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20日 星期六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息烽村村建起“微银行”

  • 发布时间:2014-09-15 07:34:31  来源:贵州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黄伯,你这个也能取钱?那给我取4角3分钱!”

  “可以,但3分钱却没法给你。”

  “只要能取,钱我不要。”

  “那不成,我给你一颗泡泡糖呢。”

  经过取款人刷卡、输密码、签字确认,一分钟不到,一笔“4角3分钱”的取款交易顺利完成。黄再顺对不久前发生的一起取款往事记忆犹新。

  年初,随着全县“诚者信合村村通”工程的全面推进,息烽县鹿窝乡翁舍村村民黄再顺凭借较好的区位、交通优势,主动申请在自家小卖部办起了“微银行”——“农信金融便民惠农村村通服务点”。“1台POS机+1台验钞机+1个保险柜+1块门头牌匾”,通过配置完善“4件套”,经有线或无线网络与县城的银行网络相连接,就这样构建起一个人们所谓的“家门口银行”。“银行”虽小,可“五脏俱全”。可满足群众日常1000元以内的小额现金取现,同时还可查帐转帐、刷卡购物。

  新生事物总是让人们充满了期待与疑问。取款点刚开办不久,同村青年陈明雄更是带着几分玩笑与试验的心态,在黄再顺家“体验式”地取款4角3分钱。最终这笔交易在一片欢笑声中满意收场。

  年近六旬的老黄介绍,翁舍距鹿窝乡中心集镇10公里,现在村里多是老人、儿童留守在家,平时大家取养老金、农业直补款,给在外读书的孩子汇生活费都要跑到乡里面,“花车费、耽误农活儿,还跑冤枉路”。现在有了“家门口银行”,周边10个村寨的2000余群众步行不到2公里便可享受“金融服务”,“省时省力更省钱”。

  “咚咚咚!”7月的一个深夜,熟睡中的老黄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拉灯、穿衣、问话,原来是临近阳寨村的老陶因儿子患病就医急需用钱,要赶到县城。于是老黄急忙开门为其取款1000元,随即目送老陶的身影急匆匆消失在夜色中……

  站在售货柜台前,右手拨弄着算盘,左手逐张翻阅交易小白条,老黄边默默念叨边架起老花镜汇总近来的交易情况。结果显示,开办3个月共交易129笔、金额7.7万元。

  “村点上多一笔,乡柜台就少一笔”。“家门口银行”不仅便民利民,更有助于乡镇分社业务的拓展与服务质量的提升。息烽农村信用社鹿窝分社主任曹国义介绍,自推广村助农取款服务点以来,乡分社柜台服务压力大大减轻。眼下至少每月减少乡柜台交易600余笔。以前遇赶集天柜台一天要办交易250笔,而现在已减少到200笔。“乡镇柜面客户分流量逐步加大,服务触角逐渐向村寨延伸。”

  今年以来,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息烽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县金融办在去年实施“金融服务进社区”的基础上,围绕农信银自助终端的普及和使用率为目标,全力推进实施“诚者信合村村通”工程,破解无固定金融服务网点地区农民取款难。先后投入资金300余万元用于服务点机具配置以及开展业务培训、宣传。以“供销社农家店”、“村医疗卫生室”、“小卖部”等人口聚集区为核心,在全县161个村布设服务网点175个,覆盖率达108%。全县20余万农村群众足不出村寨,2公里以内都能享受到现代金融服务。

  “全县预计每年为农户节约交通成本1000余万元。”息烽信合联社副主任周源说,截至上半年,息烽金融村村通交易近1万笔、金额800万元,增长迅猛的交易数据折射出基层金融服务环境的不断优化。鉴于广大农户对“家门口银行”认知度、接受度不高的实际。息烽在抓好海报、墙体广告、折页等常规宣传的同时,还推出了“赶集天体验点”,为群众现场演绎取款等相关业务,普及现代金融知识。而针对群众长期以来形成的用存折本不持卡的习惯,推出“免工本费、免手续费、免年费”,以此提高农户持卡率。

  作为“家门口银行”负责人的特约商户,承担了现金安全储备、支取等风险,其服务水平直接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在免费配置“硬件”设备的同时,息烽还制定了相关激励约束机制,对服务点网络通信费进行补助,并依据商户交易笔数和金额,每半年进行一次评优奖励。

  最近,家住鹿窝乡田坝村的邬有贵甚是高兴,原因是凭着自己经营网点602笔80余万元的交易量,县联社工作人员告诉他,极有可能必获得县级奖励。邬有贵是一级伤残老人,他表示,准备抓住“国庆”长假商家做打折活动时机,花3000元买台电轮椅。“方便到2公里外的集镇取款,随时储备现金支付群众。”

  而距邬有贵家10公里开外的黄再顺老人却开始捧着《新华字典》,学着通过字形笔画把人名转化为汉语拼音。原因是当遇到群众要办理汇款转帐业务时,需要用拼音方式输入对方名字才能开展交易。老人笑言:“要是个个都来汇款转帐,我可忙不过来。”

  (通讯员 罗建普 徐天国)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