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农水长流水省心力还增收
- 发布时间:2014-09-09 03:31:31 来源:农民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 杨志华 朱文凤 通讯员 陈金山
“今年夏收我这块地小麦产量全德州最高,我还因此获得德州夏季粮王,你看,现在这块地的玉米长得多好,秋季再夺冠,我就会成为全年的德州粮王呢!”近日,记者在山东省德州市临邑县临邑镇国寨村的地头采访,种粮大户、德州粮王张新耀高兴地说。
今年旱情形势严峻,缘何临邑县的庄稼长势喜人,还出了个德州粮王?县委书记景文新告诉记者,这得益于该县的小农水工程建设,得益于建管并重的长效管护机制,小农水“流”出大效益,让粮食增了产,让农民增了收。
“前面有指导,后面有督查,建不好才怪呢”
临邑县水务局局长马福平介绍,使张新耀家受益的是2012年的临邑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项目,而今年7月份县里规划的2013~2015高标准农田水利建设示范县项目一期也投入使用。一期工程惠及25个村,建设小型提水泵站14座,管道输水灌溉面积2.3万亩。
项目建设伊始,临邑县按照“系统化规划、规模化推进、高标准建设、新技术支撑、文明式发展、用水户参与”的总体要求,制定了项目建设实施方案,以建设集中连片、效益突出、群众欢迎的好项目,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并逐一落实。
为了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县里专门成立了由县长林春元任组长、分管副县长陈光春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工程的领导、组织和协调,明确了责任主体、实施主体、任务目标、标准要求,严格责任奖惩。
县领导小组下分技术指导组和监督督查组。技术指导组逐一落实责任领导、股室责任人、技术责任人及现场管理人,做到定点、定人、定责任。监督督查组则是由县水务局纪委书记牵头负责,局项目督查办公室、财务股相关人员共同参与,负责对工程的质量、进度、资金管理和安全等方面随时进行督查,确保工程质量安全、资金安全、干部安全。
“前面有指导,后面有督查,建不好才怪呢!”马福平说。
“建好了还得管好,我管泵站比管儿子还上心”
为确保工程顺利实施和长期运行,临邑县将建设、管理同步安排,积极推行工程建设、明晰产权、水价改革的“三位一体”管理模式,县政府出台了《加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后管护的规定》,规定主要内容包括理顺管护机制,落实管护主体,明晰工程产权,合理制定水价,引导群众适应新灌溉形式。项目区全部注册成立了农民灌溉用水协会,县里水务局项目建设管理处建设完成后,产权移交临邑镇政府,镇政府再把管护委托给用水协会,最终由用水协会和承包泵站农户(泵主)签协议,这样,由县水务局建设、乡镇政府和用水协会监管,泵主使用、维护的层层负责的管护机制应运而生。
为更好地适应大型农机作业和工程设施管护的需要,工程建设中采用了土壤墒情监测、无人监控、自动报警等6项新技术,基本实现了浇灌信息化。
在孙家村所在的3号泵站,记者感受到了自动化灌溉的魅力。一台电脑屏幕上,项目区所有的路网、渠网,所有泵站、出水栓的位置一一显示,管控人员在电脑上可以随时监控各泵站流量、水压、出水栓作业状态,一旦出现故障将自动报警。另外,电脑上还显示土壤的墒情数据,当土壤墒情低于26%时,出水栓就会自动打开及时进行灌溉。
该泵站泵主是本村农民孙守坤,他告诉记者,他跟镇上用水协会签订了协议承包了3号泵站,负责孙家村1500多亩地的灌溉。按照协议规定,承包期为一年年,承包人责任主要有:保证泵站正常运行,及时进行农田灌溉,每次每亩收取16~17元的水费,扣除油费、维修费外,一年下来粗算收入在3万块左右,跟外出打工差不多,但不耽误家里的活。
“现在养成习惯了,泵机一响睡得香,泵机一停我就醒。这么好的东西建好还得管好,实话说吧,我管泵站比管儿子还上心!”老孙说。
“省工省钱省水又增肥效,咱农民咋能不欢迎”
“省工省钱省水又增肥效,咱农民咋能不欢迎!”张新耀掐着指头告诉记者,村里劳动力进城打工了,村民常出现浇水找不到人的情况。如果外出劳动力回来浇地,赚不到钱还搭上路费。现在市场上雇人浇地一亩50元,小农水浇一亩15元,国寨村800多亩地,一次就省近三万块钱。
说到施肥,张新耀又算了一笔账,过去大水漫灌,化肥还没被庄稼吃透就被水冲走了,而且肥料泡在水里很容易烧坏作物,如今高效灌溉避免了烧坏作物,每亩地使肥效少损失35%~40%。另外,过去浇一亩地需要80~90方水,现在需要50~60方,每亩节约近三分之一。
临邑县委常委、副县长陈光春告诉记者,目前,项目区已经新建泵站14座,埋设管道129公里,清淤沟渠56.32公里,维修和新建道路14.5公里,新建生产桥1座。全县有效灌溉面积达到70.1万亩,节水灌溉面积达到41万亩,占有效灌溉面积的56%,年节约灌溉用水1.2亿立方;灌溉条件得到明显改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12个百分点,年均增产3880万公斤,农民增收4038万元。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