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6日 星期一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山后初家村的“当家人”

  • 发布时间:2014-08-29 03:32:11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张玉英

  这里建有胶东地区最大的渔港,还有捕捞、养殖、加工、销售等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体系;2013年末,全村经济总产值近十亿元,村民年人均收入达两万多元,各项经济指标上涨了十多倍……这些变化,山东省烟台开发区山后初家村的村民以前想都不敢想。10年间,这个只有4200多人的普通小渔村,变成了一座美丽的大渔港。村民们心里都明白,这里面凝聚着“当家人”村党支部书记兼居委会主任赵竹岭太多的心血和汗水。

  “我是海的儿子,更是山后初家村的儿子,这里的每一位村民都是我的亲人,我愿尽我所能带着大伙儿一起过上好日子。”10年前,赵竹岭的“施政演讲”获得了村民的一片掌声,高票当选村居委会主任。

  赵竹岭担任村主任期间,先后投资700万元,新建教学楼三栋,并对村内主干道进行了硬化、亮化;为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他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投资80多万元建了一个400立方米的蓄水池;投入100万元,铺设了地下自来水管道,接通了烟台清澈甘甜的自来水,彻底解决了渔村吃水难的历史问题;投入260多万元,在全村铺设了4100多米的排污管道,让村内往日污水横流的现象一去不复返。

  曾在商海历经磨砺的赵竹岭把优化村集体产业结构,作为带领村民致富的第一步。在他的带动下,村民从传统浅海低附加值海水养殖,开始向高附加值海珍品养殖转型,培育了鲍鱼、牡蛎、海湾贝、马粪海胆等多类优良品种。同时,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全村投入800万元进行围海养殖,围海精养面积达到300亩;投入4500万元进行陆地养殖,建成300个养殖网箱、90个养殖大棚。

  生活富裕了,腰包鼓了,居民的业余时间也多了。为了满足全村4000多人文化需要,今年上半年,在原有文化大院基础上,又投资180万元将过去的垃圾填埋场,改建成一处大型的群众文化广场,广场占地1.3万平方米,内设塑胶篮球场、羽毛球场、健身场地、演出舞台,还建有图书室、阅览室、棋牌室、乒乓球室、台球室、排练室等20余间,是集休闲、娱乐、健身、文艺演出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文化广场。各类设施一应俱全,居民不用花钱买票,休闲娱乐有了好去处。

  山后初家村的文化活动,最有代表性的是传统的渔灯节。近十年来,渔灯节已从单一的海上祭祀,发展成搭台唱戏、会亲访友、观光旅游等多种多样的活动形式,已成为渔民宣传推介渔家文化的一种有效载体,2008年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为了把这个传统渔村打造成“生态文明村”,今春以来,投资120万元在长达4000多米的村主街道两侧,修建临街小花坛,植绿美化,组织成立44人的专门清扫环保队,彻底改变了过去脏乱差的局面,使初家村真正成为鸟语花香的小渔村。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