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23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改革创新 加快发展 打造全国国有林场的样板

  • 发布时间:2014-09-01 07:33:13  来源:国家林业局网站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改革是推动发展的原动力。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部署,也为林业领域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

  广西国有高峰林场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厅直属特大型国有林场,是首批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全国首批十佳林场、全国国有林场十大标兵单位、中国林板一体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广西农业产业化十大龙头企业。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发展,如今的高峰林场已告别了传统林场单一的“木头经济”,形成了以营造林为基础、人造板为支柱,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格局。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机遇面前,作为全国国有林场发展的一面旗帜和广西国有林场改革发展的排头兵,高峰林场如何改革创新,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激发林场发展活力,推动林场做强做优,加快建成全国国有林场的样板林场,服务“建设生态广西,打造林业强区”的目标?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近日采访了高峰林场场长李锋。

  谈发展:一二三产业齐头并进,稳步加快林场发展

  记者:国有林场是林业建设的主阵地,是林业产业发展的主力军,在林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广西规模最大的国有林场,近年来高峰林场的经济发展如何?

  李锋:近年来,高峰林场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改善生态、发展产业、保障民生”为核心,按照“做稳一产、做强二产、做大三产”的发展战略,依托资源、区位、品牌等优势,努力打造成为一个集营造林、人造板、物流、地产、酒店和写字楼等经营管理于一体的多元化、多领域发展的大型国有企业集团。2013年底,林场总收入突破20亿元,总产值超30亿元,总资产超过40亿元,综合实力继续保持广西林业系统首位,全国前列。

  今年上半年,高峰林场继续坚持“做稳一产、做强二产、做大三产”发展战略,加强内部管理,创新经营机制,全方位放活经营,经济发展呈现出稳中有升的良好态势。到6月底,林场经营总收入9.37亿元,同比增长17%;总产值18.02亿元,同比增长13.76%;实现净利润2428万元。目前,林场在广西的12个市、56个县(市、区)拥有林地近150万亩,森林蓄积量425万立方米;旗下有1家拟上市人造板企业集团公司,辖5家人造板厂,7条人造板生产线,年产能达100万立方米;2013年,成立了全国首家由国有林场全额出资的小额贷款公司,业务拓展至金融业。目前林场下属的全资、控股或参股的三产公司共17家,涉及林业设计、物业管理、金融服务、园林绿化等行业。

  谈生态:坚持生态优先理念,林板一体化协同推进

  记者: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国有林场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先锋队,请您谈谈,高峰林场在推进生态建设上都有哪些做法和经验?

  李锋: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近年来,高峰林场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加大森林资源培育力度,精耕细作,科学经营,保护生态,改善环境。2013年,全场森林蓄积量425万立方米,比2002年的117万立方米增加了约308万立方米,增长了263%,木材年生产62万立方米,比2002年12.16万立方米增加了近50万立方米,增长约410%,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上的双丰收。

  在森林经营管理上,林场坚持“适地适树,以短养长,长短结合”的营林理念,按照生态优先,综合发展的原则,在经营速丰林的同时,加大以松树、杉木为主的大径材林,以及以红锥、降香黄檀等为主的珍贵树种培育力度,还积极探索不同树种混交、不同林龄套种等多种经营模式,加快实施南宁市城北山脉林相改造工程,逐步将林场位于南宁市周边的速丰林改造成为珍贵树种和乡土树种。截至2013年底,林场已累计完成混交林种植8.2万亩、杉木1.6万亩、松树2.8万亩、珍贵树种1.1万亩。目前形成了速丰林为主,经济林、珍贵树种用材林、天然次生公益林为辅的林种结构格局,林分质量明显提高,成为南宁市重要的水源保护区,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相得益彰。

  与此同时,林场还遵循经济发展规律,以市场为导向,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依托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全面实施“林板一体化”发展战略,加快发展速丰林和人造板产业,形成“以林促板、以板带林,林板结合一体化发展”的经营模式,走出了一条具有“高峰”特色的产业发展道路,使林场发展焕发出勃勃生机。2014年,高峰林场被认定为“中国林板一体化产业示范基地”。目前林场建设有种苗科研中心、苗圃、肥料厂、造林基地、人造板厂等,正在大力推进家具产业园等项目建设,构建了从种苗培育、造林抚育、木材加工等较为完善的产业链条。从2012年起,林场还开展了高密植超短轮伐期技术定向培育原料林试验,逐步实现人造板生产原料工业从林区“三剩物”向“全林原料”转变,使森林资源培育与人造板制造及其深加工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高度统一,有力推动了各项事业的发展。

  谈民生: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践行企业社会责任

  记者:民生林业是林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请您谈谈,近年来高峰林场在发展民生林业上是怎么做的?

  李锋:一直以来,高峰林场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重点工作加以推进,从最初的实现职工“老少出山”、改善职工生活条件,到如今的带动林农增加收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逐步从关注林场“小民生”转变为关注社会“大民生”。

  2005年以来,高峰林场先后筹资兴建了厢竹小区、盘龙居住宅小区,启动了危旧房改造项目,累计投入8000多万元在各分场新建、维修了一批职工住宅楼,实施营林分场住宅小区交通、电网系统改造以及饮水设施建设工程等,仅2013年以来就投入3000多万元专项资金,有效改善基层职工的生产、生活条件。同时,林场通过鼓励职工发展经济林和林下经济,扩展了职工增收渠道,保障了职工收入的稳步提升。此外,还建立健全领导班子定期研究民生问题的议事机制,制定困难职工救助、职工子女升学奖励工作机制,加强离退休人员管理,安置职工子女就业等解决职工后顾之忧的措施,确保了林场的和谐稳定。

  在带动林农增收,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稳定发展上,林场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每年在造林、采伐、人造板生产等方面都为当地农民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仅2013年,林场就雇请农民工1万余人次,支付各类劳务费超过1.5亿元;林场下属的人造板企业收购木质原料支付收购款5.2亿元,为20多万户林农提供了重要的增收渠道;林场累计上缴各项税费近2亿元,极大地带动了当地采伐、运输、加工、种植等上下游产业发展。同时,林场还积极参与地方公益事业,林场在林区周边赞助修建的“高峰路”、“高峰桥”比比皆是。近5年来,林场出资新建、维修林区及周边村屯道路达数百公里,投入资金超过3000万元,受益村民数万人。2012年起,高峰林场与广西隆林县德峨乡结成了帮扶对子,林场派出专项工作组,在当地驻点开展产业、劳务、技术、教育扶贫,累计投入近100万元帮助当地群众脱贫致富。

  2013 年,林场成立了社会责任工作领导小组,将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作为林场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于2013年8月和2014年7月连续两年发布了社会责任报告,成为了全国首家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国有林场,表明了努力践行社会责任的坚定决心。

  谈形势:认清形势坚定信心,在应对危机中抢抓机遇

  记者:您如何看待当前林业的发展形势,尤其是林场当前发展所面临的形势?

  李锋: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路越来越清晰,林业的地位空前提高。党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关注重视的不断升温,给林业加快发展带来了难能可贵的历史机遇,也给国有林场改革发展送来了一股扑面的春风,这对高峰林场而言,将是一个加快发展的有利机遇。首先从外部经济发展看,全球经济始终处在大调整、大变革过程中,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经济增速处于合理幅度,国家正在逐步实施扩内需、稳增长的措施,将逐步缓解市场需求不足的矛盾。从林业行业发展来看,国有林场改革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各地党委政府也正在积极高位推进,国家和地方层面的改革配套政策也在不断完善,这些都为林场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政策支持和发展机遇。而从高峰林场自身条件来看,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林场森林资源丰富,区位优势突出,产业体系齐全,综合实力强,发展后劲足。特别是今年上半年,林场的各业务板块相继完成了经营管理机制的改革和调整,发展活力将逐步凸显出来。此外,高峰林场作为全国国有林场发展的一面旗帜,一直受到国家林业局、广西林业厅以及各级地方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林场与各金融机构建立了良好的战略伙伴关系,引入了多家有实力的大企业进行合作,这些都为林场争取政策、寻求支持提供了有利条件,为林场持续向好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

  诚然,有机遇就有挑战,在发展的过程中,林场面临的困难也不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经营管理体制机制不灵活。由于国有林场特殊性,高峰林场一直实行集行政管理、企业经营、社会管理等职能于一身的管理体制。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林场面临的经济竞争越来越激烈,生态建设和民生建设任务逐步繁重,林场迫切需要转型发展。二是受人造板市场持续低迷影响严重。近几年来,随着国内人造板产能和产量不断增长,市场需求和价格加快回落,人造板产能总量过剩、产品同质化更趋严重,在原料收购、产品销售等方面的竞争更加激烈,人造板企业面临严峻挑战。高峰林场人造板产业也受到了市场低迷的冲击,出现了效益下滑,进而影响了林场的整体效益。三是高素质的专业人才紧缺。近年来,林场第三产业发展迅速,但是林场人才结构单一,多为林学专业,高素质人才总量少,林场发展急需的房地产、金融、营销等复合型人才紧缺,优秀人才难以留住,制约了林场的快速发展。四是基础设施建设依然薄弱。林场大部分基层单位都处于边远山区,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薄弱。由于管理体制特殊,长期以来国家对林场基础设施投入严重不足,而林场又未能纳入地方统筹发展计划,导致林场部分基层单位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投入不足,林场面临的改革发展任务非常艰巨。

  综合来看,我认为,目前的形势是:优势与劣势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长远来看,发展机遇大于挑战,优势胜过劣势。短期来看,矛盾和问题仍然突出,不确定的因素还比较多,必须要坚定信心,做好应对市场形势变化的心理准备,在危机中抢抓机遇,在逆境中艰苦奋斗,在改革中敢闯敢试,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机遇与挑战,以创新的行动谋求变革和发展。

  谈创新:着力推动改革创新,进一步实现做强做优

  记者:深化改革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开关”。刚才您提到今年上半年,林场的各业务板块相继完成了经营管理机制的改革和调整,能否谈谈高峰林场是如何依靠改革创新推动发展的?

  李锋:改革是推动发展的原动力,是解决一切矛盾和问题的根本出路。林场不改革、不创新,就不会有今天的成就。一直以来,高峰林场始终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发展。2013年以来,林场确立了“做稳一产,做强二产,做大三产”发展思路,进一步巩固营林产业的基础地位,同时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推动林场产业转型升级。同时,深入开展“提质增效”活动。在广西国有林场中率先成立了资金结算中心,对全场资金进行统一归集管理,提高林场经营管理效率,节约了近800万元的财务成本。同时,林场还成立质量监理部门,强化了对营林、项目工程等质量的监管。木材、人造板等林产品销售,以及甲醛、尿素等原材料采购,均通过电子交易平台公平公开交易,极大规范了林场大宗物资购销行为,有效降低了购销成本,确保林场效益最大化。林场还先后与北京林业大学、福建农林大学、广西大学等高等院校携手建立了产学研基地,建立了集科技研发、人才培养、成果应用为一体的科技创新驱动机制。

  尤其在2014年,林场对一二三产的经营管理模式进行了改革创新的探索。经过半年的实践,改革的成效逐步显现,各产业的活力相继迸发。营林单位打破原有“大锅饭”模式,实行“任务承包、计件取酬、多劳多得”的新管理模式后,职工生产经营的工作积极性明显提高,任务完成情况同比有大幅提高。其中木材生产通过抢抓有利时机,早设计、早销售,在市场上占得了先机。上半年销售木材28.7万立方米,比去年同期增加3.4万立方米,平均销售单价730元/立方米,比去年同期增加50元/立方米,销售收入比去年同期增加3700多万元。人造板公司在实行“聘请职业经理人”和“内部承包”经营管理模式的改革后,公司生产经营全面放活,市场把控能力、决策管理水平、员工责任感积极性明显增强。上半年,林场纤维板产业与去年同期相比,减亏了64.7%。三产公司在实行全面绩效考核后,各公司的效益明显提升,上半年林场三产收入达2.43亿元、净利润3542万元,成为了林场利润的重要来源。

  下一阶段,高峰林场将紧扣国有林场改革的总体要求,继续高举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两面大旗,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发展观念,最大限度发掘林业的多种功能,使森林生态、林业产业、林业生态文化三个体系最优化和生态、经济、社会三个效益最大化,努力构建一个“森林优质高效、生态经济协调、资源持续经营、林场富裕和谐”的新高峰,争做国有林场改革发展的标兵,做大做强的先行者,为“美丽广西”和“美丽中国”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记者刘昊通讯员周丽梁世欣苏绍豪)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