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6日 星期一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我驾“蛟龙”探深海

  • 发布时间:2014-09-26 05:52:12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讲述人:付文韬,“蛟龙”号潜航员

  漆黑的海水,坚硬无比、层峦叠嶂的碳酸盐山,笔直高耸的火山岩壁,绵延起伏、海流变幻的泥坡……真实的海底世界,没有我们想象中的浪漫。这里不仅有奇观、美景,也有难以预知的风险。

  漆黑的海底并不是一片平坦,而是像陆地上一样,有高山、有深渊。有时候在平坦的海底走着,眼前突然就出现了一道石壁,几百米直直地上去,特别陡峭。这时候既要稳住蛟龙号以免发生碰撞,同时还要操纵机械手进行采样,难度非常大。“撞车”固然可怕,更可怕的是行驶中突然遇上深渊,眼前的海底突然不见,只能看到五六十米深的海沟。

  驾驭“蛟龙”是个体力活、精细活。我统计过我的一次下潜作业,潜水器运动控制操作达到1786次之多。在这1786次的操作中,一次都不能失误,若一次操作失误,将对潜水任务的顺利完成、设备的安全,甚至是下潜团队的安全造成影响。

  在某次下潜时,由于海底地形地貌图还不完善,数据不能实时更新,加上深度仪工作不稳定,潜航员不能准确知道潜水器距离海底的高度,实际下潜点也比之前的预设点浅了近150米。如不采取措施,潜水器就会以每分钟35米的速度砸到海底。直到距海底50米时,我们才发现马上就要触底,都能看到海底的悬崖峭壁了。最多5分钟,就可能砸到海底。惊魂瞬间,我迅速作出判断,及时抛掉下潜压载,这才化险为夷。

  驾驭“蛟龙”下潜,对身体是个不小的考验,在9个多小时里,我们三位潜航员蜷缩在内径仅2.1米的球形舱内,折着身体,既无法直立、又不能蹲下,三个人不能同时直立。长时间保持这种姿势,对体能消耗非常大。就是为了提高效率,在有限的水下作业时间里尽可能完成实验任务。

  “蛟龙”号在海底作业时其实比较平稳,但在水面的入水阶段和回收阶段的一个钟头左右的时间里,下潜人员往往会被晃得七荤八素,最厉害的一次,我和舱内另两名下潜人员全吐了。

  当我驾驶“蛟龙”号潜入海底时,我想到了杨利伟和其他航天员们,他们用长达数年的训练,去迎接几小时或十几天的辉煌。在深海里,我见到了很多人一辈子也看不到的奇观,这是最宝贵的人生经历。

  (本报记者 杜 铭整理)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