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机场:打造世界级航空枢纽
- 发布时间:2014-09-05 09:34:58 来源:中国民航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接1版
作为上海目前使用时间最长的候机楼,虹桥1号航站楼会在今年底前开始全面改造。改造后,这座 “最老候机楼”将达到与浦东机场和虹桥机场2号航站楼相同的服务水准。到2020年,虹桥机场将拥有总面积超过40万平方米的东、西两座航站楼,能满足年旅客吞吐量4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00万吨的需求。
李德润表示,随着这一轮建设的完成,浦东、虹桥两大机场的定位也将更加清晰:浦东机场航空客运业务要强化中国门户的核心功能,借助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培育国际货运中转枢纽,并为我国大飞机项目提供服务。虹桥机场将着力发展城市快线,持续优化国内航线网络,快线航班比重力争达到75%~80%,体现出城市商务机场的特色。
民航发展与区域经济良性互动
在浦东、虹桥两座机场不断扩大规模的背后,人们不难发现,上海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增长,与这座城市在全球民航网络中日益凸显的枢纽地位,呈现出互相促进、互相推动的良性互动。
随着上海及周边出行客流量的持续增加,已有93家航空公司开通了至上海的定期航班,航线网络遍布全球239座城市。
在浦东机场,由于航空物流需求大,37家纯货运航空公司云集,成为全球首座引进FedEx、UPS、DHL三大货运集成商入驻建设转运中心的机场。今天,浦东机场纯货机通航点达57个,每周全货机航班超过1000班,卡车航班通达国内近40座城市。
作为商务旅客出行的新选择,上海机场公务航空业务持续健康发展,保持两位数的年均同比增速。去年,两场共起降公务机4554架次,旅客吞吐量达16359人次,约占全国的1/3。
在区域经济的强劲推动下,2013年,上海机场国际、地区旅客吞吐量蝉联大陆机场首位,占大陆机场的30%,国际货邮吞吐量占大陆机场的52%,是中国大陆最重要的门户机场。长三角更一直是上海机场的腹地市场,是重要的客货运业务服务对象。
在上海,民航发展也成为城市经济的重要引擎。根据测算,每百万名民航旅客能为一个地区带来18.1亿元的经济效益和5000多个就业岗位。这意味着,2013年上海机场的8278万人次吞吐量为上海带来了1500亿元经济效益,占上海GDP的近7%,并创造了41万个就业机会。每年,由浦东机场进出的货邮总价值达到约3000亿美元,上海航空口岸以0.8%的货邮运输量,贡献了37.5%的城市口岸进出口价值总额。
制度创新驱动枢纽建设
除了经济成长和企业的市场作为之外,制度创新更为上海航空枢纽建设不断创造着空间。
2003年,民航局和上海市政府成立了“推进上海航空枢纽建设联合领导小组”;2012年,民航局与上海市政府签订了《关于加快上海民航发展的战略合作协议》;2013年,上海机场成为首批对部分外国人实行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的机场。今年上半年,浦东机场过境免签旅客同比增长91.8%,日均近百人,政策实施效果堪称国内最佳。上海市政府为基地航空企业提供的新开、复飞远程航线资金补贴政策,也助推着上海航线网络的完善。
此外,上海自贸区政策更为航空物流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依托自贸区“增加浦东机场国际货运中转航班”的相关政策,航空快递巨头DHL已经成为首家获准在浦东机场开展航空快件国际中转集拼业务的企业。这也成为国内机场在这一领域的创新之举。所谓“航空快件国际中转集拼”,就是将境外货物经过国际航班运抵浦东机场,在机场飞行器区域内拆箱分拣,然后根据不同的目的地重新装箱,再次运送出境。而在自贸区政策落地前,国际快件转运业务操作模式为“机坪直转”,即只能在机坪采取整箱直转方式出运,不能拆箱。新的中转集拼业务可以帮助航空物流企业整合集装箱的装载能力,降低货物成本,正是考量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指标之一。
统计数据显示,上海机场移交地方管理之后,规模从1994年的71789架次飞机起降、871.75万人次客运量和18.37万吨货邮吞吐量,扩大至2013年的615106架次、8278.94万人次和336.36万吨。预计到2020年,整个上海航空枢纽年旅客吞吐量将达到1.1亿人次~1.2亿人次,进入全球城市客运量前三名;年货邮吞吐量达到400万吨,持续巩固世界货运机场前三名。届时,上海机场将更出色地承担起上海航空枢纽在全球航空客货运网络结构中的竞争责任,在优化上海城市功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企业责任,以及在实现民航强国战略目标中的引领责任。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