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5月02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让“无形的手”更好发挥作用

  • 发布时间:2014-09-12 20:29:56  来源:中国财经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拨款变投资、资金变基金”。这是前不久合肥市财政资金支持产业发展做出的重大调整。

  自2006年起,合肥市财政根据产业发展特点,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经济发展政策,逐步形成了“五大”政策体系。截至2013年底,市财政累计投入资金96.3亿元,对推动产业做大做强和促进转型升级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产业集聚度不断提高,占资金90%以上的事后奖补方式明显不适应。

  “为此,我们对产业扶持政策做出调整”,合肥市财政局局长吴利林告诉记者,2014年共安排此项资金近27亿元,基本思路是“四个转变”,即:“由事后为主向事中事前介入为主转变、由分散使用向集中使用转变、由无偿使用为主向有偿使用为主转变、由直补企业为主向创造外部环境为主转变”,明确了四种财政资金投入方式,即基金投入、“借转补”投入、财政金融产品投入和事后奖补投入,进一步优化财政资金投入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借转补”方式投入

  由事后为主向事中事前为主转变

  “全国路上跑的10辆小轿车,就会有一辆用的是佳通轮胎。”安徽佳通轮胎有限公司总经办高级经理喻能高自豪地告诉记者。

  “历年来,我们公司获得了各级财政的巨大支持,仅去年,就获得各类帮扶资金2500多万元。今年,我们公司已经申报了2000多万的‘借转补’补助。”喻能高说。

  “前不久,市政府组织企业学习支持产业的政策。今年有一种新的支持方式叫‘借转补’,就是提前将资金拨付给企业,这是我们没想到的。对企业来讲,一般固定资产投资过过程中,流动资金都比较紧张。而以往财政资金都是验收后补助,虽然企业也需要,但是最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了。这次能提前补助,缓解资金困难,真是‘雪中送炭’啊。”

  合肥市财政局企业处处长郝晓东介绍,“借转补”就是采取“事先设定绩效目标、合同管理、先预拨专项资金、绩效考核后再全部或部分转作补助”的资金投入方式,可以在企业最需要资金的事前、事中阶段投入,全程实施资金绩效考核。为控制规模,明确规定“借转补”投入占比不高于30%。

  近年来,在财政的支持下,合肥市工业总量和效益持续较快增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由2007年的1488.4亿元增加到2013年的7612.1亿元,增长5.1倍;增速居中部省会城市第1位、全国省会城市第6位。

  合肥市财政局总会计师王成双告诉记者,对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工业项目,财政采用“借转补”的方式,提前给予固定资产投资补助。对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新引进项目,按照固定资产计划投资额的5%给予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补助。总投资1000万元以上技术改造项目,按设备计划投资额10%给予补助。

  “智能制造、平板显示、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集成电路节能环保、光伏与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以及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项目,按设备计划投资额12%给予补助。视项目投资、产值、税收等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再按比例转为补助。”

  以基金方式投入

  由无偿使用为主向有偿使用为主转变

  与此相伴的一个重大变化是,合肥市一改政策资金撒“胡椒面”的方式,把有限的资金主要投向优势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以达到收缩战线、集中使用的目的。

  据介绍,今年,合肥市将拿出4亿元以基金方式投向优势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按照基金运作的做法,对接社会资本可以放大5倍。按此测算,能够吸引20亿元的社会资本。以后,将逐年扩大基金投入额度,通过基金的杠杆作用和放大效应,使政策资金的盘子越做越大,对产业发展扶持力度越来越强。

  合肥乐凯科技产业有限公司由中央企业在皖投资建设,2008年投产以来,填补了我国在光学膜及功能膜材料研发与生产领域的空白。

  7月25日,合肥乐凯薄膜二号光学聚酯薄膜生产线试产厚度为350um薄膜成功。由此掀开了合肥乐凯生产300um以上厚度薄膜崭新的一页,为布局国际厚型光学聚酯薄膜领域奠定了基础。

  “我们的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达4.5%,在合肥建立了完善的研发体系。”合肥乐凯科技产业有限公司企划部副经理何金花告诉记者。

  据她介绍,这几年公司在发展的过程中得到了财政的巨大支持,仅去年一年就达2000多万,今年支持力度更大,为此企业新增固定资产投入4.88亿元,将新增用工356人,新增产值4.5亿元。

  新材料产业迎来政策利好,合肥乐凯是众多受益者之一。

  目前合肥新材料产业已形成了以工程塑料和橡胶、化学建材、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纳米材料、新型化学化工材料等为主体的门类较为齐全的产业链。截至去年底,该市已拥有产值超50亿元的新材料企业1家,超10亿元的企业5家,规上企业50多家。

  郝晓东介绍,基金包括政府投资引导基金和天使投资基金两种方式。前者采取“母基金”的运作模式,围绕合肥市优势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支持初创期、成长期企业;后者采取“直投企业”的模式,重点支持科技含量高的种子期、初创期的科技型企业。“明确规定基金投入占比不低于50%,由市政府成立基金管理委员会,对基金进行日常监督和绩效考核。基金受托管理机构从基金投资管理经验较为丰富的国有平台中选择。”

  从事基金工作多年的合肥市创新科技风险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江鑫告诉记者,基金投入方式,将极大缓解中小企业以及“轻资产”科技型融资困境,推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进程。通过财政支持创业投资机构进而作用于实体经济,通过市场选择项目,能放大效应、集中支持、循环使用,比传统的财政直接支持企业的方式,更能发挥资金的使用效能。“而且,由无偿投入变为有偿使用,使得财政资金能够像滚雪球一样,支持更多的企业。”

  与金融资本相结合

  政策资金使用变分散为整合

  科技创新有风险,引入保险公司,分担创新企业市场风险很有必要。为此,合肥市设立科技保险基金,包括“高新技术企业关键研发设备保险”“高新技术企业产品质量保证保险”“高新技术企业专利保险”等险种。对参与科技保险的保险公司年度总保费达到200万元以上,政府给予其总保费规模10%的补贴,每家保险公司年补贴最高不超过50万元。对投保科技研发类保险的企业,按实际支出保费的50%给予补贴,每家最高不超过20万元。

  科技保险基金是合肥市支持产业发展的财政金融产品之一。

  郝晓东告诉记者,财政金融产品的设计就是将财政资金与金融资本相结合,通过财政资金引导信贷、担保、信托等金融机构,采取风险补偿、集合信托、保费补贴等形式多样的财政金融产品,发挥财政资金的“金融撬动”作用,多渠道增加对产业的投入。由于财政金融产品形式多样,资金额度难以界定,因而没有作出明确规定,可以根据产业特点量身定制。

  财政金融产品在五大政策中均有体现,如工业政策中有对小型工业企业,给予贷款贴息补助;还有中小企业转贷风险资金,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过桥资金”,对企业贷款到期,但因资金临时周转困难,给短期的融资服务。自主创新政策中:设立科技保险基金、专利质押贷款引导基金、高科技企业创新贷风险池资金等。

  “此外,还保留了第四种方式事后奖补,但是与以往比设置了更严格的条件。”郝晓东说。

  据了解,这几种支持方式各有侧重地支持新型工业化、现代农业、服务业、自主创新、文化产业,形成“五大产业”政策。

  “我们通过政策设计,将财政资金集中投向优势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什么项目,不是政府说了算,而是市场说了算。通过市场化运作,与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有效结合,使财政资金放大到5-10倍,并实现财政资金滚动使用,更加有力有效地支持企业发展。”吴利林说。

   

  记者手记

  不仅是投入方式的调整

  短短几天,记者深入合肥市数家企业采访,听到的好评不断。不用托关系找人,只要按要求申报材料,审核通过后企业就能获得财政支持。这听起来似乎让人不敢相信,却是事实。

  这是合肥市开展的又一项重大改革。改革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有机结合,剑指为社会诟病颇多的政策资金使用问题。长期以来,财政奖补政策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由政府部门主导,既制订政策,又分配资金,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政策调整后,政府将更注重优化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同时,从形式上看是对政策资金投入方式的调整,而在更深层次上,是对权力的约束,对利益格局的调整。通过市场机制来配置资金,还将大幅压缩权力寻租的空间,有利于促进廉政建设。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