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7日 星期二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骗子比儿子更会哄老人

  • 发布时间:2014-09-11 10:35:30  来源:福州晚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理财周刊

  核心提示 当曾经为我们撑起一片天的父母渐渐老去时,如何引导他们合理配置资产,保障和提升晚年的生活质量?作为子女的,不妨尝试兼任父母的“理财师”,帮助他们科学理财,稳中求胜。

  温和介入 代父理财

  王宇是1980年生人,3年前刚成立了自己的小家庭。成家后,王宇的理财重心就自然而然地转移到了小家庭的财务管理上。虽然每月都会给父母一些零用,但王宇并不会去干涉父母的财务状况。但让他没想到的是,近年来各种以老年人作为主要目标的投资骗局越来越多,自己的父母也没能幸免,接连两次遭受损失。

  “第一次是在2012年,当时A股沪指从3000多点跌到2200点,一个常在我们小区附近活动的所谓投资顾问就一直上门,向家里的老人鼓吹股指期货,骗说是保本保收益,低点介入一定大涨。因为缺乏相关的金融知识,家里的二老经不住软磨硬缠就买了几手看涨的股指期货。结果A股继续下跌,不但没赚到钱,还亏了3万多元。”王宇回忆说。这次投资经历让父母后悔了很久,切断了和“投资顾问”的联系。但好景不长,几个月后,王宇的父母又因听信银行客户经理所谓的“高回报理财产品”而将一笔本想取出转存的10万元定期存款“投资”到了一款20年期的保险产品中。虽说这笔保费最终在王宇的强硬介入下得以收回,但反复多次的来回折腾以及手续费用上的损失依旧让老两口压抑了一阵子。

  真金白银买了教训,王宇忍不住担心:“现在以老年人为营销目标的金融产品那么多,但这些产品真的适合父母么?长辈们又是否能靠自己辨识其中的风险?”再联想到身边同龄朋友也不时提到父母们遇到的各式理财骗局,甚至还有老年人碍于面子和同情心为他人提供经济担保,最后把自己套进去的事,这些都让王宇意识到,自己眼中曾经无所不能的父母,无论在体力或精力方面,都进入了下坡路。“想想自己的父母都已年过六十,风险意识及辨识能力都有所下降,很容易受到别有用心者的误导和欺骗。虽说有了两次教训,但难保不会再陷入类似的陷阱。说实在的,现在金融产品创新的节奏很快,别说几十年前的经验,几年前的知识都很有可能已经过时了。在金融市场迅速膨胀的这些年,互联网金融产品及其他新兴理财产品、渠道也逐渐增多,许多市面上的理财产品对长辈们来说,都是陌生的事物。比如余额宝背后的货币基金,在国内火起来也就是这一年的事,长辈们的知识结构,理解不了这些新花样,而他们的体力精力也不够去一一学习了。其实,父母们在理财领域可能会逐渐成为需要晚辈照顾的弱势群体,既然我已经长大独立,也有了一定的理财知识,就该帮助他们科学地配置资产,更轻松地安享生活。”于是,在与父母进行了一次恳谈之后,王宇开始了“代父理财”的生涯,成为了大家庭的“第一理财师”。

  老年人的群体特征,决定其在理财过程中容易被“算计”。首先是老年人一般都有一笔不小的积蓄,容易被骗子盯上;其次是老年人缺乏收入渠道,有意愿通过投资理财增加收入;最后,老年人对新兴的理财产品不够了解,缺少风险意识,易被误导和迷惑。

  保险篇

  保险产品说明会:中老年人容易“入坑”

  保险公司挺喜欢老年人,因为这批人比较容易被打动。但作为子女,一定要多提醒家里的老父亲、老母亲,切不可因为贪图代理人和销售人员许诺的小礼品和高收益,盲目购买理财型保险。子女更应为家里的老人挑选一些有针对性的高保障产品。

  2012年春节前夕的一个下午,62岁的马阿姨和同一小区的几位老邻居们一起,兴冲冲地参加某保险公司上海分公司在一家四星级酒店举办的“迎新春酒会”。

  酒会上,工作人员激情的演讲,丰富多彩的抽奖活动,让参会的人们玩得很尽兴。同时,在代理人的极力推荐下,家庭经济条件不错的马阿姨也当场签下了一份保险。根据代理人的当场介绍,这份分红险,只要缴费3年,每年缴费20万元,即可每年利滚利生息,每两年还有生存金返利2.25万元。

  “最关键的是,他们说这份保单每年可以有9%的分红,而且对子女有很好的保障。所以我就填了我儿子做被保险人,我自己是投保人。”马阿姨回忆说。

  两年过去了,马阿姨家里因遇急事需要用钱,她想起自己的保险。可是,当她的儿媳妇向保险公司客服人员查询后发现,已经缴了40万元保费的这张保单,如果此时退保只能拿回本金15万元,要损失本金25万元。

  而且,这份保单每年的分红是按照保额分的,而不是按照已缴保费分的。虽然是年缴20万元分3年交(已交两年),但保额设定只有25万元,实际每年可以分得红利的利率大约为1.8%,而不是当初所宣称的9%!

  马阿姨和儿子、儿媳顿时都傻眼了!

  马阿姨的遭遇可以说颇具代表性。近年来,保险消费者屡屡被误导,其中主要的受害者就是老年人。原本产品说明会的初衷,意在通过联谊、讲座等形式拉近保险公司和客户的距离,并提升公司口碑。本是传递保险理念、促进保险销售的一种好方式。

  可近些年来,这种方式却变了样,这类活动变得越来越急功近利,其结果直接造成误导增多、投诉增加,令保险业整体形象受损等不良影响。而且,近两年来,又有一些公司“继续开动脑筋”,变着法子拉拢中老年朋友,通过赠送旅游券、低价团队游等形式,利用结伴旅游的机会推销保险产品。

  也正是看到了银保业务中的这一怪现象,今年4月1日,中国保监会联手中国银监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销售行为的通知》。出于对老年人群的保护,根据此次银保新政要求,对城乡低收入居民、投保人年龄超过65周岁或期缴产品投保人年龄超过60周岁的,商业银行应当对其进行需求分析与风险承受能力测评,再根据评估结果推荐保险产品,不得通过系统自动核保现场出单,而应由保险公司人工核保。

  此次“史上最严厉”银保新政虽然没有明确65岁老人不可以购买保险,而是由于老人投保特别容易存在销售误导或者引发后续的投诉纠纷等。和以前银保购买主体多为老年人群不同,目前各家银行已经对65岁以上老人“较为冷淡”,甚至有些银行网点工作人员直接表示“65岁以上的就不能买保险了”,有的甚至声称“60岁以上都不能购买保险产品”。理财篇警惕“保本、保收益”

  老年人在面对银行理财产品、互联网金融产品时,有着比较矛盾的心态,一方面求稳怕亏损,但另一方面又希望在稳健的基础上获得多一些的收益。作为子女,在把关父母这方面的投资行为时,不妨把安全性放在首位,其次再考虑流动性及收益性。

  方老伯78岁,辛辛苦苦积攒了30万元存款,但每年却只拿几千元的利息,原来他的钱全都躺在银行活期账户里“睡大觉”。方老伯说:“我每次去取钱,银行的人都会问我要不要买点理财产品,或者是存到定期、买点债券,可是我就怕万一生病要急用,还是放活期安心一点。”对方老伯来说,银行存款最踏实,活期虽然利息少,可不怕没钱花。

  赵阿姨与方老伯的理财方式有些不同,今年62岁的她退休以来一直对投资颇有兴趣,而银行理财产品更是她的挚爱。“收益稳定,钱不怕没有呀”。为了买到收益率较高的理财产品,赵阿姨在家附近的4家银行都开了户,一有新品面市,理财经理就会通知她。而她常做的就是把钱搬来搬去,生怕错过高收益产品。

  其实,方老伯与赵阿姨正代表了当下两类老年群体,他们都有一颗求稳的心,但在实际操作上,一种可谓相当保守,而另一种则愿意有所突破,追求更高一些的收益。

  不过,虽然老年人理财都是以“保本”、“稳健”为主要目标,但对风险的辨别能力却比较弱。一些新兴的投资渠道在喊着“稳赚不赔”、“保本保息”的同时,还亮出了高于12%甚至18%以上的收益水平,这无疑会令老年人动心。但实际上,高收益与零风险是无法并存的。

  “最近有几个相熟的客户告诉我,他们买了很好的理财产品,保证能获得12%的高收益。我看了宣传资料才发现,原来他们都是投资了P2P。”在银行工作的王卉表示,P2P作为时下最热门的投资渠道,当然有其优势,不过在她看来,老年人选择P2P投资风险较大。

  一方面,老年人比较难以判断平台的可信度,目前P2P行业良莠不齐,如果选择了成立时间很短,资质无法考量的平台,万一出现跑路、倒闭的情况,投资的本金可就打水漂了;另一方面,P2P正在去担保化,一些大型平台正在逐步培养投资者本身的风险意识,如果老年投资者无法清楚明白其中利害,万一无法实现预期收益,心理的落差可想而知。

  “有客户把P2P投资当成了银行理财产品,因为宣传单页上只写‘理财产品’、‘保本保收益’这样的字眼,产品性质很容易就被误读了。”王卉说。每每有老人咨询相关产品,她都会提示风险,并且建议老人和自己的子女多多交流,以防止盲目轻信保本、保收益的诺言,到头来反而损失惨重。

  基金篇

  稳健配置 合理持仓

  基金是一种重要的长期投资工具,为父母购买基金实际上最应该关注两个问题:一是流动性,二是风险资产的持仓比例不能太高。

  养老基金

  市面上有若干以养老命名的基金,都是针对老年人这一群体的。当然这类基金也适合于年轻人为日后养老金而作的投资。

  今年上半年,受股弱债强影响,权益类基金普遍亏损,股基、混合基金分别亏损了371.12亿元和103.58亿元,仅不足一半的基金实现盈利。但养老基金总体大都呈现净收益。

  保守配置基金

  保守配置型基金在原理上其实和养老基金十分接近,都是较高的债券仓位加上较低的股票仓位,保持一种进可攻、退可守的状态。

  债券基金

  更保守的投资则是债券基金。和几年前不同,这几年来债券基金再也不是低收益的代名词。总体来说,债券基金所能带来的投资回报仍然是低风险类产品中的翘楚。

  债券和股票投资通常具有跷跷板效应。从2011年到2013年,股市较差的时光里,债基表现明显好于大多数股票基金。

  在选择债券基金时,建议大家考虑长期绩效,因为一只在各种市场环境下表现较好的债基更值得信任。

  互联网产品

  至于互联网产品,选择大概有两类,一是货币基金,用作日常资金的管理;另一个选择是那些股票仓位较低的产品。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