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深空蓝海抒写“中国梦”

  • 发布时间:2014-09-26 05:52:12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① 航展上的国产大飞机C919模型成为众人的关注点。本报记者 赵 晶摄

  ② “嫦娥三号”探月期间,北京飞行控制中心大屏幕上显示的“嫦娥三号”探测器。本报记者 李景录摄

  ③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7月21日在西北太平洋采薇海山区开展2014年试验性应用航次第4次下潜作业。新华社记者 罗 沙摄

  在攀登科学高峰、探索自然奥秘的道路上,中国从未停下追求的脚步。

  “神舟”飞天,“嫦娥”探月,“蛟龙”入海……近年来,我国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北斗导航、载人深潜、国产大飞机等领域皆取得重大突破,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支撑,为国防安全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每一次“上天入海”科技成果的应用也迅速进入寻常百姓家,让生活变得更美好。

  9月6日,中国首辆月球车“玉兔”号,在遥远的月球上第9次苏醒过来,给亿万中国人民送来了满满的中秋祝福。在此前的8月16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圆满完成2014至2015年试验性应用航次第一航段科考任务,返回青岛母港。“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这个浪漫美好的梦想,正一步步成为现实。

  从1999年开始,“神舟”飞船从无人到载人飞行,航天员从一人到多人,飞行时间从一天到多天,航天员活动范围从舱内到舱外……“神舟”的每一次飞行,都刷新着民族的太空高度;从2009年开始,“蛟龙”号海试团队从最初“摸着石头过河”到在中国南海深处“种”下五星红旗,从下潜50米、1109米、3759米、5188米,到成功完成7000米级海试,“蛟龙”号的下潜深度一再突破,而每一次突破深潜纪录,都在彰显着国家的蓝海深度。

  短短20年,中国航天技术大步跨越,一跃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完全独立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短短10年,中国载人深潜从一片空白起步,直指同类型作业载人潜水器的世界纪录。

  从垂直总装、垂直测试、垂直转运和远距离测试发射的“三垂一远”发射模式,到国际先进的、基于IP技术的“永远在线的航天测控网”;从火箭控制系统采用更加精准的迭代制导手段,到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空间交会对接机构……我国载人航天技术一路发展,一路突破。

  从突破月球无大气条件下的着陆减速、自主导航控制等核心技术,到自主研发的佳木斯66米深空站成为亚洲口径最大、接收灵敏度最高的天线;从“嫦娥三号”落下去,到“玉兔”号走起来,中国探月攀上了新高度,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自主实施月球软着陆和月面巡视探测的国家。

  将中华民族的新深度镌刻在深海7000米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同样彰显着自主创新的坚韧。这条地地道道的“中国龙”从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到详细设计,全部由我国工程技术人员自主完成。总装联调和海上试验也由我国独立完成。

  中国科学院院士张仁和表示:“无论是载人航天还是载人深潜,都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这种高新技术是花再多钱也买不来的。”

  创新,靠的是披肝沥胆,靠的是齐心协力和众志成城。探月工程高级顾问孙家栋院士说:“‘嫦娥三号’成功的背后是数以万计默默奉献的科研人员。”其实,不只是探月工程,载人航天、载人深潜等重大工程,都是群策群力的结果。社会主义制度能够凝聚智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在这里充分显示出来。如,作为国家重大专项的“蛟龙”号,100多个科研单位和企业的1000多人直接参与了设计、研制、海试。从航天员到火箭、飞船、空间实验室的研制者,发射一线、指控一线、回收一线的科研人员,散布于陆地和海洋上的保障人员等,形成了众志成城的全国大协作局面。

  科技,让生活更美好。太空、深海探索的每一次梦圆,都为经济、社会、科技和人民生活注入了新的动力。

  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表示,探月中产生的新技术未来将带动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术的发展。我国1100多种新型材料中的80%是在空间技术的牵引下研制完成的,近2000项航天技术成果已广泛应用于卫星通讯导航、气象预报等领域。尿不湿、方便面蔬菜包、脱水果干……这些老百姓经常接触的东西,就是液气分离、食品脱水、卫星通讯等高端航天科技成果应用到生活中的产品。

  “蛟龙”号载人舱的耐压球壳原是俄罗斯制造的,我国对这一工艺技术进行了攻关,研制出的耐压球壳已经能够满足4500米深度的要求。“通过‘蛟龙’号的研制,推进器、机械手等设备逐渐在国内形成产业化,带动了我国新材料、新能源在深海工程上的应用发展。”“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副总设计师、中船重工702所水下工程研究设计室主任胡震说。目前,承担航天、探月、深海探测等重大战略任务的企业,其营业收入70%以上都来自民用产品。这些企业在承担国家科研任务的同时,成功把高新科技转化成市场产品,科技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大幅提升。

  当前,我国的载人航天和深潜事业已迈入新的发展阶段。根据计划,中国将在2016年前后发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2022年前后完成空间站建造;“嫦娥五号”试验器将在年底奔月,以完成探月工程“绕月-落月-返回”三部曲中,最为艰巨的“返回”任务;万米级载人深潜器与远程水下滑翔机正在研制。可以预见,未来来自深空蓝海的惊喜将会越来越多……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