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07日 星期二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工业强市的农业大作为——浙江省慈溪市发展现代农业记

  • 发布时间:2014-09-17 09:58:00  来源:中国农业信息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通过现代农业园区和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不断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在提升农业层次中实现农民增收;通过农村合作经济体制创新,组建农村合作经济联合会,破解“三农”发展中一家一户解决不了、解决不好的瓶颈问题。

  

  图为慈溪市蔬菜开发有限公司的工厂化育秧大棚。(资料图)

  浙江省慈溪市,以工业经济闻名于全国,多次入围中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前三甲,是民营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平均不到4户中就有1户是经商办企业的;但许多人并不知道,慈溪还是个农业强市,区区68万亩耕地面积之上,2013年创造了71亿元的农业总产值,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高达22702元。

  近期,在浙江省首次对82个县市区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中,慈溪傲立榜首。在刚刚公布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水平检测评价报告中,慈溪市农业现代化水平排名靠前,成为首批率先进入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阶段的示范区之一。慈溪的实践,生动地诠释了:工业经济强市,农业也能大有作为!

  “有了成片生产和规模经营,生产主体才有用武之地”

  对农业而言,没有一定的规模,就谈不上一定的效益,更谈不上现代农业。慈溪土地十分分散,且人均耕地占有量不及半亩,千家万户的小生产,自然效益难出,机械化难以落地。只有解决了规模这一瓶颈,现代农业才能脱颖而出。

  民营经济在慈溪的快速发展,大量农民洗脚上田,谁来种地、土地如何流转的难题随之而来。1999年之后,“鼓励土地经营权流转,推进土地规模经营”摆上了慈溪市委、市政府的重要议题,慈溪开始出台扶持政策,鼓励土地流转,并在全市范围内,建立土地流转服务机构。

  中介组织的设立,让原先土地流转中,存在的主体脱节、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高等难题迎刃而解,还为土地的成片规模流转创造条件。

  不再捆绑于土地的农民,有了这一站式服务的交易平台,自然愿意交出手中的经营权,效果立竿见影,不久后的2002年,慈溪土地流转当即柳暗花明,当年新增6万亩,比上年竟翻了六番,此后几年更是平稳增长。

  “土地流转能在慈溪顺利推进的另一原因,是其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分管该项工作的慈溪市农业局副局长段明权介绍说,慈溪地势低洼,原是棉花产区,后因效益不高,转型以发展出口创汇蔬菜为主。

  段明权认为,千家万户的小生产,难以应对瞬息万变的大市场,在现代农业发展中,慈溪的外向型农业,必须建立稳定可靠的生产基地,只有有了成片生产和规模经营,生产主体才能有用武之地,原材料供应和产品质量才能得以保证。

  这土地流转中的规模瓶颈到底如何破解?根据产业规划,慈溪决定采用项目带动的方式,开发一片,流转一片,逐步引导土地向精英农民、家庭农场、合作社集中。这中间,政府则做好农田基础设施的改善工作,为土地流转打下基础。

  据介绍,近年来慈溪每年要投入约700万元,各乡镇再出台配套扶持政策,重点鼓励农户委托流转和延长土地流转期限,有效破解无序流转和流转期限过短问题。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慈溪全市土地流转面积已达34.84万亩,占家庭承包面积的64.5%,通过项目开发促进的超过一半以上,200亩经营规模以上总面积逾20万亩。

  针对多数农户要求自行种植的地区,慈溪则创造性地开展“四统一”型的规模经营,即以统一布局、供种、管理和销售的方式,进行标准化生产,在不流转土地的情况下,可实现土地规模经营。如此一来,既减少了劳动成本,又保证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去年,全市“四统一”型经营面积达到3.5万多亩。

  慈溪的另一个“宝库”就是丰富的海涂资源,在利用好现有土地的同时,慈溪向海要地。记者看到,在东北沿海区域,新围垦的10万余亩土地一望无垠,作为现代农业开发区主平台,这里可利用农业用地达7.3万亩,全部规划为粮食生产功能后备区。

  据了解,该开发区计划总投资60余亿元,目前已引进11家国内外实力型企业,通过几年努力,这里将建成集现代优质农产品种植基地、优质畜牧养殖基地、农业高新技术研发和培训基地、农业观光基地、种子种苗基地于一体的农业科技生态园。

  “全产业链合作将龙头企业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

  在现代农业发展中,与规模经营相辅相成的是主体的培育。产业结构调整后,慈溪以发展出口创汇蔬菜为主,那么到底谁来种地?这中间,农业龙头企业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以“产销联盟”的方式,企业带动着主体发展。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慈溪的这些农业龙头企业多从事蔬菜加工,产品以出口为主。数据显示,330家的农业加工企业,直接带动市内外农户30万户,联接基地37万亩,农产品加工转化率高达67%,年产值上亿元的龙头企业就有12家。

  “这就是慈溪所特有的全产业链合作,将农业龙头企业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慈溪市农业局局长周国爱介绍说,目前慈溪较为普遍的为“1+3”产销联盟,即通过“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以及“龙头企业+基地+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将生产、加工、销售相结合。“简而言之,农民只管种地,销售不用愁。”

  海通公司就是这中间的佼佼者。这家前身为小小冷冻厂的公司,经过20年的发展,最终一跃成为浙江省内最大的蔬菜出口企业。如今公司下属14个加盟农场,产品主要出口日本、美国等地。

  加盟农场与企业为何种关系?海通公司副总经理毛培成介绍,加盟农场必须统一按照要求种植生产,由企业免费提供技术服务,等到成熟时,再以合同价格收购、销售加盟农场的全部农产品。如此一来,既保证了企业原材料的质量安全,又能让农户吃下定心丸,结果就是能带动土地的大规模流转。

  “这就是通过利益分配机制市场化,抱团发展带来的直接好处!”宝绿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沈忠宝深有感悟地说,24岁就成为农产品经纪人的他,在收售蔬菜的过程中,深刻认识到“散户不抱团难以闯市场”的客观局限,也看到了规模经营带来的直接效益。

  2003年,沈忠宝吸纳社员156个,创办了合作社,经营土地4650亩,年销售蔬菜达到2.1万吨。除此之外,习惯自己耕作的附近农户,只要按照合作社的要求标准种植,在农产品抽检合格后,也都可交予合作社回收统一销售。

  凭借良好口碑和品牌打造,从沈忠宝合作社出去的农产品都能卖个好价钱,而且销路一点不愁。谈及这一模式,沈忠宝说:“合作社加农户,关键就是可以脱离种植环节,全身心地发展市场营销和品牌打造,农民能干的事绝不争利,农民干不了的事,合作社带着农民干。”

  正是在市场化基因的催生以及龙头企业的带动下,作为今年初才开始进入大众视野的家庭农场,在慈溪却蔚然成风。早在2001年,该市就注册成立了首家家庭农场,直到现在,这一数据已飙升至1116家,成为各地发展家庭农场的范本地区。

  周国爱介绍,为致力于市场化运作,做深现代农业产业经营,目前慈溪正探索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和联合经济合作社,积极推进农村土地合作、农业产销合作、资金保险互助合作、村级集体经济股份合作为框架的农村合作经济体制创新改革。

  “两只手互相配合,才能相得益彰”

  如今在慈溪当地有一条“中横线”,因横穿慈溪中部而得名,沿着该线驱车前行,两侧所见之处尽是蔬菜基地,纵横有致,巍然壮阔。

  在分管农业的副市长王娇俐看来,土地的规模流转促成了集聚集约生产,将政策、服务、资金、人才、管理等资源集聚于此,以多元化服务优化发展环境,财政实现“四两拨千斤”,这是政府有形的手;同时,投资较大的、科技含量较高的、市场情况复杂的交由龙头企业去做,再通过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将农民联结起来,这是市场无形的手。王娇俐形象地说:“两只手互相配合,才能相得益彰。”

  那么,政府有形的手,到底如何体现?

  慈溪对政策性支农资金投入,每年保持在6亿元以上,单政策性农业保险一项,险种就已达16个,并在浙江省内率先推行南美白对虾疫病政策性互助保险工作,建立农户小额贷款信用担保体系,在保责任余额达到1.43亿余元。

  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是一大亮点。在慈溪19个乡镇街道中,拥有农业的17个已全部完成建设。除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这三项基本职能外,根据各地实际和农民需求,中心还能提供农产品销售、土地流转、农村金融、农田水利、气象等农业公共服务。农民在家门口即可享受到一条龙、一站式服务。

  农业的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可以弥补家庭经营规模小、功能弱的缺陷,是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农业的必经之路,对慈溪而言,更是如此。作为全市粮食生产功能区内15家专业合作组织之一,龙山镇迎丰农机服务合作社就能提供水稻种植全程化服务,按照标价计算,若农户采用全套服务,可节约一半左右的成本。

  外向型的现代精品农业,已倒逼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成为慈溪现代精品农业的生命线。为此,慈溪在生产、加工、销售三个环节中,建立市、镇、企业、基地全覆盖的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网络,在浙江省内首创检测资源战略联盟体系,即将市农业局、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和5家企业实验室联盟,实行检测资源共享,政府只需购买服务,以提高农产品定量检测覆盖面。

  百尺竿头如何更进一步?王娇俐介绍,今后慈溪将大力推动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建设,通过现代农业园区和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不断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在提升现代农业层次中实现农民增收;并将探索农村合作经济体制创新改革,组建农村合作经济联合会,破解“三农”发展中一家一户解决不了、解决不好的瓶颈问题。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