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27日 星期六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准格尔:黄河奇域煤海明珠

  • 发布时间:2014-09-24 01:00:24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深沉厚重的黄土高原巍然矗立,承载着一方风情,古老苍茫的黄河水滔滔而过,滋育着一方儿女,二者共同造就了一个美丽富庶的地方———内蒙古准格尔旗。

  历史逶迤,文明璀璨;丘陵山区,风水宝地。千百年来,勤劳智慧的准格尔人,用辛勤浇灌梦想的同时,也让这块土地散发出独有的韵味。

  文化厚重的高原厚土

  准格尔,蒙古语,汉意为“左翼”。地处内蒙古西部,鄂尔多斯高原东端,蒙、晋、陕三省区交界和“乌金三角”地带,有“鸡鸣三省”之美誉。

  准格尔,历史悠久,是九曲黄河与万里长城握手、农耕文化与草原游牧文化碰撞的结合地,也是晋北、陕北与蒙南经济文化的交汇地。高原厚土、黄河之水、长城印痕以及游牧文明、农耕文明在此交汇融合,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据考,早在3.5万年前,准格尔境内就已有了以渔猎和采集为主要生活手段的古人类活动,其文化面貌与鄂尔多斯“河套人”及“萨拉乌苏文化”有相连之处;夏商周时期,旗境为荤粥、土方、鬼方、猃狁、林胡和白狄等部族的驻牧地,这些游牧部落同当时的中原王朝分庭抗争,时有攻伐征讨;战国时期,魏、秦、赵等诸侯势力曾先后进入今准格尔地区,自此开始了历史上汉族和北方少数民族聚居的文化交融。

  入清以来,随着晋、陕等省汉民进入蒙地“垦殖”,各民族在生产生活习俗、宗教文化信仰,乃至语言文字等方面长期的相互影响和彼此熏陶,使准格尔旗形成了包罗万象、独具特色的民族民俗文化。

  准格尔旗被誉为“中国历史文化之乡”,有黄河文化为代表的黄河大峡谷,有西部地区保留最好的准格尔召庙,还有很多获得非物质文化遗产称号的文化资源,例如漫翰调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准格尔旗曾获得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7项,鄂尔多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9项。

  准格尔旗是文化部命名的“中国民间(漫翰调)艺术之乡”,漫翰调是以鄂尔多斯短调民歌为基调,以汉族唱法为风格,精妙糅合而成的一个独特的民歌歌种,其强调热情豪放,旋律朴实新颖,又融合准格尔乡音土语,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

  走进准格尔旗,你会发现,这里的人有唱漫翰调的天赋,几乎人人爱唱,人人会唱,无论在哪里,或细声低吟,或引吭高歌,有聚会演唱、男女对唱,不分辈分,不分生疏,人人可插嘴对唱,一问一答,一起一落,即兴编词,出口成韵。1996年11月准格尔被文化部正式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漫瀚调)之乡”。2008年6月漫瀚调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这里有鄂尔多斯最大的召庙建筑群准格尔召,因其坐落于准格尔旗西部,当地人俗称“西召”。藏语名为甘丹夏珠达尔杰林寺,蒙语名为额尔德尼·宝利图苏莫,相传三世达赖与成吉思汗二十世孙道尔吉商定,建于明朝天启三年(公元1623年)明朝赐名秘宝寺,清政府赐名为宝堂寺。是研究鄂尔多斯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民俗的活化石。

  准格尔召较完整地保留了黄衣喇嘛教的教事活动仪式,对研究北方蒙古族部族的文化、医学、历史都有极高的价值,其召庙志记述完整。所藏经卷浩繁,近年多有散佚,是鄂尔多斯乃至整个宗教界不可多得的珍本。其宗教活动亦如化石一样,完整地保留宗教活动的最初风貌,其演变、流传的方式也揭示了黄衣喇嘛教的兴衰与传承,对研究蒙古族政教史也有着特殊的意义。

  这里有闻名遐迩的古城遗址———十二连城,顾名思义,十二连城是由十二座城连接而成。如今残垣断壁之间,隐约可以想象它当年的雄伟,城连城,郭套郭,共有12个城,也就因此得名了。相传是杨家将古城,城中文物众多,是国家一级文物保护区,古代的城墙遗址现在都依稀可见。

  ……

  腰环万里长城,脚跨九曲黄河,高擎文明圣火,穿越世纪风云。如今,伴随着文化产业强势崛起,准格尔旗正加速文化资源的整合利用开发。准格尔的浩瀚青史将彪炳千秋,准格尔的辉煌文化将流传万代。

  资源富饶的塞外明珠

  准格尔旗远离海洋,大陆性气候突出,属典型的半干旱地区。地处中温带,又在鄂尔多斯高原东测斜坡上,拔海高度相对偏低,故气温偏暖,四季分明。这里地域辽阔,资源富集。

  在这片为黄河三面环绕的7692平方公里的热土上,到处喷金吐玉、溢彩流光。北部的黄河冲积平原是准格尔的“粮仓”,海海漫漫、一望无际。绵延起伏的南部山区是准格尔的“果山”,到处红果灼灼、芳香四溢。东西部的丘陵沟壑则是准格尔的“煤海”,乌金闪烁,墨玉遍地。

  (下转第六版)

  本期稿件由本报记者万栋组稿,除署名外,均由本报记者石毅采写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