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变脸” 绩差次新股掀重组潮
- 发布时间:2014-09-22 14:53:10 来源:南宁晚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在A股市场愈演愈烈的重组大潮冲击下,次新股市场亦未能“免俗”。统计数据显示,在今年上市的76只次新股中已先后有11只个股宣布筹划资产重组。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相关涉足重组领域的次新股大多存在业绩“变脸”的瑕疵。
11只次新股涉资产重组
今年以来,A股上市公司资产重组掀起了新一轮高潮,而这其中也不乏刚刚在今年才上市的次新股,比如今年1月29日登陆A股市场的创业板次新股绿盟科技便于近日发布公告称:“中介机构对涉及重组事项的相关资产的尽职调查、审计、评估等工作已基本完成,重组方案的细节部分正在商讨和完善。”
实际上,早在绿盟科技以前便已有相当数量的次新上市公司涉足资产重组领域,据统计,今年以来A股市场总计上市新股78家,其中,汇金股份、安控科技、众信旅游、金一文化、绿盟科技、光洋股份、东方通、麦趣尔、溢多利、楚天科技、全通教育等11家次新公司已在今年先后宣布筹划资产重组事项,值得注意的是,这11家公司的上市时间均为今年1月份。
就相关次新公司的重组进程而言,楚天科技、汇金股份、溢多利、麦趣而四家公司已经发布了具体的资产重组方案,东方通的资产重组申请已经获得证监会的受理,绿盟科技、金一文化、众信旅游、光洋股份尚在筹划具体的重组方案,至于安控科技和全通教育则已经表示重组失败。
次新股重组多含四特质
梳理上述这些上市即重组的次新股,可以发现上述个股大多存在业绩不佳、民营背景、所在板块属于重组热门行业以及中小市值属性等特征。
据统计,在涉足资产重组的11只次新股中,除了光洋股份等4只次新股,其余7只次新股均在今年上半年陷入业绩负增长的尴尬。同时,在11只参与资产重组的次新股中,创业板个股就多达7只,另外4只则被中小板囊括。而从行业属性上看,汇金股份等11只次新股集中分布在电子信息、农业、机械设备、交运设备、文化传媒等几个领域。
申银万国投资顾问谭飞指出,对于次新股而言,上市第一年遭遇业绩“变脸”十分尴尬,这不仅对于公司形象是巨大打击,同时还可能引发监管层对相关公司的IPO过程进行追溯,进而对上市公司、保荐商进行处罚,为了避免这一情况的发生,借组资产重组扭转公司基本面无疑是最易见效的手段。中小板、创业板公司体量普遍较小,重组所需资金相对较少,同时民营、创投背景大股东对公司股权的持股稳定性远不及国有股东,比较适宜作为资产重组的标的。此外,《国务院关于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意见》和工信部等12部委的《指导意见》确立了电子信息、农业、汽车等9个行业为兼并重组重点行业,而在11只涉足资产重组的次新股中,有6只属于兼并重组重点行业。加之刚上市企业的资金较为充裕,使其具备较强的资产并购能力。多种因素的共振使得次新股频频涉足资产重组领域。
次新股重组忧大于喜
虽然进行资产重组属于资本市场中的正常现象,但是次新公司大面积涉足资产重组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业内人士的忧虑情绪。
申银万国投资顾问谭飞认为,招股说明书中对公司未来主营业务的规划及由此产生的业绩承诺是投资者甄别新股投资价值的重要标准,也是说服监管层放行IPO申请的最大依据。然而相关公司前脚上市,后脚就通过资产重组对主营业务进行重大修改,这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新股发行时的承诺,也可能加大上市公司未来业绩走向的不确定性,由此产生的相关个股估值大幅波动可能会增添投资者交易次新股的风险。
长城证券投资顾问龚科则表示,今年运作资产重组的次新股大多存在业绩“变脸”的问题,这难免令投资者猜测,如果新上市公司本身存在包装粉饰或业绩造假等方面的问题或者相关“故事”已无法延续的情形,很可能通过资产重组的方式进行“纠偏”或“洗白”自己。若果真如此,一家“问题”公司就可能变成一家“正常”公司,除了少数人从中获取巨额利益,对于资本市场而言则是有害无益的。另外,在并购重组大潮下,不排除一些次新股企业会通过重组制造相关题材概念,进而提升股价,为相关利益方出货进行铺垫。据《重庆商报》
新股 详细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