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潭死水”怎么养出了大鱼
- 发布时间:2014-09-16 07:36:30 来源:四川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 王成栋
9月4日上午,给鱼塘中的鱼儿喂了饲料后,叙永县马岭镇四方村的村民杨中华泡上一杯茶,坐在了家门口。眼前两个一亩见方的鱼塘里,半尺长的鲫鱼在清澈的水中游来游去,鱼塘一侧是矮半米左右的水稻田,也是杨中华承包的。
而以前,这鱼塘所在的位置,要么没水,要么就是一潭死水。
改变源于什么?
水少质劣
地里种啥都没搞头
两年前这里是一片靠挑水灌溉的“望天田”,每年的收成都要看老天爷的“脸色”;而如今这里已变成每亩年产鱼2000斤、年收入超过8000元的鱼塘。
那为何不早点养鱼?
杨中华说,不是不想养,“没得条件,缺水得嘛。”以前,这里只能种旱稻,遇到雨水较多的年份,倒是能放点鱼苗进去,不过,这也意味着水稻减产,而且养的那点儿鱼也挣不了多少钱,“(一亩)最多能收个100斤鱼,400多元的收入。”
更无奈的是,“不仅缺水,水质也不好。”村支书叶章文说,那时候,各家稻田基本上都是封闭的,水体不流动,“田埂恨不得用水泥和砖块砌起来,害怕跑了水。”从12岁就跟着父亲种水稻的杨中华说,以前水很臭,水面上还经常漂荡着一层红彤彤的脏东西。
叙永县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曾对马岭镇一带的农村用水情况做过调查,结果发现,当地不仅水资源紧缺,地表水也长期处于富营养化状态,农药、化肥等残留超标,“导致农产品质量也不高,谷子和油菜都卖不上价钱,种啥子都没搞头。”
源头活水来
养鱼收入增10倍
那如今杨中华鱼塘里的清水是从何而来?
当然有“秘密武器”。在鱼塘的尽头,记者看到了一根直径三公分的水管,水管的一头是用渔网密封的排水口。杨中华说,到了换水季节,把开关拧开,水就会流进来,溢出的水就流进了自家稻田,如此水也换了、稻田也浇灌了。
顺着水管走300米左右,有一口蓄水量150立方米左右的小水池。杨中华鱼塘里的那根水管的源头就在这里。小水池周围的护栏上,分布着10余根黑色的水管,每根水管上方还配备了一个水表。
叙永县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说,这座小水池以及连接农户的管道还通着跃进水库。跃进水库距离小水池约8公里,且水库海拔比小水池高出近百米,把管道修通,水即可自流,取水成本很低。
为何此前不把水库的水引来?该负责人解释,此前当地的渠系灌溉处于瘫痪状态,即便把水引来,“管道破损了、没得池子,没法送也没法存。”
而马岭镇镇长郑绍怀说,经过近几年水利工程的建设,当地从小水池到大水库,再到渠系,已经串成了一条“链”,水的问题解决了,当地农户开始利用小水塘、山坪塘养鱼,收入也随之提高。
杨老汉为我们算了一笔账,自家的两亩多鱼塘,每年耗水400立方米,一立方米0.3元,全年下来120元左右,再扣除鱼苗和饲料投入,每亩就能净赚“大半万”,而以前种水稻和油菜,每亩年纯收入400元,相差10多倍。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