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好“致富网” 打造“聚宝盆”
- 发布时间:2014-09-24 01:29:23 来源:西藏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 刘倩茹
■导读
推进农牧业产业化是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创新现代农牧业经营体制机制的重要举措,是增强我区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全区农牧产品附加值、促进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的重要手段。
进入新世纪,西藏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取得可喜成绩。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重点任务是以促进农牧民增收为核心,构建新型农牧业经营体系、农牧业产业化服务体系、农牧业产业化支持体系、建立比较完善的工作推进机制,促进西藏农牧业产业化加快发展。
“几年前,我们还只是水磨6个、员工不足20人的小作坊,现已发展成总资产2000多万元的现代企业。”拉萨市堆龙德庆县古荣乡朗孜糌粑创立者达瓦次仁感慨地说。
2006年6月,达瓦次仁带领乡亲们经营的糌粑产业,摆脱作坊式生产,启动公司化运营,建设了占地18亩的厂区。截至去年,实现年生产6500吨成品糌粑,固定资产净值2786万元。
古荣朗孜糌粑走红市场是我区加快推进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我区不断加大对特色农牧产业的投资和扶持力度,培育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打造特色品牌和营销体系,加快建设青稞、牦牛、藏猪等优势农产品基地和优势产业带,已初步形成了藏东北牦牛、藏中奶牛、藏中优质粮油、城郊无公害蔬菜、藏香猪等七区七带特色农牧业产业格局,越来越多的农牧民从中增收致富。
落实农牧业发展政策
一直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十分重视农牧业产业化发展,2003年以来,先后制定出台了培育和发展农牧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及农牧业特色产业规划的有关政策,初步形成了我区扶持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政策框架体系。同时,抓好市场开拓,提高农畜产品市场占有率。加强产品营销网络建设,加大农畜产品市场开拓力度,加大农牧业对外宣传交流力度。扶持重点企业上台阶,全区共有20多家龙头企业呈现产销两旺的景象,有力促进了各地农牧业产业化发展。同时,在粮油、果蔬、奶类、肉类、皮毛(绒)、林下产品和饲料加工等方面,扶持发展了一批农畜产品加工企业,提高了农畜产品综合加工能力。
农牧业产业化上台阶
“十二五”以来,我区在74个县(市、区)陆续实施了一系列特色产业项目建设,初步形成了粮食、饲草和特色经济作物种植,牦牛、绵羊、绒山羊、藏猪藏鸡养殖,饲料、林下产品和藏药材开发加工等一批农牧业特色产业基地。 据自治区农牧厅有关负责人介绍,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区农牧业产业化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产业化经营率达到36.5%以上。
农牧业特色产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农牧业产业化经营,使龙头企业与农牧户间的利益联结更加紧密,农牧民收入不断增加。2006年以来,自治区累计投入资金3亿多元,不断加大农牧业产业化经营企业扶持力度,到2013年底,扶持和培育国家级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家、自治区级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6家,产值达21.2亿元。各地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通过“企业+专合组织+农牧户”、“企业+基地+农牧户”等模式,创新农牧业产业化经营与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牧民的利益联结机制,有效促进农牧民增收。据统计,到2013年,全区农牧业特色产业实现群众累计增收11.56亿元,受益群众达175.4万人,实现户均增收3263.1元、人均增收674元,年均增幅达22.26%。
一举多得的产业之路
农牧业产业化带动了特色农牧业基地建设。2004年以来,自治区按照“优势区域、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先发展”的非均衡式发展战略,在确保青稞粮食安全的前提下,不断调整农牧业产业结构,优化区域布局,引导特色优势产业集中规模经营。通过集中力量,整合涉农资金,累计投资达20.94亿元,加快建设青稞、牦牛、藏系绵羊、绒山羊、藏猪、藏鸡等农牧业特色优势产业,新增农牧业特色产业生产基地200多个。
农牧业产业化促进了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按照“政府引导、群众参与、政策支持、技术服务”的运作模式,推进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到2013年底,全区已有农牧民专业合作社1850家,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在提高农牧民组织化程度、增强农牧业竞争力、增加农牧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农牧业产业化培育了一批农畜产品品牌。目前,我区已获得无公害农畜产品生产基地认证的有22个(7万多亩),通过农业部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达到109个、地理标志产品5个、绿色食品35个、有机食品23个。“藏缘”、“圣鹿”、“藏泉”等已成为中国驰名商标。青稞啤酒、甘露藏药、奇正贴膏、藏绒王、金哈达、高原之宝奶制品、优敏巴古藏香、奇圣等品牌也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