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24日 星期五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西峡:生态移民“移”出新天地

  • 发布时间:2014-09-09 03:31:31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 陈四化 张培奇 通讯员 封德

  整齐划一的现代化别墅井然有序地分成两排,一条宽敞整洁的水泥路纵贯南北;村里的综合超市人来人往,琳琅满目的商品让前来购物的村民应接不暇;宽广平坦的文化广场上,村民们成群结队尽情地扭起秧歌,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这是河南省西峡县军马河乡长探河村生态移民新村的真实写照。

  像长探河村这样的移民集中安置点,在西峡县就有50多处,安置群众达2.3万人。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涵养区,该县从保护自然环境和改善人居环境入手,把生态移民工程作为解决深山区农民脱贫的有效途径,引导祖祖辈辈“蜗居”在深山老林里的“零星户”搬出大山,过上幸福的生活。

  “近年来,我们坚持把生态移民作为德政民心工程,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倾全县之力,全力做好扶贫搬迁和生态移民工作,实现了保护生态环境与改善民生的‘双赢’。”西峡县委书记李德成说。

  科学引导,移民搬进“小集镇”

  在该县重阳镇生态移民安置点,记者看到,按照农产品交易市场标准设计的一栋栋小洋楼拔地而起,一楼统一设计为门面商铺,二三楼为住房,造型独特,简洁大方。街道两旁的路灯、垃圾箱、下水道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一个具有现代气息的“小集镇”初具规模。

  将移民安置与集镇建设、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是西峡县生态移民新村建设遵循的原则。该县结合山区实际,统一规划设计,统一标准施工,统一组织管理,统一设施配套,保证移民新村风格一致、外观整齐。

  “俺现在的日子真是没的说,就医、孩子上学、交通条件都很方便,不但用的是燃气灶,吃的是自来水,而且出门就有超市和休闲广场,你说俺这生活和城里人有啥两样?”说起现在的新生活,刚刚入住桑坪镇阳光小区的冯国东深有感触。冯国东的老家在该镇黄沙村,那里山高路远,交通不便。2010年的“7·24洪灾”让他失去了房屋,在镇政府的统一规划下,他家免费在镇上得到一份宅基地。如今他搬进阳光移民小区,住上了两层楼房。

  该县农办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为把移民新村建设成精品工程,县里给移民扶贫项目各职能单位下达了目标任务,四年来整合各类涉农资金近8760万元,捆绑使用,集中解决基础设施配套和产业发展中资金不足问题。

  转变观念,农民变身“当老板”

  如何使移民搬得出、留得住、有产业、能致富,西峡县因地制宜,按照“一村一品”的思路,引导搬迁户发展各种产业,拓宽增收渠道。同时提供优惠政策,对自愿开办庭院工业、养殖业及三产服务业的,给予资金扶持或土地支持。

  移民改变了生活,也改变许多人的命运。今年28岁的养鸡专业户刘飞家住米坪镇野牛村,三年前的一场山洪,冲毁了他家的三间土瓦房和3000多袋香菇。搬进镇上的幸福小区后,在镇养殖协会的指导下从事蛋鸡养殖,仅两年时间,他的养殖规模就达到6000只蛋鸡,年纯收入超过10万元,固定资产接近30万元,成为一名年轻的“养鸡状元”。

  西峡县是旅游资源大县,依托资源优势从事第三产业,是许多移民的选择。双龙镇化山村是龙潭沟景区所在地,该村农家宾馆总数达150多家,成为西峡旅游接待服务的特色品牌。龙潭山庄第33号农家宾馆主人符石乐就其中的一位。符石乐一家原来住在距离公路5公里远的大山深处,随着该村旅游开发的升温,他也跟着下了山,把房子建在311国道旁,摸索着办起了农家宾馆,经过几年的打拼,现在符石乐的资产已超过60万元,成为名符其实的“经理人”。

  生态移民,成就民生和生态“双赢”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豫、陕两省交界地带的西坪镇木家岈村,站在大独岭的山梁上,放眼四望,简直就是一片绿色的海洋,郁郁葱葱的桦树、栎树林在微风的吹拂下,泛起一阵阵“绿涛”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涵养区和长江防护林区,担负着保持沙土、净化水质的使命。该县坚持不懈地实施天然林禁伐、生态公益林建设和退耕还林三大工程。近四年来,全县共完成造林面积73.7万亩,完成通道绿化220公里、2.07万亩。

  在西峡县林业局,“国家生态示范区”、“全国林业科技示范县”、“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等数十个奖牌摆满了会议室。局长赵志信向记者介绍说:“西峡是全省第一林业大县,共有林地面积396万亩,森林覆盖率为76.8%。今后几年,我们要继续整合各方力量,大力加强生态建设,力争到2015年森林覆盖率达到81%,让京津人民的‘水窖’更安全。”

  在石界河乡幸福苑小区,记者见到了刚刚入住的居民李晓军。李晓军原来居住的杨盘村地处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地带,去年的特大洪灾后,他家随全村20多户深山零星户搬迁到乡移民小区。他家还在镇里规划的标准化香菇示范场种了1万袋香菇,按照目前的行情,仅种香菇一项纯收入就在6万元以上。李晓军说:“为了保持水土,我们全家下了山。老家的山上山下都种上了公益林和经济林,另一方面为国家做了贡献,一方面也提高了经济收入。”

  迁出地的生态得到保护,迁出后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如今来到西峡,看到的是天更蓝了,水更清了,草更绿了,与农民交谈中,感受到的是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赞美。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