后证”、注册资本实缴改认缴;即将推广的,如企业年报信息公示、经营异常名录;预备推广的,如企业注册“一口受理”、外资广告企业审批改备案;应该推广的,如监管信息共享机制、综合执法体系等。
有的分层次。央行上海总部副主任张新说,考虑到对风险管理能力的要求比较高,有些金融改革措施不宜过早在全国推广,但自贸区金改的很多经验是值得区外参考和借鉴的。比如,自贸区始终按照实体经济的合理需求设计金改方案。与实体经济密切相关的一些改革措施,如跨境人民币资金集中运用、个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等,已在全国推广实施。而对于和实体经济关联度不大的短期资本流动,在开放时持审慎态度。
自贸区制度创新的活跃度和复制推广的力度也充分说明,面临复杂多变的全球形势和经济增速下滑的压力,中国政府没有依靠“强刺激”来推动经济发展,而是依靠“强改革”来激发市场活力。
新攻坚:六大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待完善
一周年仅仅是上海自贸区建设的开端。自贸区改革仍需攻坚克难,尤其政府管理从“重审批、轻监管”转向“宽准入、严监管”后,如何进一步强化事中事后监管体系成为当下的关键。
根据总体方案精神,上海自贸区确立了包括安全审查、反垄断审查、企业年报公示、社会信用体系、监管信息共享和综合执法体系在内的6大事中事后监管制度框架。
其中,年报公示制度已经落地。1万余户自贸区企业的年报全部上网,发布首批企业经营异常名录,共1467家企业上榜,占应报送年报企业总量的12%左右。
“从年检到年报,企业的审批责任减轻,但诚信责任加重了。”上海科创集团副总经理黄奕表示。以前搞年检,是企业对政府部门负责。现在改为年报公示,企业要对全社会负责。
其他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还在完善中。国家发展改革委表示,将与上海市共同研究制定管理办法,在自贸区内试点外商投资安全审查机制。
上海市市长杨雄说:“一年只是起步,要继续保持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心无旁骛、集中力量深入推进自贸区建设。”
承载着国家战略,年轻的上海自贸区将以负面清单和权力清单制度为基础,勾勒出政府与市场的清晰边界和全新关系,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征程上不断创新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